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国内外

新媒体时代,儿童应该如何阅读?

2024-07-22 11:14 中国教育新闻网

摘要:童年是人生的时间起点,也是人一生中最美好、最幸福的一段时光。在这段天真无邪而又趣味横生的时光里,阅读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互联网、新媒体时代下,儿童应该如何阅读?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才能帮助孩子更好成长,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寻着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散文家高洪波的足迹,让我们一同翻开《中国儿童文学大奖·大师经典文集》,回到“童年时光”。

童年是人生的时间起点,也是人一生中最美好、最幸福的一段时光。在这段天真无邪而又趣味横生的时光里,阅读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互联网、新媒体时代下,儿童应该如何阅读?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才能帮助孩子更好成长,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寻着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散文家高洪波的足迹,让我们一同翻开《中国儿童文学大奖·大师经典文集》,回到“童年时光”。

记者:您主编的《中国儿童文学大奖·大师经典文集》里,包含《故乡里的童年》《童年里的故乡》两册。在您看来,什么样的童年才是理想的童年?阅读在童年成长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高洪波:在我看来,“有所爱”的童年是一种理想的童年。“爱”不仅是贯穿人的一生的重要主题,也是儿童文学的永恒母题。这里所说的“有所爱”,不局限于人或者事物,也可以是爱自然、爱家乡、爱观察、爱思考。如艾里希·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提到的观点,“爱不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本领,而是需要通过后天习得的能力。”童年是奠定人生基调的重要阶段,当孩子在童年时习得爱的能力,有所热爱,他们就更容易拥有正向的“情绪价值”。事实上,快乐与爱往往是相伴相生的。

以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我童年时尤爱故乡的田野,它给我带来了一种自由的感觉。我的故乡是科尔沁的草原,在田野上和表弟们捉蝈蝈的快乐嬉闹,在驮干草的马车上舒适地躺着仰望天空,金黄色的向日葵、碧绿的芦苇、高大的杨树,有关故乡田野的一切,都能让我觉得新奇、有趣、愉快。

后来,年纪稍大一些,我开始爱上阅读,尤其是名著作品,像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裴多菲诗选》、德国作家歌德的《浮士德》等等。通过阅读,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也看见了许多名人、伟人的人生。

对故乡、阅读的热爱丰富了我的情感体验,让我的童年更加地充实、丰富。无独有偶,我发现不止是我,其他儿童文学作家也有类似的体验。

在我主编的这套丛书中,许多作家都展现了他们童年中的“有所爱”。有的人喜爱在乡间田野奔跑,动手制作玩具,探索未知自然;有的人喜爱天马行空的幻想,在灯下阅读,听父母讲文学故事。因为心有所爱,大家的童年都十分鲜活与生动,我想,这或许就是“理想的童年”。

关于阅读与童年的关系,如我前面所说,阅读可以让孩子增长眼界,看到更大的世界。人生是有限的,我们可以亲身去到的地方、看到的风景也是有限的。阅读就是无形的代步工具,并且这种工具不受时空的限制。通过阅读,孩子能够观察大千世界,体验多种人生,还能够在此过程中,增长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等等。

记者:时代在发展变化,“童心”和“成长”却是永恒的关键词。在互联网、新媒体时代下,您认为什么样的儿童文学创作,才能帮助孩子保持童心、更好成长?

高洪波:我认为,对于当下的儿童文学创作者来说,重要的依然是观察儿童与保持儿童视角,只有做到这两点,写出来的作品才能够是富有童心的,才能写到孩子的心坎里,让孩子看了之后心生欢喜。孩子喜欢了,才能够读得进去,并能够从中汲取成长的能量。孩子的成长过程其实一直没有变化,只是在互联网、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孩子接受的外界信息变了,信息环境和传递信息的途径也变化了,所以才导致他们的成长逐渐不同。如今的孩子玩手机、玩电脑,跟以前的孩子玩弹子、玩纸飞机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孩子爱玩的天性并没有改变,只是玩具变了。作为儿童文学创作者,我们要研究的,是与“玩”相融合在一起的知识和精神底色。我每次动笔的时候,都会根据我对孩子们的认知与了解,在心中幻想孩子们的形象,平视他们,平等地进行对话,做孩子们真正的朋友,从他们的视角出发,进行构思与创作。儿童文学与其他文学一样,需要沉下心来研究读者,这个读者就是今天的孩子。一个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首先要打好哲学的底子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底子,然后要张开想象的翅膀,充满温情与快乐地进行创作,千万不要板起脸来给孩子写东西。

