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芳华》,更明白只有教育能打碎那个透明的天花板
摘要:那些出身底层的人,根本没机会成为他们那样的人,即便你进了文工团,你以为当了兵就平等了,你太天真了。
《芳华》看完,还是特佩服冯小刚老师,他对大题材的把握,还真是委曲求全、处心积虑啊。这样,我们就完全理解,为什么《天下无贼》里,最后出现了张涵予饰演的警察蜀黍,葛优与刘德华的对手戏,全部在警察蜀黍的掌控之下。你也知道,《老炮儿》,为什么,一身江湖气的老炮儿,只认江湖道理的老炮儿,最后还是寄出了那封举报信——因为在主流体制之内,举报是唯一的政治正确。《芳华》也一样,完完全全的里芬斯塔尔式审美,这是电影的基调。
饶是如此,我还认为,这是冯小刚老师,到目前为止,批判力最强的一个片子。这个片子的主题,一言以蔽之: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到底是他们的。
他们是谁,他们是军区副司令员的儿子陈灿,他们是军长和护士长的女儿小郝。在青春时代,他们可以在文工团成为局部核心,所有人都围着他们转,时代变化之后,大家下了海南,跑来跑去拿地的,还是军区副司令员的儿子陈灿。
影片里有多少真相呢?
洗碗拌嘴的时候,军长的女儿小郝说了一句话,这革命江山还是我们打下的呢!这逻辑,多么多么地熟悉啊。
一群少女在排练室里躲雨,说私下里才会说的话时,我们发现,身体发育最好的,乳房发育最完美的,也还是领导的女儿。
在这个文工团里,充满了阶层鄙视链。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关注的阶层固化,并不是始自今日,其实,在那个时代,早已经无以复加。
那些出身底层的人,根本没机会成为他们那样的人,即便你进了文工团,你以为当了兵就平等了,你太天真了。
刘峰为什么必须是雷锋,因为他出身底层,是一个木匠的儿子。他为什么必须成为雷锋,因为他只有这样做,不断让渡自己的应得权益,他才会被需要,才会在这个权贵子弟密集的地方刷到存在感。而其他人完全不以为意,只是认为:好人就该做好事。
何小萍,她是一个劳改犯的女儿,妈妈改嫁,她改为随继父姓——这简直跟我母亲家族的历史一模一样。但她误以为进了文工团,就可以因为当兵而改变被鄙视的命运,但是她马上就会知道,有一个透明的天花板,那是她可以看见,却永远无法企及的存在。
最严重的一次侵犯,是关于一件内衣的,仗势欺人的粗暴甚至开始侵犯她的身体。但是舞蹈教练过来了,居然没有任何是非曲直的判断,尤其对挑头的那位——军长的女儿,连一句“你道歉”都没有。
鄙视链无所不在。并且,不仅仅是鄙视,而是,作为底层出身的人,你必须要用肉体、鲜血和青春,去捍卫他们的江山。在一场不完全没有交代来龙去脉的战争中,这些底层的孩子,永远埋在了蒙自。
所以,这个电影就是要命的真相帝:只有刘峰和何小萍,这两个来自底层的人,一个成了残疾,一个成了疯子。这个结果对于这一阶层的人来说,或许不是必然,但一定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还有那个全身烧伤的16岁的战士,他死前的遗言,是问何小萍,什么是果丹皮。
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作为三轮车夫的残疾人刘峰,与阔太太小郝的重逢。一个是金字塔顶端的人,一个是被联防队讹诈的苦力。这个事实已经昭然若揭。而最不能忍的是,小穗子和小郝,还在拿当年刘峰被林姑娘诬告的事情,取笑刘峰。
行文至此,我们难道还看不到,这个电影所揭示的真相吗?
只有小穗子,她通过高考,考进了北京的大学,于是,在1995年的时候,还能以相近的社会阶层与陈灿,与小郝来往。小穗子当然也是干部的后代,她的爸爸被平反了。但看得出来,她的阶层与陈灿和小郝,还是有巨大的差异。但她有很好的文笔,她尚可以通过教育和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当然,对于冯小刚的聪明,坊间早有评论。但我还是想点一个赞,这次,冯导真相了,而真相的呈现,便是最大的批判。当然,也可能是严歌苓小说本身写得好,但不管了,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这么一个说出了局部真相的影片。为此,我可以一定程度上原谅这个里芬斯塔尔的审美。
现在,轮到我们了。
作为来自十八线小城市的农民的后代,我们有什么可以给到我们的孩子的,让他们在阶层鄙视链中,不至于沦为被践踏的命运,而能尽量主宰自己的生命?
在电影里,唯一尚可以企及的,就是小穗子的命运。无非是,通过教育获得自由。小穗子只是考上了北京的大学,她就获得了相对充分的自由。这里我所谓的自由,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处置自己的身体和生活的权利。但我们一直在依附中生活,对这个基本的权利,有时并不敏感。
但我们唯一可以做,并且可以做到更好的,就是对于孩子的教育。我所言的教育,是指教育本来的样子,而非衡水式的、被异化了的教育。教育是唤起人的自我认识,让一个人觉醒,让他去追索自己的命运,发现自我的使命,从而有力量去追求更好更自由的生活。而衡水化的教育,是叫人成为更乖,更听话、更驯顺,同时更有用的机器,从而更好地为人所使用。
所以,衡水式的教育,并非我所谓的改变个人命运的教育,衡水式的教育,是催眠,不是唤醒;是奴役,不是解放。这跟教育的应有之义,完全背道而驰。我们亲手将孩子送去规制,又如何呵护孩子们的内驱力和创造力呢?
这也是我持续要做体制外教育的最核心的动力。我想要带给孩子们原力觉醒,让他们踏入生活之河而面无惧色。这是他们自己的命运,必须由他们自己来掌舵。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协助他们积蓄持续而绵长的力量,让他们自己来打破阶层固化的枷锁,打碎那个透明的天花板,看到更多的美好生活的可能。
他们必将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大脑,得到他们自己的自由。
责任编辑:青报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