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青岛

关注教学管理领导力提升!市教育局出台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

2024-10-14 12:59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行动计划》提出重点关注教学管理领导力提升等六大行动,是未来三年我市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任务书和路线图。

青报教育在线讯  10月14日,市教育局举办媒体通气会,发布《青岛市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行动计划》提出重点关注教学管理领导力提升等六大行动,是未来三年我市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任务书和路线图。

划定青岛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路线图

为落实国家、省关于教育教学改革的部署要求,深入推进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助力全市教育扩优提质,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助力教育强市建设,市教育局按照坚持战略引领、融入大局,坚持目标导向、聚焦问题,坚持改革创新、培育优势等原则,组织起草了《青岛市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把改革创新理念贯穿到教育教学各领域、各环节,并结合青岛区位优势、特色文化和创新做法,努力在教研体系、特色课程、数字赋能教学等方面培育新优势,是未来三年我市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任务书和路线图。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6年,有组织教科研体系更加完善,区域课程实施水平实现较大跃升,教育教学常规不断创新,教育评价机制更加健全,教育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化,中小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更加强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更加贴合市场需求,锻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育家型教师队伍,打造一批高水平教育教学改革示范校,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教育教学成果,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氛围日益浓厚,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倍增。

紧抓住关键要素,突破发展瓶颈

《行动计划》立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作了全面部署,体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牢牢把握育人方向。《行动计划》提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发展素质教育、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转变育人方式,推动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促进全市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确保任何时候都不偏离育人的总方向。

二是紧紧抓住关键要素。《行动计划》围绕“教什么和学什么”,提出要坚持“五育”融合,促进全市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升育人水平。围绕“怎么教和怎么学”,从课程品质、教学研究、学生素养、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明确教育教学改革路径。着眼于“怎么教好和怎么学好”,强调增强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教研员的专业引领能力、教研组长和集备组长的学术权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是有效突破发展瓶颈。着眼于办好和管好教育,《行动计划》提出要深化教育教学关键领域改革,为提高教育质量创造条件。围绕课程建设体系性不强、教研方式不够新颖、拔尖创新人才培育缺乏有效路径、“关键少数”引领不够、教育评价导向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等教育教学瓶颈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

四是大力营造良好生态。《行动计划》提出,坚持教研思维和科研方式结合,发挥市、区两级教育研究机构和高校科研优势,建立教研科研相融合的教科研体系、“教学研究机构+薄弱学区”“教学研究机构+实验学校”相融合的教科研体系、高校与中小学相融合的教科研体系、市内市外相融合的教科研体系,努力为教育教学改革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着力推进六大行动

《行动计划》重点关注六大领域,着力推进六大行动,包括课程品质、教学研究、学生素养、教学管理、教学评价、改革保障等内容。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是统领,教学研究转型和教学管理领导力提升是手段,教学评价改革是导向,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是根本,教育教学改革保障是基础,六项内容相辅相成,搭建起了未来三年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四梁八柱。

一是重点关注课程品质跃升。针对课程建设缺乏规划、区域特色不够明显、课程建设体系性不强等问题,坚持教学活动、教研活动课程化,推进国家课程方案向区域、学校课程规划转化,加强特色课程和五育融合课程建设,全力推进新课程新课标实施,促进全市课程内涵品质大幅提升。

课程建设规划方面,制定课程实施纲要,突出课程的区域整体布局。特色课程建设方面,探索海洋特色课程融合实施,高质量普及人工智能课程,鼓励开发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构建具有青岛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新课程新课标实施方面,制定新课标“达标课堂”建设实施方案,义务教育阶段注重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和与地方课程的统筹实施,普通高中注重适应学生特长优势和发展需要,提供分层分类、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

二是重点关注教学研究转型。针对教研方式缺乏新意、教学常规因循守旧、高水平教研活动受众群体较窄、校本教研和学科教研组建设弱化等问题,坚持转型升级、全面扩优,以转变方式为手段,丰富教学组织形式,培育一批教育教学优秀成果,提高全市课堂教学质量。

教研方式转型方面,主要以打造教研共同体、建立幼小初高协同教研机制为抓手。学科教研组建设方面,主要推进学科大教研组一体化发展。教学常规改革方面,主要是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方面,主要是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推进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

三是重点关注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为落实党的二十大“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战略部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破解创新人才自主培养难题,坚持五育融合、全面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培育,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着力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水平。

立德树人方面,推进“每校一品牌、每月一主题、每生一社团”德育模式,强化课程思政意识,加强学前教育阶段道德启蒙教育、小学阶段道德规范教育和中学阶段理想信念教育,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融入各学科课程教学目标,将德育目标落实情况作为课堂教学质量达标的重要标准。科学素养培育方面,以保障科学课程和科学课师资为基础,创新科学课程教学模式,全学科渗透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着重强化小学阶段科学教育,力争全市科学教育走在全国前列。

四是重点关注教学管理领导力提升。教学管理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聚焦关键少数,围绕校长、教研员、教研组长和集备组长等重点群体,坚持以领导力提升为突破口,增强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教研员的专业引领能力、教研组长和集备组长的学术权威,提升全市中小学教学组织管理水平。

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方面,制订校长课程领导力评估标准体系,把校长听评课作为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重要内容。教研员专业领导力提升方面,明确教研人员研究、管理、服务三重角色定位,发挥教研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和打通教学管理“最后一公里”的两个“关键”作用。教研组长学术领导力提升方面,建立优秀教研组长、集备组长常态化经验交流机制,发挥教研组校本教研、监督指导集备、培养教师队伍、服务学校管理等功能。

五是重点关注教学评价牵引。针对目前中小学教育重智育轻全面发展、重知识轻实践能力、重选拔轻诊断改进等问题,坚持以评促研、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切实发挥评价指挥棒作用,以评价牵引保障机制、育人方式、课堂教学、办学模式改革,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方面,制订学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改进课堂即时性评价、加强过程性评价、开展增值性评价。教学质量评价方面,强化学校教学质量考核评价,细化高效课堂评价标准,建立监测诊断、结果应用、督导改进的闭环体系。学生评价方面,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数据作为学校改进教学、教师指导学生、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依据,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中考录取的参考依据。教学保障机制评价方面,将教研工作纳入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体系,重点评价机构设置、队伍建设、条件保障和工作实效。

六是重点关注教育教学改革保障。教育教学改革保障是教育教学改革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坚持优先保障教育教学改革,以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赋能,加强教学设备硬件配备,建设有组织教科研体系,全力保障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

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方面,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打造市、区市和学校教师队伍发展梯队。数字化赋能教学方面,建设“三个平台”,即融合资源、管理、培训、研讨于一体的综合性虚拟教学研究平台、数字教师培训平台、“名师空中课堂”线上课程平台。教学设备配备更新方面,围绕课程标准和学科教学装备配置标准加强教学设备配备更新,根据实验教学实际需求加强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加快学科功能教室、综合实验室、创新实验室、教育创客空间等建设。

市教科院副院长江守福表示,教育教学改革是提升教育质量水平的动力源泉,是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必要举措,是促进教育公平和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基石。市教育局将把落实《行动计划》作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细化工作清单,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健全推进机制,通过督查、调度、约谈、通报等方式推动工作落实,不断提升育人品质,将全市教育教学改革推向深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青报教育在线 王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