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校长齐发声:孩子成才,这3个阶段最重要
摘要:家庭教育中最关键的问题不仅是沟通问题,还有爱、鼓励、表扬都需要,但是我们要跳出来看到本质,家庭教育的最大关键就是——关系,心理学上叫亲子关系。
家庭教育中最关键的问题不仅是沟通问题,还有爱、鼓励、表扬都需要,但是我们要跳出来看到本质,家庭教育的最大关键就是——关系,心理学上叫亲子关系。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贯彻终身。在陪伴中,我们给孩子示范,对口腹之欲的克制,对消费主义的抵挡,对精神世界的不间断的追求,中年坚忍和奋斗,晚年从容和安住。陪伴的力量,会缓释孩子的焦虑。心不在焉,急三火四,随波逐流的父母,是孩子难堪的宿命。
爸爸妈妈们,总想给孩子更多更多的爱, 除了吃得饱、穿得暖, 孩子的心理健康也受到更多的关注。 而孩子心理问题的频发, 也让家长们警惕的同时, 有点摸不着头脑……
大多数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把大量的关注点放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而忽视了孩子的成长特性,家庭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孩子的成长,学习只是教育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真是很多家长常常将家庭教育和学业教育混淆了,在教育上,不让家庭教育逐渐成为一纸空谈。
当初生小儿形成条件反射时,即标志着心理活动开始发育,且随小儿生长发育而逐步发展。神经系统和环境是小儿心理发展的两个必要条件。脑发育的水平及其功能是孩子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生活环境和教养则是对心理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外界因素。在现代社会中,儿童的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的三大支柱。因此,了解不同年龄小儿的心理特征,才是教育孩子的根本核心。
6至8岁
此期小儿的心理特征是具有进取精神及丰富的想象力。
学龄前期小儿由于语言词汇的增多和动作的发展,扩大了他们的生活范围。对周围的一切产生强烈的兴趣,是小儿萌发各种思想、行为、好奇与幻想。他们会表现出独创性行为和想象力,希望独自去做某些事请,但他们缺乏知识、经验和能力,常常事与愿违,当小儿创造性和努力失败时,会极力表现出破坏玩具、弄哭玩伴等。
对此成人可通过游戏来提高小儿的思维活动,学习人类的基本行为规范,鼓励小儿多提问,帮助其发挥想象能力,培养小儿与各种事物有关的积极情感,如爱父母、爱朋友、爱动物等。
9至12岁
此期小儿的心理特征是发展勤奋的个性及克服自卑感。
学龄初期儿童认知发展较快,初步能够逻辑地,系统地将规则应用在文化知识上,比较客观的分辨环境与自己的关系。小儿入小学后接受正规教育,学习初级文化知识,十分重视自己勤奋学习的成就,渴望从学校的学习中得到乐趣,将主要的活动方式转为学习,而不再以游戏为满足。他们集体意识很强,不再喜欢父母对他们过分地照顾,而愿意和老师、同学相处,喜欢靠自己的能力完成任务和从事活动。
所以成人应适时给与他们鼓励,引导小儿自己去发现和探索问题。他们通过学习、劳动及集体活动后,情感不断丰富,同时在良好的环境和教育下,会产生团结、友爱、互助、上进心等积极情绪,并逐步形成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
12至16岁
此期小儿的心理特征是确立自我认同感。青少年期小儿体格发育再次加快,个性基本形成。
社交增多时他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此时他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将已获得的知识用于社会实际生活中,让自己得到旁人和集体的认同,也就是说需要解决一个角色定位问题。因而常表现出强烈的自立要求和好胜心,并开始用新的方法来探索世界,逐渐形成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如她们常想脱离家人和家庭模式,极力寻找一个有所属感及地位的团体,不愿受父母过多的干涉等,心理适应能力明显变强,但情绪容易波动。
所以,家长、老师和社会的关心爱护及正确引导,对青少年建立优秀品质十分重要,应给与正面教育和鼓励,使他们在有意义的生活中,正确的认识自己。
艾洛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学说:强调了文化及社会环境在人格或情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外界环境尤其是父母对小儿的教育方法,对小儿性格的形成影响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