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青岛

青岛二中分校“打孔导学案”不止“打孔”,深度内容变革引领教学革新

2024-10-09 16:48

摘要:2023年9月,青岛二中分校开始实施一项创新教学方法——打孔导学案。经过一年实践,这一方法极大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在2024届高考中,多名学生被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民航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录取,教学实效凸显。

2023年9月,青岛二中分校开始实施一项创新教学方法——打孔导学案。经过一年实践,这一方法极大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在2024届高考中,多名学生被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民航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录取,教学实效凸显。

所谓“打孔导学案”,是在传统导学案的基础上,引入打孔技术,使得每一份导学案都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此外,打孔导学案并不局限于形式创新,更为关键的是,内容上也进行了深刻改革,使之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工具。

青报教育在线走进青岛二中分校,就打孔导学案这项创新举措,进行了深入探访。

从设想到实践:打孔导学案重塑学生学习习惯

据了解,青岛二中分校依据学生实际情况,自2021年起积极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推动课堂教学从传统的“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学校将2023-2024学年度视为教学质量飞跃的关键时期,重点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十大行动”。其中,“打孔导学案”作为核心举措之一,已于2023年9月开始探索实施。

谈及最初提出打孔导学案设想的缘由,学校副校长刘玲玲表示,是想在“教”和“学”的落实上找到有效抓手,希望通过打孔导学案重塑学生学习习惯。

刘玲玲表示,“我们学生群体最显著的特点是课程落实存在难题,这源于他们学习习惯欠佳。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我们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寻找适宜的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打孔导学案作为一种由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工具,设计初衷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学习。我们鼓励学生将导学案与自身的学习过程紧密结合,通过有效地利用和转化,打造成个人专属的学习资源。”

据刘玲玲介绍,学校在实行“打孔导学案”创想后,先后两次举办“教学质量提升十大行动”解读会,就打孔导学案等方案进行重点解读。学校将打孔导学案作为集体备课的研讨内容之一,由学科教师根据课程需求进行内容设计,集备组通过二次集备进行研讨修改,再经教研组长审核后统一给学生印制并打孔装订使用。

高三创新1班学生陈思羲对打孔导学案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她告诉青报教育在线,该导学案所采用的黄色纸张相较于传统白色试卷纸张,在视觉体验上更为舒适,有效减轻了长时间阅读对眼睛的负担。同时,这种纸张的质感与正式考试用纸相近,为学生们在考试中提供了更为熟悉和适应的答题环境。

此外,陈思羲还强调了该导学案在实际应用中的便利性。她表示,自己并不是一个擅长整理学习资料的学生,但通过使用打孔导学案并搭配活页夹,她能够轻松实现学习资料的分类与收纳,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

从形式到内容:激发学习主动性,夯实知识体系

刘玲玲强调,打孔导学案的创新绝不仅是形式上增加了四个打孔,重要的是引导老师重塑教学思维,要对教学设计、课堂实施、课后落实重新思考,多维探索如何通过打孔导学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夯实知识体系的建构。

因此,学校立足学科实际,充分发挥常规学案与打孔导学案的“双支架”作用。在例题、试卷、作业等方面继续使用常规学案,在知识导学、构建知识体系、梳理易错点等方面使用打孔导学案。

高三地理集备组长刘靖宇拿出地理导学案展示,她说道,“就拿我们地理导学案来说,我们学案分为‘课前导学任务单’和‘打孔知识清单’两部分,‘课前导学任务单’中会基于课本的基础知识设置任务,我们会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进行填写,然后收上来做批改。”据刘靖宇介绍,“课前导学任务单”的使用既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也能通过批改给老师二次备课提供抓手,落实知识点。值得注意的是,“课前导学任务清单”的内容控制在一页正反,精简了学生的任务量。

