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市河头店镇:青岛专家进校园强镇筑基,助乡村教师破题科研关
摘要:2025年3月20日,莱西市河头店镇“强镇筑基”专家进校园活动在河头店镇南岚中学举行。
青报教育在线讯 2025年3月20日,莱西市河头店镇“强镇筑基”专家进校园活动在河头店镇南岚中学举行。活动邀请青岛市教育学会秘书处主任、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刘思硕做《今天我们如何做科研》专题讲座。刘思硕从课题选题到撰写申报书,指导老师们从科研小白向王者转变。河头店镇中心中学、南岚中学、南岚小学的20余名教师参加培训。
教育科研作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基础性、前瞻性、创新性、引领性力量,对推动乡村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山东省第四批教育“强镇筑基”试点乡镇,河头店镇积极落实“强镇筑基”行动,以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为关键驱动力,开展科研专题培训。
刘思硕以“如何撰写高质量的课题申报书”为切入点,结合诸多课题申报案例,精准指出教师在课题研究各环节的关键点。例如课题选题应彰显新意、体现新视角、结合新理论、研究新方法。“一个好的题目,无论发文章还是做课题,都备受评委和编辑青睐。”刘思硕直言道。
刘思硕以课题《从文本到生活:初中语文大单元视野下的情境化教学实践》为例分析说,这个选题之所以好在于有两个研究热点:“大单元”和“情境化”。新课标出台后,课标里高频出现的“深度学习”“教学评一体化”“课程思政”“跨学科”等词汇,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围绕这些进行选题就是体现新视角。
教育科研不是自娱自乐,而是要解决实际问题。刘思硕展示了一张“课后服务”发文趋势图,图中有两个转折点,分别是2017年和2021年,这两年发文数量激增。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来2017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2021年教育部提出“秋季开学后实现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全覆盖”。
“任何研究都是以问题为导向的,你的问题能够引起专家和编辑的共鸣,你就成功了一半。”刘思硕说,“老师们要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提炼研究方向。”
在讲到课题名称的设计时,刘思硕罗列了许多获奖课题的题目,并一一分析它们的结构,如“小学教师(研究对象)学业述评撰写策略(研究内容)的调查研究(研究方法)”、“校企合作背景下(研究背景)农村职业学校生涯教育(研究内容)的实践研究(研究方法)”、“新媒体助力(具体手段)农村中学生阅读推广(研究目的)的实践研究(研究方法)”等等。
通过刘思硕的分析,老师们清楚地知道了课题名称的结构设计。对比有待改进的课题题目,老师们更加明确,课题的题目要涵盖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等要素,字数在25个字左右,不要做副标题,只需一个核心词即可。
此外,刘思硕还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过程、研究框架、研究方法、研究创新点等内容,为教师奉献了一场干货满满的讲座。在细致传授课题申报撰写的方法同时,刘思硕勉励教师“行动是成功的最好方法”,“人生不是有希望才坚持,而是坚持才有希望”。
听完讲座后,河头店镇南岚中学教师孙莉总结收获时说,文献综述需全面梳理相关研究,先述后评,彰显“综合”与“评述”特色;研究目标和内容要有清晰层次,实现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的有机融合;研究思路应清晰勾勒出从现状通往目标的路径,避免与研究内容混为一谈。
“在组建课题组成员时,要包含高校专家、科研院所人员和一线教师,成员职称搭配也要有层次化,涵盖高级、中级和初级。此外,课题组成员构成要既有本校人员也要有跨区市的外校人员。”河头店镇南岚小学教师李庭磊坦言这都是他之前没有注意到的。
莱西市教育和体育局教科室主任王丽英表示,各学校和教师要利用“强镇筑基”的契机和平台,积极行动起来,将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堵点等问题,变成科研课题,加强科研攻关,加速成果转化,引领乡镇教育教学质量优质发展。
青报教育在线 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