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上交、南大等8校强基计划报名即入围,高三生如何抓住机遇?
摘要:在强基计划中,拥有竞赛经历就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强基政策不断优化,部分高校开启“高考出分前校测”的招生模式(“复交南”模式),更是对竞赛生的绝对利好。
2024年强基计划报名即将开始,很多竞赛生都了解五大学科竞赛奖项金牌和银牌可以申请强基破格入围,那铜牌、省一、省二、省三在强基中是不是就没用了?其实不然,在强基计划中,拥有竞赛经历就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强基政策不断优化,部分高校开启“高考出分前校测”的招生模式(“复交南”模式),更是对竞赛生的绝对利好。今天,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复交南”模式,让各位有竞赛经历的考生,能够将自己的竞赛优势最大化应用到升学中,实现低分进入985高校。
“复交南”模式或将扩大?
“复交南”模式是指,2022年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首次实施,2023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5所院校跟进的一种强基计划招生模式。
此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将校测环节前置于高考后出分前,以校测初试成绩确定入围名单。2024年或将有更多高校跟进此种招生模式。
另外,目前“复交南”模式各院校虽在强基选拔流程上基本一致,但在其校测细节及分数计算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
如有其他高校继续跟进此种招生模式,校测规则可能会更复杂。届时各位考生家长一定要仔细研读校测规则,让自身优势最大化。
“复交南”模式下考生如何破局?
考生机会增加,鼓励大胆尝试。考成绩及校测成绩综合计算进行录取。而“复交南”模式下,所有报名考生均可入围参加校测,根据校测初试成绩排名确定入围复试考生,再根据高考成绩等综合计算进行录取。这样一来,很多高考成绩处于入围边缘线的考生多一次机会,让更多考生可以参与到强基计划招生中。
利好竞赛生,逆风翻盘上名校。从往年情况看,“复交南”模式的高校校测普遍难度较大,会考察竞赛相关内容,上交、复旦、同济等校校测难度达到预赛水平,甚至接近复赛难度。对于竞赛强但高考成绩较弱的考生来说,可以通过校测成绩突出重围,减少高考成绩带来的可能无法入围的风险,最终逆风翻盘,实现985名校升学。这就说明了,有竞赛基础的考生在此种模式下更能发挥优势,极大的增加了录取可能性。
实现实质降分录取,幅度大。如若考生校测成绩较好,但高考成绩较弱。在此种模式下,先进行校测,成绩排名靠前,再加上高考成绩综合计算,其高考成绩一定是相对依据高考成绩入围模式要低一些的,也就实现了实质上的降分录取。
举例假设:依据高考分数入围校测,入围分为76分(折算后)。考生A高考成绩80分(折算后)成功入围,校测为10分,综合成绩为90分。考生B高考成绩75分(折算后)无法入围。“复交南”模式,A、B考生同时入围。考生B校测成绩为15分,高考成绩为75分(折算后),综合成绩为90分。如被录取,复交南模式下考生B高考成绩是低于考生A的,也就是上文所说实质性的降分录取。
择校难题,是冲是保?
因为强基计划限报1所高校,结合上述情况,考生及家长会面临择校难题。
第一种情况:考生成绩在清北边缘线,选择“复交南”模式高校很可能成功录取,但又心有不甘,而选择清北则可能带来无法入围的风险。此种情况的考生家长,如果考生有一定的竞赛经历,但文化课成绩飘忽不定,特别是大考时容易紧张的,可以考虑选择“复交南”模式高校,相对稳妥;如果考生文化课成绩相对稳定,且有清北情结的,建议尝试冲击清北。
第二种情况:考生成绩徘徊在复交南等校边缘线,选择“复交南”模式很可能最终遗憾落入普通志愿,而选择其他层次高校又想冲一冲。此种情况的考生家长,如果考生有一定的竞赛经历,文化课成绩相对稳定的,非常建议大家考虑“复交南”模式高校;如果考生没有竞赛经历,则建议考生选择非“复交南”模式的其他高校。
低年级如何透析政策提前准备?
目标顶尖名校,尽早有目的的接触竞赛。无论是清北还是复交南8校,强基计划的定位是拔尖人才选拔,低年级目标名校,建议尽早接触竞赛,最好是有目的的学习竞赛,如获得省一奖项,能够熟知强基校测试题等程度。
低分录取下,高考成绩依然很重要。尽管校测成绩可能起到决定性作用,但高考成绩依然不能有太大偏颇,否则最终可能校测成绩优秀,高考成绩拖后腿而无缘录取。
想冲击清北高校,过程性考核尤为重要。清北历年除高考成绩、校测成绩外,还特别注重过程性考核,如夏令营、冬令营等,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各位考生家长一定要提前做好规划,对于竞赛、各种营期活动都要熟知并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