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青岛

北师大“山海红音”调研队:寻迹“乡土红”,共逐“青春梦”

2025-02-19 14:48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1月20日至2月20日,调研队聚焦“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精神谱系”主题,开展寒假返乡调研实践,寻迹乡土所孕育的红色力量,筑牢“振兴中华 乃吾辈之责”的理想信念,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誓言。

青报教育在线讯 走访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一战遗址博物馆,重温革命先辈那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丽史诗;拜访柳腔传承人,挖掘地方传统戏剧的红色基因……今年寒假,北师大“山海红音”调研队的5名同学——康佳宁、张义茁、朱婧源、陈红宇、盛一麟,踏上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旅程。1月20日至2月20日,调研队聚焦“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精神谱系”主题,开展寒假返乡调研实践,寻迹乡土所孕育的红色力量,筑牢“振兴中华 乃吾辈之责”的理想信念,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誓言。

山海之间,聆听“红音”

调研队负责人康佳宁介绍,调研队取名"山海红音"寓意深远。"调研队的同学们来自临沂和青岛,临沂有沂蒙山,青岛有大海,山海之间孕育了丰富的红色文化。我们希望以音乐为媒介,深入挖掘家乡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据悉,调研队的成员们或是音乐专业学生,或是音乐爱好者。

队员张义茁告诉青报教育在线,本次调研前,调研队还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广泛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在准备过程中调研队发现,虽然网络上关于山东红色文化的研究很多,但是对于红色精神在地方音乐艺术中的传承与弘扬的专门研究却很少。“这增加了本次调研的难度,需要我们更加认真细致去考察。”

红色展馆中的历史回响

“要全面了解红色精神在青岛本土音乐艺术中是如何传承的,首先要深入了解青岛这座城市的红色底蕴。”带着这样的共识,调研队首先走进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青岛山炮台遗址、五四广场等红色教育基地。每一个红色文化基地都成为了调研队“行走的课堂”,每一件红色文物都是调研队要学习的“历史教科书”。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青岛山炮台遗址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武器和军服,辅以现代化的多媒体展示,生动再现了革命先辈们英勇斗争的场景,令人肃然起敬。"朱婧源感慨道,"尤其是在青岛山炮台遗址,我了解到青岛从建置到主权回归的艰辛历程,深刻体会到了五四精神的内涵。今天的幸福生活,真的是来之不易。"

柳腔婉转,红歌嘹亮

民乐是历史的记录者,也是精神的传承人。为了深入了解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墨柳腔,探寻柳腔中的红色文化与时代精神,调研队专程前往即墨,探访柳腔艺术中心。

在即墨柳腔艺术中心,调研队观看了经典剧目《三子争父》。演出中,演员们婉转动人的唱腔配合着细腻入微的舞台表现,给队员们带来了强烈的艺术冲击。张义茁告诉青报教育在线,演出结束后,他们怀着好奇与敬意,走进了演员化妆间,幸运地遇到了扮演衙役的演员宋雁州。从宋老师的口中细致了解了柳腔的历史与现状。

"柳腔不仅有传统的'四大京八大记',还有许多移植剧目,如《龙凤面》《姊妹易嫁》《借亲》等。"张义茁说在宋老师的讲述中,她了解到,是一代代柳腔传承人不断用即墨方言和音乐对其他剧种进行演绎和改进,使柳腔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那么五四精神等红色精神是否能通过柳腔“声”如人心呢?具体又该怎么做?带着这些疑问,调研队线上拜访了柳腔传承人袁玲。袁玲从崭新视角为调研队解读了柳腔在推动红色精神传播中的积极作用。例如,柳腔的婉转唱腔能够很好地传达红色文化中,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对革命事迹的缅怀等细腻情感。"近年来,袁玲老师还将《唱支山歌给党听》等红色歌曲融入柳腔创作中,受到了市民的喜爱。"张义茁表示。

青春挺膺,传承红色精神

从行走调研中感悟红色精神的传承力量,在真听真看中强化责任担当。此次调研活动令调研队收获颇丰。康佳宁感慨道:"在这次调研中,先辈们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赤诚之心如在眼前,使我对五四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张义茁则表示,山海情深,红歌嘹亮。调研队的同学们在红色旋律中体悟了党群同心的力量,在伟大的革命故事里感受到了红色血脉的传承。

朱婧源则从文化自信的角度谈到了自己的收获:"即墨作为非遗柳腔的发源地,让我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我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切实弘扬家乡的多样文化。"

"在'行走的课堂'中,同学们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学思践悟精神谱系,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北师大“山海红音”调研队指导教师段召旭表示,希望同学们以此次调研为契机,用实际行动贡献青春力量,传承红色文化,追逐青春梦想。

古往今来,红色血脉流淌不息;党群同心,携手歌唱新篇。"山海红音"调研队在青岛的调研活动已告一段落,接下来,他们将继续前往临沂,在沂蒙山小调中探寻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奋进伟力。

青报教育在线 高晶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