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路小学:拥抱数字浪潮,以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实践
摘要:为了将人工智能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教师数字素养,青岛贵州路小学于11月7日,邀请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高级学习实验室主任陈凯泉做《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应用探析》讲座。
青报教育在线讯 随着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像制作课件、批改作业、语言教学、撰写课题报告等需要老师亲自完成的工作,都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提高效率。为了将人工智能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教师数字素养,青岛贵州路小学于11月7日,邀请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高级学习实验室主任陈凯泉做《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应用探析》讲座。
讲座中,陈凯泉首先从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方面介绍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目标,使老师们有一个整体的认知,数字化转型的目的正在于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教育数字化转型不只是技术的引入,更重要的是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数字素养的提升。
当下,无论是课前教学资源的推送,还是课中的师生互动,亦或是课后作业练习和作业评阅,人工智能早已在其中广泛参与。哪些人工智能的功能性更好?老师如何把握和使用?针对这些问题,陈凯泉给老师们推荐了几款成熟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并一一介绍了它们在教学中的应用。
例如数字分身功能。在讲某篇文章时,老师可以收集文章作者的一段声音,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声音克隆,让作者的声音被“造”出来,给学生讲解。在使用教学智能体功能时,老师可以输入李白、李白生平事迹、诗歌类型、诗歌赏析等信息,利用人工智能创建一个李白模型发布给学生。学生可以和李白自由对话,探索关于李白的各种知识。这些技术的引入,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习也不再只是枯燥的文字和图片,而是变成了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
在教学中普遍应用的还有自动评阅功能。老师们把作业、试卷或作文输入给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可以进行作文审阅修改、试题批改、考试数据分析等,帮助老师们能从事务性工作中节省出时间。陈凯泉表示,利用好人工智能的关键所在,是清楚地表达需求,人工智能才能输出正确完整的信息。陈凯泉建议老师们,多备几款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不同的工具反馈的信息是不同的,综合多种信息更可靠、高效。
此外,老师不能完全依赖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老师要有自己的判断和对教学更深层次的理解。另一方面,教育教学是思想情感和价值观交流和传递,老师应该通过自己的言行、情感和经验来影响学生。
在与老师们互动交流中,陈凯泉得知,贵州路小学一直在探索实施项目化学习。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项目式学习中也大有作为。陈凯泉介绍说,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分析学生的兴趣、能力、学习进度等,为学生推荐与个人特点相匹配的项目,从而确保学生在项目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为学生提供项目实施的创意灵感和创新思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此次培训虽然时间很短,但通过深入浅出地讲解和演示,加深了老师们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理解,也启发了老师们对人机协同教学的思考。“今天讲座为我打开了一扇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新大门,讲座一结束我就进行了下载各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了解和尝试使用。在今后教学中,我也要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努力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陪伴者和促进者。”教师王茜茜说。
教师马召蕊表示,通过培训学习到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新知识、新理念和新方法。传统教学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模式,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地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也将在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进行尝试运用。
青报教育在线 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