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保送复旦,妈妈为了她十几年不开电视!吃瓜群众吵开了
摘要:南外优秀毕业生、复旦大学英语系的黄恬静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学霸。据黄妈妈透露,为了女儿的学习,十多年来,她放弃了单位旅游以及所有的同学、同事聚会,家里的电视机十几年都没开过。
学霸,
听起来多么威风的名字,
但不是一蹴而就的,
背后一定是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
黄恬静(左)和妈妈
南外优秀毕业生、复旦大学英语系的黄恬静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学霸。据黄妈妈透露,为了女儿的学习,十多年来,她放弃了单位旅游以及所有的同学、同事聚会,家里的电视机十几年都没开过。为了方便联络,黄恬静上中学后虽然有了手机,但每天用手机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
黄 恬 静 小档案
北京东路小学
南外初中
南外高中
保送上海复旦大学
初高中6年班长,六星学子,优秀班干部、优秀团员、优秀志愿者,国旗班一员,莸周恩来奖学金,品学兼优,阳光上进,爱好广泛,各方面平衡发展,数理化、英语、作文、武术操等等都取得奖项。
“三不”、“三遍”、“三到”原则
黄妈的陪读经验简直可以写本书
黄妈说,女儿的习惯是在小学开始培养的。“北小以素质教育闻名,放学早,作业量不大。孩子放学后,我把工作重心移到了她的身上,常常陪伴她学习左右,她做语文我看数学,她做数学我看语文。她做作业时,我有‘三不’原则:不跟她说话;她做作业不能吃东西;不能边做作业边玩。目的就是在于培养她思想集中,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作业。”
除了“三不”原则,黄妈还有“三遍”原则。所谓“三遍”,“语文、英语字词错,订正三遍再默,课文三处地方背错,读三遍再背,数学错题先讲一遍,再出同题型2道。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就是老朋友,这就起到一个反复强化的作用。”
黄妈说,对于作业或者考试时出现的错误,女儿跟众多的孩子一样,会说:我是粗心,不是不会。“好,那么我又提出了‘三到’原则,眼到,手到,心到,如果这三个环节都能做到,那么说真的,想错也难。”
为了女儿的学习,黄妈也是蛮拼的。十几年来,黄妈的单位旅游、吃饭等活动全部放弃,同学吃饭、聚会全部放弃。归根结底一句话,孩子再自觉,如果没有家长的付出,肯定是难以达到学霸的高度的。
南外学生在学校看起来都在“玩”?
实则在家猛学 提前学一年很正常
现场有家长提出,自己的孩子是从外校考进南外高中的,初中时在年级一直名列前茅,可是上了高中后,成绩很不稳定,甚至还出现考试不及格的现象,对此这位家长十分焦虑。黄恬静说,这种情况不奇怪。“在南外上到高中以后,学习基本凭自觉,如果孩子贪玩,玩手机什么的,的确有可能出现成绩下滑的现象。我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控制手机。”
黄妈介绍,黄恬静上中学后,为了方便联络,也用手机,但是使用时间有限制。“她放学后回到家,先写作业,手机必须放一旁,不允许看。等到学校的作业做完了,她可以用半个小时的手机,之后再做阅读,或者提前学。提前学是有必要的,就黄恬静这一届的学生来说,至少提前学一年。”黄妈还透露,为了让黄恬静不分心,家里的电视已经十几年不开了,学习的氛围非常浓厚。
南外的各种活动丰富多彩,黄恬静也是活动达人,但她认为,放学回家首要事情还是完成学校作业,不要先忙活动的事情。“南外高中的很多学生在学校看起来都在玩,参加各种活动什么的,你问同学前一天晚上干嘛的,他们可能说看电视剧、玩游戏,实际上绝不可能,肯定都在学。南外的学生就是这样,别人看不到的时间里,他们都在学。”
黄恬静的妈妈。
走竞赛路线也别忽视课内成绩
刷题累了看看其他科目就是放松
看了黄恬静的资料可知,她走的是竞赛路线,即通过参加竞赛,获得保送名校的机会。
对于想走竞赛路线的孩子,黄妈建议要早做准备。“我们家是从高二才开始了解竞赛的各项政策的,有点迟了,最好从孩子初中就开始了解。平时周一到周五,我比较注重孩子在学校内的学习,不太主张到外面上课。寒暑假可以适当去参与一些竞赛的课程,可以参加一些培训。初二初三要把基础打牢,到了高中就是在初中的基础上去提升。很多家长有点排斥奥数,我以过来家长的身份告诉大家,小学的奥数一定是初中的压轴题,初中的奥数一定是高中的压轴题,高中的竞赛是大学里的经典题,这说明竞赛和课内学习并不是冲突的,我觉得在孩子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还是可以学一学的。”
高中时又要准备各科竞赛,又要兼顾课内,还有各种各样的阅读、提前学,怎么放松?黄恬静说,放松未必就是看电视剧、玩游戏,学习也可以是一种放松。“比如刷数学题累了,可以看看语文、英语,这样换了一种思维,就是放松。这种学习方式目前在大学里也挺流行的,看起来这个人一直在学习,其实他并没有那么累。”
以下是媒体曾经报道过的黄妈的育儿经
↓↓↓
■ 然而黄妈的这种教育模式,很多网友并不认同,“母亲不能一心扑在子女身上而失去自己的生活。”
■ 也有网友认为黄妈妈培养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霸,只不过是一台考试机器罢了。
■ 也有网友表示能理解黄妈妈的良苦用心,很多学生都是这么过来的。
■ 更有网友提到对于子女的教育,“不强求成才,但必须成人。”
这让人想到多年前一则极端的案例,曾引起广泛的热议。
哈尔滨有一个单亲母亲,从儿子中考一直陪读到儿子考研。
孩子两次考研两次失败,为了母亲,他还想再考。但严重的抑郁症,使他再也考不下去了。
孩子持刀自残,母亲夺刀相救,结果误刺母亲,险些要了她的性命。
据说这位母亲本来是一个性格开朗、工作干练的基层妇女干部。当她下决心进城陪读的时候,刚刚40岁出头。她拒绝再婚,辞掉工作,卖掉房子,把自己生命的全部都押在了儿子身上。
结果她换来的不仅是孩子考试的失败,也毁了孩子的人生。
事情发生后,母亲悲痛欲绝,不想自己的“一切为了孩子”,居然“一切毁了孩子”。
房祖名也曾公开说过:“基本上我妈,我觉得对我来讲,是牺牲了她的一生吧。就从生我的那一刻,就全部都付在我的身上。她的时间,她所想的,她所有的。就是她现在可能她今生所有的东西都会想要说以后要留给我这样。”
为孩子牺牲,把全部的时间、精力、感情,都投入到孩子身上,为他而活,是一部分中国妈妈的现状。可是,这,并不伟大。
孩子也会有自己的选择和人生之路要走,他们有自己的自由和思想。
龙应台在《目送》的扉页上面写下:“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父母能给子女的最好教育,不是无条件放弃自我为子女牺牲,而是努力做更好的自己。一个牺牲了自我的母亲,没有向子女展示努力追求自我实现的榜样,反而容易用亲情绑架束缚孩子。
责任编辑:青报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