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类招生”成趋势,对考生报考有何影响?
摘要:近几年来,“按类招生、按类培养”的这种模式备受考生的关注,但不少考生和家长对大类招生并不了解。什么是大类招生?大类招生有哪些模式?对考生有什么影响?2018届考生该如何填报高考志愿?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近几年来,“按类招生、按类培养”的这种模式备受考生的关注,但不少考生和家长对大类招生并不了解。什么是大类招生?大类招生有哪些模式?对考生有什么影响?2018届考生该如何填报高考志愿?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什么是大类招生?
所谓按大类招生,简单来说就是按学科大类招生,是相对于按专业招生来说的。高校将相同、相近的学科门类,同院系或者不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考生填报志愿时,可以直接按照专业大类的名称来填报志愿。如在某校招生专业中,农学、植物保护、园艺、种子科学与工程等4个专业统一以“植物生产类”招生,考生若想选择其中某一个专业,填报时只需填上“植物生产类”即可。
考生通过大类招生被录取之后,在本科阶段前两年(有的是一年)统一学习基础课,大二或大三时再根据学校要求、自己的兴趣、专长和发展方向,在大类所含专业中重新选择具体专业。
大类VS专业区别
专业名称
与专业招生相比,按类招生的专业类名称没有专业名称划分得详细,一般是某一学科领域内的一级学科或者二级学科。
比如北京工业大学2017年的招生计划里面大家就可以看到土木类、能源动力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数学类、计算机类、社会学类、设计学类、美术学类这些类别。这些都是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校专业目录里面的专业类,每个专业类里面包含了院校正式在教育部备案的多个具体专业。例如,能源动力类包括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社会学类包含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设计学类包含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和工艺美术五个专业。除了上述按类招生的类别以外,其余的专业今年仍按具体专业招生,例如,电子信息工程、金融学、建筑学等等。
招生计划
对于按类招生的学院,学校招生计划数不再按专业划分,而是下达到按当年计划招生的专业类,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只需填报相应的大类,不需要选择确定自己就读的具体专业。
培养模式
不同的高校在按类招生的过程中结合本校的教学资源、学科建设、专业布局、院系建制、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毕业派遣等问题制定相应的培养模式,彼此之间也不尽相同。即便是统一高校内,不同类别的培养模式、分流时间等也会有所区别。
培养过程
在培养期间,同一专业类招生录取的考生第一或前两个学年在同一个教学平台上进行本专业类的通识课程学习。之后,学生会结合个人的爱好、特长,考虑自身的条件、学校教学资源情况及就业状况,积极接受导师的指导,再根据学生志愿和学校有关规定,由学生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而进入相应的专业学习。
大类招生的几种模式
我国高校实行的按大类招生大致分为几种模式。
按一级学科(群)或二级学科(群)招生
长期以来,按专业招生一直是各高校采取的主要模式,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增多,高校逐渐开始采取按大类招生。其中一种是按一级学科(群)或二级学科(群)招生,这种招生方式中的专业类所包含专业一般具有学科相近性,把一些特点相似或者具有相同属性的系科或专业方向合并在一起招生的形式。如上面所提到了农学、植物保护、园艺、种子科学与工程等专业都属于同一个一级学科。
也有是将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学院的学生在进校一到两年时统一进行基础课学习,以后再分流到不同的专业进行具体专业课程学习。如将管理专业和社会工作等专业组合在一起按照公共管理类大类招生。按照一级学科(群)或二级学科(群)招生,这也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实行的大类招生形式。
按院系招生
按院系招生的高校,一般是一个学院或系,按一个或几个大类招生。如:数学科学学院按“数学类”招生、法学院按“法学类”招生、新闻与传播学院按“新闻与传播学类”招生。还有一些大学的经管学院可以分成几个大类招生,如“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和“经济学类”等。学生们可以通过对学科、专业的学习和了解后,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成绩等,再在院系范围内选择专业。
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新生入校统一进入一个学院不分专业进行通识教育,待大二再分专业。通识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打破专业限制,不分文理先学习基础课,所有课程重新安排和改造,课程体系进行全面变革等。如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学生入学时不分专业,只按文理两类招生。入学后,主要学习通识教育选修课和学科大类平台课,实施通识教育。
按“基地班”“实验班”模式招生
还有一些学校是以“基地班”、“实验班”的形式进行招生,这种模式也是考生和家长比较熟悉的。如北京大学的“工科实验班类”,北京科技大学“理科试验班”,浙江大学的“工科试验班”等,都是以这种形式进行大类招生。当然,不是所有的实验班都按大类招生,还有很多高校的实验班是入校以后再进行选拔的。
大类招生的影响?
推迟专业选择,减少盲目
大类招生延迟了学生的专业选择时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考生选择专业的盲目性,允许学生在入学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以及对学科、专业的更深层次了解,再选择专业发展方向。它的最大好处,就是把确定具体专业的环节推后。学生入学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充分了解专业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专业。
增加录取机会,缓解考生压力
另一方面,大类招生提高了考生的志愿满足率,同时还提供了更多的专业选择空间。因为学生在填报志愿选择的是大类而非专业,这样考生志愿涵盖的专业数会远远超过6个,大大提高了学生专业选择的空间。在志愿填报过程中,一些非按“大类报考”的专业,还要考虑专业级差问题。而按大类填报志愿,一个大类内部的专业级差就不存在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录取的机会,缓解考生的压力。
大类招生如何填报?
