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经 杂谈

亲子|孩子心中有目标,学习才有动力

2017-11-06 07:57 微言教育

摘要: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可能常常会有这样的苦恼,孩子学习没有自信,没有动力。如何激发孩子学习动力?今天,我们跟随孙云晓等教育专家,寻找破解途径。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可能常常会有这样的苦恼,孩子学习没有自信,没有动力。如何激发孩子学习动力?今天,我们跟随孙云晓等教育专家,寻找破解途径。

目标的力量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以下这样一个实验:

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向着10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子出发:

第一组的人既不知道村庄的名字,又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行了。刚走出两三公里,就开始有人叫苦;走到一半的时候,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头;越往后走,他们的情绪也就越低落。

第二组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程有多远,但路边没有里程碑,只能凭经验来估计行程的时间和距离。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想知道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拥着继续向前走。当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的时候,大家情绪开始低落,觉得疲惫不堪,而路程似乎还有很长。当有人说:“快到了!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来,加快了行进的步伐。

第三组的人不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旁每一公里就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阵的快乐,行进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涨,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其实,学习与行路相似,在努力的过程中,里程标志对自己会是很大的鼓励。我们知道,自信是增加学习兴趣的前提。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自信心的丧失,将导致求知欲的减退或丧失。

而如果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不断看到自己的努力变成了看得见的实际成果,那么他们就会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励自己去挑战下一个目标。

哪些是有激励作用的目标?

通过设置一系列短期的、具体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孩子可以得到定期反馈,从而相信自己能够达到学习目标,并相信自己能够达到更高的水平。

有激励作用的目标通常是:

明确的目标

如“我要努力学习,争取更大进步”这一目标就是不明确的,不如改为“我想学会用英语介绍自己”。

具体的目标

目标最好是能够量化的,如“我要学好英语”这样一个目标就是不具体的,它过于笼统,无法执行,也无法判断目标的达成情况,不如改为“我要每天记10个英语单词”。

合理的目标

目标要适合孩子的实际情况,不能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一个现在数学基础很差的孩子制定了“本学期末数学成绩全班第一名”的目标,就是不舍理的,而制定“比上学期多考10分”这样的目标则是有可能达到的。

有适度挑战性的目标

如果目标太容易达到,就起不到激励的作用,目标要对孩子提出难度适中的挑战,使孩子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比如,写一篇英语作文看起来很难,不过我确信自己能做到。

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可以实现的目标

如果实现目标的期限太长,同样也起不到激励的作用。要把长期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个短期的小目标。比如,到这个月底之前,我要学会用英语从1数到100。

当然,孩子也需要长远的目标(如上大学、成为一名宇航员等),但是这样一些目标常常太笼统和抽象,无法指导当下的行为。因此,要将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结合起来,使孩子的兴趣得到长远的发展。

发挥掌握目标的作用

心理学家还区分了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

掌握目标是一种获取更多的额外知识和掌握新技能的愿望,如掌握投篮的技能,提高球技。

成绩目标是想要表现自己,使自己在他人眼里看起来有能力,如加入学校篮球队、投篮得分更高等。

在大多数情况下,设定掌握目标是最理想的情形。

“有掌握目标的孩子在课程上注意力更集中,能有效加工信息,对学习、努力和失败有健康的看法。”

他们明白,学习是一个需要努力并在暂时的挫折面前也要坚持不懈的过程。相反,持有成绩目标的孩子可能会避开挑战性的任务,并体验到对测验和其他学习任务均过度焦虑。

在当今学校,成绩目标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学校会对学生进行排名和筛选,孩子也会将同伴的表现作为标准来评价自己。然而,从长远上看,掌握目标才是最可能导向有效学习的目标。

父母应鼓励孩子将注意力

集中在掌握目标上

■ 让孩子知道,学习是需要付出努力的,也会不断地犯错误。

■ 让孩子看到,他正在取得重大的进步。

■ 要求孩子理解而不是简单记忆学习材料。

■ 鼓励孩子不要将同学视为自身进步的参照点,而要关注于自己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这些方法对孩子的长远发展来说特别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