记者:儿童文学的儿童性、文学性、教育性、游戏性等诸多属性,但在当下儿童文学的文学教育中,存在把儿童文学作品当作说教的工具或者读书认字的材料等问题,您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去平衡儿童文学的教育性和艺术性呢?

高洪波:这个问题我觉得值得每一位儿童文学作家在心中反复思量。诚如所言,当下的儿童文学领域中,存在一些过分强调教育性和功能性的作品,这自然不能完全说是不好,毕竟,教育性是儿童文学的重要属性之一。但是,过犹不及,如果一个儿童文学作家满脑子想着的都是给孩子讲大道理,创作出来的作品很可能会干瘪、无趣、缺少血肉,难以吸引孩子的兴趣,那么,其教育的目的自然也无法实现。教育应该是润物无声的,文学领域的教育也是一样。相较于如何通过文学教会孩子什么,我觉得作家更应该关注的是怎样讲好一个故事。一个好的故事,不仅能够自然流露出作者对于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也能从叙事、写作、用词角度对孩子有所启发。文字自有力量,尤其是饱含创作者的用心与真情的作品,可以直抵人心,要相信我们的孩子自身的领悟力。只有他们感兴趣,读得入迷,才有可能收获愉悦的审美体验,如此,文学的教育性才真正地落到了实处。

记者:《中国儿童文学大奖·大师经典文集》这套书里,30位作家将自己童年所受到的滋养灌注到了作品之中,与孩子们一起重温成长中的温情瞬间。您认为如何帮助儿童提高文学感受力,从而更加深刻地去领会书籍背后作家们的精神世界呢?

高洪波:文学的感受力,或者说是文学感,既需要平时的积累与沉淀,也需要“灵光乍现”的点拨。比如说,同样是阅读高尔基的《海燕》,有的人仅仅看到了一幅海上飞舞着海燕的画面,有的人却能很快地透过文字,感受到海燕所象征的无畏逆境的斗争精神,这其实就是读者的文学感受力的不同。能够洞彻文字背后的思想,离不开积累,这里的积累所指的一是阅读量的积累,二是生活经验的积累。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学感作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始终需要读者静下心来,沉到书中,仔细地体会与琢磨。依然以《海燕》为例,如果孩子在读这篇文章之前,已经阅读过作者的其他作品,或是阅读过其他托物言志的作品,就能够自然地进行知识的迁移与联想。多观察生活也对提升文学感极有帮助。以我所主编的这套书为例,它所描述的是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的儿童文学作家的故乡与童年,这些作家从年龄上来说,大概是现在的孩子的祖辈、父辈。他们所描写的那些吃的、住的、用的、玩的,也许与现在的孩子有所不同,但我依然觉得孩子们能够读懂这套书,因为这些故事是从孩子的视角出发,蕴含的情感是共通的。有的作者写自己养鸽子的经历,现在的孩子也会养小宠物,借助自己生活中的经验与观察,孩子很容易理解对于宠物的关爱珍视之情。有的作者写自己家乡的味道,也许这些食物,孩子们没有品尝过,但是他们一定也有自己喜爱的家乡美食。联想到这些经历,孩子们能够体悟到味蕾上的故乡之爱。除了积累之外,孩子们的文学感培养,也离不开点拨与引导,在文章的精彩之处,适当地借助外力加以展示,能够有效地启发孩子抓住精髓。而这“外力”其实就与教师与家长有着紧密的联系。

记者:儿童文学的阅读中,教师和家长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儿童文学的阅读需不需要教师家长的引导,又该如何更好的引导?