大类名称相同,包含专业不同
按大类招生在报考时,也会存在一些问题,考生在填报志愿过程中会发现,专业目录中相同的招生大类,各学校所包含的专业也不同。以北京2016年各校招生专业为例,如上海交通大学的经济学类,包含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经济学3个专业,南京大学的经济学类,则包含的是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保险学、金融工程和产业经济学6个专业,武汉大学的经济学类,含经济学基地班、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和保险学6个专业。厦门大学的“工商管理类”包括会计学、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科学、电子商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9个专业;兰州大学的“工商管理类”含基地班、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行政管理5个专业。
所以,各省考生在报考时,一定要认真阅读本省当年下发的《招生专业目录》,看清所报学校的招生专业,确定自己喜欢的专业是否包含在某“大类”之中,以免漏报、错报。
二次分流选专业要多种因素综合考虑。
虽然大类招生暂时延迟了学生的专业选择时间,但未来还是要面临如何选专业。通过本科阶段的前1年半到2年学习,学生最终还是要确定具体专业方向的。许多考生想当然地认为再次选择时会以个人意愿为准,但实际上二次分流并非如此简单。
有的院校是双向选择,有的院校则要看学生的综合成绩来确定。目前,国内高校大类专业分流模式大致有两种:
一是基于学生成绩、平时表现等综合因素分专业。这种模式最直接的影响是,排名在后的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有些学生可能是为了某个专业才选择大类专业,可在选专业时,受成绩排名等影响,难以选到目标专业。
二是直接按照学生意愿选专业。这种方法看似更科学,但操作起来很困难。在实际中,大部分学生更乐意选择“热门专业”,这样一来,“热门专业”扎堆,人数太多难以吸纳。
所以,提前了解所报院校将来分专业的相关规定,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将来学生的专业去向。
大类与按专业招生,各有特点,各有所长
大类招生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且为不了解大学专业设置的高考考生及其家长提供了一个先了解后选择的机会,从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盲目选择专业又“一选定终生”的矛盾,使考生能够先进入大学学习基础课程和学科技能,后根据专业兴趣、个人特长等选择合适的专业,再进行专业知识点的学习和能力培养。
但是对于考生来说,按专业招生也有其优越性。从一开始进入大学便确定专业,学校能够更早对进入该专业的学生从大一开始进行具体专业素养的培育,接触专业知识、专业实践,甚至跟随导师进行科研方面的学习。按类招生和按专业招生各有其优势,需要结合考生自身的情况才能评价其适应性,所以考生要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去思考。
即便按专业招生,目前很多学校也采取按类培养的方式进行,甚至几个相近专业类第一年公共基础课程全部打通,第二年的学科基础课打通,是一种相对宽基础、广适应面的培养模式,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很有好处。
无论是专业招生还是大类招生,考生在大学完成学业后都将以具体的专业毕业。考生现在也不必太纠结是类还是专业,在报考之前考虑清楚今后自己发展的兴趣大方向所在才是当务之急。
实施高校
现今在100多所“211工程”院校中,已有一半多的高校实行了按大类招生,可见大类招生渐成趋势。
下面列出了部分按专业大类招生的学校,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年各个学校都会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一定的改变,考生在报考某一高校前一定要详细查阅招生简章和相关资料介绍。
为减少考生填报志愿的盲目性,并给考生更大的选择自由权,今年,清华大学在前期新雅书院实体化和机械学院大类招生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大类招生。清华大学招办主任刘震介绍,纳入本科招生的所有专业整合为16大类,分别为建筑类,土木类,环境、化工与新材料类等。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仅需填报专业大类。升入大一后,所有学生将接受大类统一的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导引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等,在大一结束前完成专业确认,并在大二进入相关院系开始专业学习。
中国人民大学 招生办主任苗苗介绍,学校于2015年启动宽口径招生(大类招生),基本以学院划分,将具有相同学科基础的专业合并为专业大类。目前,学校有31个招生专业大类。
中国农业大学 目前有31个专业按13个大类招生。按大类招生专业已超过半数。
北京交通大学 招生就业处处长史贞军介绍,学校2016年全面实施基本以学院为招生单位的大类招生培养方案。学校本部除中外合作办学、艺术类及国防生等招生以及仅有一个单独专业的法学院、软件学院外,其余10个学院都按大类招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招生就业处副处长马树微介绍,学校共有8个大类招生专业,其中工科试验班类(航空航天类)、工科试验班类(信息类)、理科试验班类是今年新增的3个招生专业大类。
北京科技大学 进一步推动大类招生改革。2017年,学校面向全国共有26个本科招生专业,其中有11个大类招生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按材料科学与工程大专业统一招生、经济管理学院按3个大类进行招生: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和经济学类、机械工程学院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车辆工程2个专业按机械类统一招生、热能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2个专业按能源动力类统一招生。
北京化工大学 招办主任许海军介绍,学校2017年有5个招生专业大类,分别为机械类、生物工程类、电子信息类、数学类、公共管理类,在京均有招生计划。生物工程类(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和金融数学方向)、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财务与金融方向)、公共管理类(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实行大类招生。
北京理工大学:部分专业按学科大类招生。如交通工程专业和交通运输专业按交通运输类招生;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和制药工程专业按化工制药类招生;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按数学类招生;应用化学专业和化学专业按化学类招生;工商管理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按工商管理类招生等。
北京邮电大学:电子信息科学类、数学类继续实行大类招生。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类、电器信息类、公共管理类、生物科学类按大类招生。
北京联合大学:工商管理类、机械类、经济学类实行大类招生。
责任编辑:青报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