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校 高中

点燃创意火花!青岛一中的这堂课很特别

2023-10-07 18:47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常云龙介绍,本次课程以“造型艺术中的数学文化”为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数学是如何在不同的造型艺术形式中运用,并增强学生对数学美学的感受力。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自己与王雪老师、刘欣杨老师扎实推进前期工作,现正积极开发以“造型艺术中的数学文化”为主题的市级精品课程。

 “我的空间想象力很差,以前老师讲透视法及黄金分割的知识时,我总是很头疼,觉得很晦涩难懂。但听完常老师的课后,我觉得数学其实没有我想的那么复杂,数学也可以灵活变化。”刚听完常云龙老师教授的《造型艺术中的数学文化》课程后,青岛一中的婧婧同学面带笑容地走出教室。她告诉青报教育在线,自从听了常老师的课,她渐渐不再排斥数学,慢慢发现了数学蕴含的魅力,同学们也都很喜欢《造型艺术中的数学文化》这一课程,现在班级内学习数学的氛围高涨。这堂课是如何做到的?

 “数学+美术”,学科融合展风采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数学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常云龙介绍,本次课程以“造型艺术中的数学文化”为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数学是如何在不同的造型艺术形式中运用,并增强学生对数学美学的感受力。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自己与王雪老师、刘欣杨老师扎实推进前期工作,现正积极开发以“造型艺术中的数学文化”为主题的市级精品课程。

“同学们,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创作的《最后的晚餐》被誉为‘全人类艺术宝库中最完美的经典之作’。为什么这幅画有如此高的评价?百年来能吸引众多的艺术家?当我们真正探究下去,会发现画中所蕴含着数学的透视法和黄金分割,正因为这一神奇的数字0.618,使这副画看上去和谐并极富魅力,在艺术中体现数学之美。”常云龙通过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并将梵高的《星月夜》、中国传统脸谱等经典作品引入课程,借助雕塑、绘画等具体事例探索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让学生了解数学是如何在不同的造型艺术形式中运用的,帮助学生增强对数学美学的感受力,开发对于数学和艺术的创造性思维,提升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

高二八班的赵仪臻参与了常云龙的课堂,兴奋地分享自己的感受:“最让我更深刻的是了解到艺术与数学之间的异曲同工之妙,‘艺术家在某种程度上是科学家’这句话是不错的,《星月夜》里蕴含的流体力学,《最后的晚餐》无不体现着透视的学问,摄影构图中透露的黄金比例,以及曲面几何非一百八十度三角形……数学的学问不止于此,艺术亦同。这节数学课让我受益匪浅,更坚定了我和同学们学好数学的心。”

让课程“活起来”,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有效

国家提出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从时间长度来讲,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从内容跨度而言,涉及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围绕核心素养,依托市教科院优质资源,青岛一中致力于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在保证课堂教学落实的基础上,将学科知识教学与现实生活、多学科相结合,让课程“活起来”。

常云龙通过与造型艺术融合这种特别的教学方式,利用同学们耳熟能详的艺术作品,设计出一系列的数学体验以及探索的活动,如中心投影及射影变换在绘画、雕塑和建筑中的应用、黄金分割在建筑和绘画中的应用、分形几何学与迭代思想在设计中的应用等。希望通过现有的素材,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激发学习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造型艺术中的数学文化》课程充分体现了数学与艺术的学科融合,也为国家课程校本化提供了较好案例。

参与课程学习的王思雯同学告诉青报教育在线,常老师通过艺术作品的实例让冷冰冰的数学理论变得生动有趣,自己学习到艺术中的数学,了解了课本之外的数学,感受到数学中所蕴含的生活化与艺术化,让距离十分遥远的艺术和数学研究一起来到自己身边。通过课程,有效培养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活中也得到更多的启发和帮助。总的来说,上完这节课让自己爱上数学,更深深感受到,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艺术中的数学,它的智慧和美感会让我们善于思考,受益终身。

本节课依托青岛市教科院副院长江守福所著《感受数学之美》。后期也将结合此书进一步探讨数学与艺术的融合,做好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工作,为培养学生美育和数学学科素养搭建更好的平台。

青报教育在线 原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