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校 小学

晓望小学非遗面塑课:在揉捏切画中传承教育价值

2017-10-26 23:20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为响应“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号召,晓望小学立足地域文化,充分挖掘周边教育资源,于2015年9月起,把面塑纳入学校生态课程,每周开设面塑课,由学校的美术老师担任指导教师。

青报教育在线讯iqdedu.com  10月23日,山东省教育厅公示了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推荐名单,在全省40所被推荐学校中,青岛城阳区正阳路小学、崂山区晓望小学、平度市东阁街道胜利路小学、胶州市三里河小学榜上有名。其中,崂山区晓望小学因面塑进入推荐名单。

传承地方文化 晓望小学把面塑纳入学校生态课程

崂山面塑,是我国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也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晓望小学所处的崂山王哥庄街道,以传承中华面塑艺术而制作的王哥庄大馒头已经成为享誉四方的品牌,周边更有即墨田横祭海面塑、正月十五面灯传统艺术等。

为响应“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号召,晓望小学立足地域文化,充分挖掘周边教育资源,于2015年9月起,把面塑纳入学校生态课程,每周开设面塑课,由学校的美术老师担任指导教师。

学校政教主任鲁永滨告诉青报教育在线,为了提高面塑课程的实施质量,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面塑艺术,学校会组织学生定期到周边的王哥庄馒头加工店去参观学习和面到揉面再到加工制作。除了到馒头店参观学习,学校还专门聘请王哥庄大馒头协会的面点师和即墨面灯民间艺人作为兼职教师,每周进学校亲自为学生授课传艺。

民间艺人刘莲花正在教孩子们学做面灯

面塑手工实践坊开展红火 是学校最受欢迎的社团

不仅把面塑纳入校本课程,晓望小学还把面塑加进了学校的特色社团里。因面塑本身所具有的动手性、美观性、趣味性,晓望小学的面塑手工实践坊开展的红红火火。每学期的社团选课,面塑都是最抢手的,十几个名额分分钟被抢完。四年级的一班的樊同学是面塑手工实践坊的一名学员,她说自己特别喜欢面塑,“软绵绵的,在手里揉搓很有意思。我可以把它做成任何我想做的样子。”

从单个的动物、植物、人物,到复杂的故事、场景,从简单的造型到复杂三位雕琢,面塑内容丰富多彩,手法也难易不一。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孩子们灵巧的手中,几经揉、搓、捏、塑,再配合以点、切、刻、画等工序,普普通通的面团就这样被制作成了一件件精美的面塑艺术作品。学校美术老师姜蒙蒙告诉青报教育在线,一般来说,学生在面塑手工实践学习一个学期就能独立做出逼真的小鸡、刺猬、金鱼等稍微复杂的面塑作品。

特色教学 面塑教学硕果累累

这次上榜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并不是晓望小学第一次因为面塑获得殊荣。因为长期理论融合实践的特色教学,晓望小学的面塑教学成绩十分出众。在2016年4月,晓望小学的“面塑手工实践坊”参加了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得到各级领导和全国各地参观者的由衷赞誉。2017年面塑校本教材参加了中国美协全国十大校本课程评选。2017年5月至6月在山东美术馆举办的“接棒——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课程暨美术教育” 成果展进行作品展示。应邀参加此次展示的,山东只有2所学校,晓望小学就是其中一所。2017年,学校校本课程《走进非物质文化》被评为青岛市精品校本课程。因为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塑)进校园活动中的突出贡献,学校还被推荐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的创建。

鲁永滨主任说,“在边做边玩中,我们逐渐看到非遗课程所蕴藏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它带给孩子的不仅是童年快乐的体验,更是动手能力的提高、文化内涵浸润和精神世界的成长。”小学生制作面塑,传承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的是悠久且极具教育意义的民俗文化熏陶。

青报教育在线iqdedu.com 周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