首页 教育经 杂谈

在你的“打击式”教育下,孩子都活成什么样了!

2018-01-29 09:39 尹老师家长学堂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每个父母眼中,都有一个完美的“别人家孩子”,只要学习不好或者不听话的时候。这个“别人家小孩”就会被召唤出来...你知道在你的一次次变本加厉的“打击”下,孩子内心是怎样的煎熬吗?

每个父母眼中,都有一个完美的“别人家孩子”,只要学习不好或者不听话的时候。这个“别人家小孩”就会被召唤出来...你知道在你的一次次变本加厉的“打击”下,孩子内心是怎样的煎熬吗?

01

小澈是好友的儿子,在他六七岁的时候,有次两家人一起在外面餐厅吃饭,他正在玩着有唐诗的小卡片,女儿因为从小喜欢认字,就从他手里拿两张读了一下上面的唐诗。

小澈很惊喜的说:“妹妹好厉害啊,居然能全部读出来呢!”这时候小澈的妈妈说了一句话:“你看妹妹才两岁多就会看字读唐诗,你都上了一年级了,这么几首唐诗要背一个星期,太差劲了。”

话刚开头我就想打断,但已经来不及了,小澈眼里的光芒暗淡了,他怏怏不乐地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过一会又过来抢走了女儿手里的卡片,把她弄得大哭起来。

于是斥责声又响了起来:“这么不懂事,给妹妹玩一下怎么了!一点礼貌都没有!”小澈眼里闪烁着委屈和愤怒的泪光,倔强地喊:“卡片是我的!”

我知道,他不是在乎这两张小卡片,是因为妈妈的话让他受伤了,但又没办法说出具体的感觉,不知道如何发泄情绪,只好做出攻击妹妹的行为,缓解自己的难堪和委屈。

我把他带到门外问他:“妈妈这样说让你很不高兴是吗?”他不说话,点点头。“妈妈这样说不对,小澈在叔叔心中是很棒的,你也会很厉害的本领呀,对不对?”

可三言两语只能勉强安抚一下他的情绪,作用并不大,自此之后也许因为心里的隐隐抗拒,小澈都没有再来过我们家玩了。

02

我在网上看见过这样一个故事,记忆深刻。

一位单身女士,当时年近四十,一直没结婚。她有严重的抑郁症。

她的父母是小学教师,从小对她,就极其的严格。

她在小的时候,就精读各种诗书典籍,在加上父母的严格的教导,她的成绩一直非常优秀。

但是,她的父母却犯了一个毁了她一生的错误,给她以后的人生,造成了致命的打击。

事情发生在她5岁的时候,有一天,她尿床了。父母为此大为恼火,觉得她都这么大年纪了,还尿床。反而,越活越倒退。

父母的话,让她感觉太羞愧了,以至于,晚上都不敢睡觉,害怕会再一次尿床。

也许是因为太紧张,也许因为前半夜没睡着,后半夜睡得太香,第二天早上醒来,居然又一次尿床了。

作为教师的父母,很生气,觉得她是故意的,就大声训斥她。

她的妈妈还拿其他的孩子和她比较,让她大受打击。

她的爸爸也严肃地警告她说,不许有下次,如果再尿床就对她不客气。

父母的话让小小的她内心充满羞辱感和恐惧,所以接下来的一个晚上,她更害怕得不敢睡觉,直到困得坚持不住,沉沉睡去。

结果是,她连着第三次尿床了。这令父母简直震怒,不仅不让她晚上喝水,还呵斥她。

尽管没有喝水,但是她还是尿了床,就这样她形成了恶性循环,和父母的呵斥中,一直尿床,结果形成了习惯了。

以至于,她到现在都这样,她的人生充满了鄙视和嘲笑,她的男朋友,因为知道她这个习惯,和她分了手。她住的城市,很多人知道她有这个习惯,都嘲笑她,她逃离自己曾经的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生活。但是这么多年的嘲笑和自身的这个习惯一直折磨她,以至于她犯了抑郁症。

她说她这辈子都不会原谅父母在她幼年时给她的打击,因为是他们毁了她的一生。

打击、嘲讽、冷漠,一次两次,还无所谓,怕就怕长期如此,久而久之成了“慢性病”,逐渐侵蚀人的灵魂,给其造成无法诉说的痛苦。

03

一位专家曾经谈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

有一次对几十个中国与外国的孩子一起进行某项测验,让孩子分别拿测验后的分数回家给各自的父母看,结果中国的父母看了孩子的成绩后,有80%表示不满意,而外国的父母则有80%表示满意。而实际成绩又是怎样的呢? 实际上,外国孩子的成绩还不如中国孩子。

这件事情说明中国的父母习惯用挑剔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看待别人和世界。而外国父母则习惯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孩子和世界。

海伦·凯勒曾经说过“面对阳光,你就把影子留在了身后;背对阳光,你永远沉默在阴影之中。”其实,我们的孩子并不差,聪明活泼,乖巧懂事,可我们常常只看到了孩子的缺点,并且不断地抱怨。

我们应多想想孩子的优点,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事情就会朝着你期望的方向发展。如果总是拿自己孩子的弱势和别人孩子的长处比,只能让自己和孩子越发丧失信心。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梁启超写给孩子信中的两段话:

一段是女儿梁思庄因为考了班上16名而沮丧时,写给她:

“庄庄:成绩如此,我很满足了。因为你原是提高一年,和那按级递升的洋孩子们竞争,能在三十七人中考到第十六,真亏你了。好乖乖不必着急,只需用相当努力便好了。”

一段是写给孩子,关于对他们未来的期望:

“将来能否大成,大成到什么程度,当然还是以天才为之分限。我平生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它作甚?着急它作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满,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

不居高临下,不咄咄逼人,只是信任,只是鼓励,只是理解。在这样的家风熏陶下,梁思成9个孩子却都在自己的领域里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孩子在成长的路上,总会经历一次又一次撕着皮连着肉的阵痛。那些生命里的寒冬需要他们自己一步一步地跨过,没有人可以代劳。

我们父母能做的,除了永远尊重、鼓励和支持他们,就是放慢脚步给予他们更多的精神滋养。

愿我们都能理解“爱”和“教育”的真正含义,培养眼里有光、内心强大自信的孩子,然后放心看着他飞远,去拥抱全世界!

责任编辑:青报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