高洪波:在儿童的阅读中,教师和家长扮演着的角色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孩子的阅读兴趣与能力。我这里,主要针对家长朋友而言,因为对于孩子来说,更多时间还是在家庭环境中,而家长也十分关注对孩子的阅读引导问题。首先,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在互联网时代,网络短视频尤其流行。这些鱼龙混杂的信息,对于家长来说,或许可以分辨良莠;对于孩子来说,则不尽然。一些家长自身沉迷于短视频,却要求孩子们老老实实地坐在桌子前读书,孩子们心里能够情愿吗?我们都知道,家长是孩子们最常模仿行为的对象,如果家长不能起到一个很好的带头作用,家庭中也没有任何的阅读习惯和氛围,甚至连书都没有,何谈引导孩子进行阅读呢?其次,家长要重视亲子阅读,充分利用图书。现在,许多儿童图书,都会在书中给家长提供一些亲子阅读的指导与提示。家长可以借助这些工具,引导孩子提高语感、文感,养成阅读与写作的好习惯。以这套《中国儿童文学大奖·大师经典文集》为例,它在每篇文章之后都设置了知识点科普与引导互动环节。源于文本的知识拓展,能够帮助孩子巩固自己的阅读成果;而由文章主题所延伸出的互动,则能够帮助孩子进行思考、观察生活。比如,一篇描写作家儿时与朋友交往中的遗憾的文章之后的互动是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困惑与烦恼。家长可以抓住这个互动点,与孩子进行交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与他们一起讨论、分析,最后,还可以引导他们付之于笔端。

记者:暑假来临,这也是儿童阅读的黄金时期,您对儿童的暑期阅读有哪些建议呢?能为孩子们推荐一些优质图书吗?

高洪波:对于儿童的暑期阅读,我有4条简单的建议,以供小读者和家长参考:第一,多读经典作品。经典作品大多经过岁月的经验,积淀着深刻的智慧与价值。它们不仅是文学的入口,也是文化的窗口。透过经典作品,孩子们一来可以感受到文字的无穷魅力,二来也可以体会到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价值。我们有一大批民族特色浓郁的经典作品,比如洪汛涛的《神笔马良》、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等等。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里,蕴藏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经得起一读再读。第二,坚持每天阅读,养成阅读习惯。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长期的坚持,很考验读者的毅力。阅读习惯一旦养成,将会让孩子受益终身。第三,尽量腾出一整块的时间进行阅读,避免碎片化阅读。孩子的记忆能力相对有限,断续的阅读不仅容易让孩子的注意力涣散,还会降低效率。虽然读完了书,却不记得内容、人物、情节,这就变成“无效阅读”了。第四,多做阅读笔记。我看书的时候,如果有一个好的篇章,我会下意识地把它折一页,或者拿个书签夹起来,常读、常翻、常新,这是我个人阅读习惯。我觉得这个习惯,对于我的写作来说,是有帮助的。通过摘录金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能够“攒”下很多写作素材。最后,关于推荐图书,除了前面说的经典作品,近年来的一些生态儿童文学作品,比如张炜的《寻找鱼王》,湘女的《云端上的梯田》,蕴含着自然的风情之美;刘海栖的运动主题的少儿成长小说《游泳》《三步上篮》《乒乓响亮》等,展现了少年人追逐梦想的自信昂扬之气;以及裘山山的《雪山上的达娃》,陆颖默的《蓝海金钢》等主题少儿小说,洋溢着浓浓的家国情怀,亦是佳作翘楚。

嘉宾简介:高洪波,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散文家。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八、九届副主席。代表作有散文集《悄悄话》,诗歌《我想》,童话《魔笔熊》,文集《高洪波文集》等。作品曾获中国出版

文章来源 | 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彭诗韵 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