“‘打孔知识清单’是我们推出的创新学案,专为课堂教学设计,紧密关联于我们课件内要求学生深入掌握的知识体系和核心知识点。特色在于利用思维导图构建,辅助学生系统地梳理并构建知识框架,从而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刘靖宇补充道。

“我之前地理成绩不太稳定,基本上在级部100左右,现在能排到前20了,还成为了地理课代表!”高三创新1班张圣雪激动地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之前在地理学习中,我对于大题的答题思路不是很明确,但是‘打孔知识清单’中的思维导图可以让我精准地抓住作答方向,有体系地整理出每个知识点的关联和逻辑。而且,每当我遇到难题时,我都会先回顾一下清单上的相关条目,这样不仅能快速定位问题所在,还能激发我更多的解题灵感。”

“这个‘打孔知识清单’还可以帮助我们记笔记。地理涉及各类复杂的自然地理地图与分布图。之前我们手动绘制这些图的时候,常常要花很多时间还画不好。清单中印刷了基础底图,我们可以直接在图上进行标注,提升了学习效率。”高三创新1班刘佳宜补充道。

从书本到情境:高考命题新趋势下的教学创新

近年来,高考在命题标准建设、命题内容改革、命题形式创新等方面体现了“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成题;无任务,不立题”的典型特征。为此,青岛第二中学分校紧跟这一趋势,将教师提升试题研究、精编与命制能力的重要任务,巧妙地融入到打孔导学案的设计与制作之中。

据历史组教师孙丽娜介绍,历史在课堂上的学案不再重复基础知识,而是以问题导向和高考导向为主,明确指出山东省高考中出现的相关题目及其重点。学案中的材料选择较为广泛,且具备一定难度,作为复习阶段的重点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她表示,“鉴于当前高考的趋势与倾向,我们引入情境式题目,促进学生根据具体情境进行深度思考与解答,提升大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历史成绩一直都不稳定,以前在70分左右,但‘打孔导学案’实行后,我的成绩提升到了80多分,我觉得挺惊喜的!”高三创新1班崔晓穜告诉青报教育在线,“我们历史有专门在答疑课上使用的学案,学案中会选取一些带有情境的材料题,老师会把这种题型的特点、解题方式、注意事项写上,让我们先做题,再探究,最后再批改。以前我面对材料题总是感到无从下手,但现在我能够更准确地捕捉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并结合学案中的知识点进行有条理地分析和阐述。”

不仅如此,历史组还创新制作“错题典集”学案,孙丽娜补充道,“学生每过一段时间都会累积错题,我们挑出里面错误率最高,比较典型的,再重新组成一份学案,从不同的角度让他们再次回顾错题。通过对于这种错题的变式再深入,提升他们的解题能力。”

从基础年级到高三:教考衔接精准对接高考

谈及“打孔导学案”在未来的优化调整,刘玲玲表示,“新高考改革深入,回归教材趋势明显。高三学生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巩固尤为关键。我们发现,当刚带完高三的教师接手新高一学生时,可以利用这一契机进行教考衔接,将老高三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基础年级阶段提前解决。同样地,新高三学生在进行复习时,也需注重教考衔接,确保教学内容与考试要求紧密对接。”

因此,学校将以语文组为试点进行“教考衔接”打孔导学案的探索。刘玲玲以语文学科的修辞表达效果考查为例进行了说明,“我们将这一考点融入具体文章中,鼓励教师自主命题,将高考题型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就能接触到与高考接轨的题目。这种教考衔接的方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为他们未来的高考备考奠定坚实基础。”

刘玲玲强调,未来,学校将进一步细化“学习者中心”理念在教学中的实践路径,并持续在有效集备、高效课堂、三种课型、导学案、质量检测、实验教学、教学常规、自习管理、作业管理以及全员育人这十个关键维度上,深入开展“教学质量提升十大行动”。同时,学校将大力推进教学改革,致力于解决教学中的瓶颈与难题,提升教学效果,最终实现“教”与“学”的双赢局面。

青报教育在线 王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