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进校园,青岛同德小学的孩子们上了一节有趣的主题课
摘要:青岛市城市管理局和青岛市教育局共同开展全市中小学生生活垃圾分类体验活动。
青报教育在线讯 “同学们,易拉罐属于什么垃圾?”“口罩、外卖餐盒是可回收垃圾吗?”11月11日,在青岛同德小学的阶梯教室里,讲师田昕一手持话筒,一手切换幻灯片,为台下的一年级学生们讲解着垃圾分类知识点。田昕边讲边互动,在她的调动下,小学生们个个积极踊跃举手,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田昕是市北区城市管理局垃圾分类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也是青岛市垃圾分类“星火计划”高级讲师。此次田昕走进青岛同德小学开讲座,是青岛市城市管理局和青岛市教育局共同开展的全市中小学生生活垃圾分类体验活动的一部分。
易拉罐、纸盒子、干电池、榴莲皮、纺织品、塑料、玻璃……讲座上,田昕列举了许多具体的物品名称,带学生逐个分析每种物品的垃圾分类。田昕善于引导和互动,在她的提问下,台下的学生时而举手,时而抢答,45分钟的讲座时间倏忽而过,学生们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的分类方法。
除讲座外,当天,青岛同德小学的校园里还搭建起了生活垃圾分类校园主题展览。展板用小学生易懂的、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了垃圾分类的意义,和四种垃圾的记忆口诀,方便学生记忆。讲座结束后,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学习展板,并在签名板上写下自己的姓名。
“刚刚听了垃圾分类的讲座,我知道了电池的垃圾分类有两种情况,5号和7号干电池属于其他垃圾,而电瓶车上的那种可拆卸电池是有害垃圾。”一年级一班的学生高泽祥对青报教育在线说。
“今天听了讲座,还看了展览,我要回家告诉爸爸妈妈,让他们在家做好垃圾分类。”一年级三班的学生刘玥彤说。
“今天的讲座,孩子们听得都非常认真。希望这样的讲座能够实现‘小手拉大手’,通过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更进一步。”讲座结束后,田昕表示,垃圾分类进校园很有意义,孩子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应该从孩子抓起。
青报教育在线 丁境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