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下降,升学压力却反增?内卷松绑至少等10年?国际教育专家校长大胆预言
摘要:学难,升学难、学业内卷等困局依旧严峻。教育大解放,内卷大松绑究竟遥遥无期,还是指日可待?
“一觉醒来,母校没了”。早前,当红演员赵露思的母校台湾明道大学宣布停办的消息冲上热搜。今年3月,美国一所建校近两个世纪的“爱荷华卫斯里大学”宣布正式关闭。全球高校倒闭潮加速到来。而国内众多幼儿园出现了“一娃难求”“生源减少”的局面。然而,无论小升初、中高考、还是留学赛道,都依旧卷出天际。上学难,升学难、学业内卷等困局依旧严峻。教育大解放,内卷大松绑究竟遥遥无期,还是指日可待?
出生人口每年少100万,
幼儿园最先陷入招生荒
今年初,国家统计局公布2022年新生儿数据:956万人。这是自2016年新生儿创下阶段新高后,连续第6年下跌,并首次跌破千万人。从2003年起,新生儿长期徘徊在1600万-1700万之间,比上世纪末减少600余万人。2015年二胎政策出台后,带来了一波生育小高峰,2016年新生人口创下1786万人的记录。但是短暂的政策红利消失后,新生儿进入快速下跌区间,年均减少100万人以上。2020年,受疫情冲击,新生人口降幅近20%。
新生人口减少,首当其冲影响的是幼儿园。全国不少地方区级教育局发布了今年公办幼儿园招生结果和空余学位公告。比如曾经学位紧缺的成都市高新区,有15所公办幼儿园发布春季学期空余招生公告,空余学位300余个。
民办园更是雪上加霜。201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其明确目标:到2020年,普惠性幼儿园(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覆盖率达到80%,非普惠性幼儿园占比20%。此后,多地陆续出台了《民办幼儿园认定办法》,对普惠性幼儿园的收费划定红线。政策因素叠加“生育危机”,不少民办园遭遇“招生慌”、陷入“一孩难求”的尴尬境地。
走访江苏省常州市某高端国际化幼儿园发现,园所自2018年开始对外招生,常设4个班,目前只有2个班正常运营。市场负责人称,“另外两个班的灯几乎没打开过”。“少子化”让高端民办园也难逃“厄运”。
生源稀缺带来班额缩减,学费入账减少,幼儿园陷“经营困难”。相应的,一线教育从业人员也面临“裁员失业”“就业难”的问题。有媒体报道,北京朝阳区一所普惠性民办园以前每月生均收费接近7000元时,部分老师每年工资可涨1000元,如今涨薪已经成为奢求,降薪裁员是更加普遍的现象。
在香港,幼儿园关停潮已势不可挡。特区政府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香港出生人数仅为3.25万人,死亡人数却达6.21万,自2021年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后,香港出生率进一步创下新低。与此同时,香港教育工作者联合会调研发现,超过70%的幼儿园出现财政困难。到了12月,教联会再度调查发现,超过五成的幼儿园明确表示会裁减教师。截至2022年10月,香港已有20所幼儿园关闭。
上小学依旧折磨全家,
几年后上学会变得简单?
随着人口萎缩,中小学是否也会受波及?在东亚国家,生源危机对学校的影响显而易见。新加坡已经开始大规模中小学合并行动。出生率持续下降导致学校的班级规模和学生人数出现断崖式下滑,有一些学校因为入学率低,导致课外活动(CCA)和一些标准的教学计划都无法实现,有太多固定CCA社团无人可招,“合并”在所难免。
但在国内,目前人口问题对中小学教育的影响不明显。新生儿数量与各学段的生源呈现正相关关系。以2016年作为分水岭来看,当年新生的这批孩子3年后进入幼儿园,6年后进入小学(2023-2024年),12年后进入中学(2029-2030年),18年(2033年左右)后进入大学。所以当前中小学依然处于生源高峰期,入学竞争仍然处在高位。多位在江苏、广东等地从事中小学教育的校长告诉顶思,学校目前还没有面临“生源减少”的问题。
一位在北京工作并买房的安徽籍家长李先生说,近两年他工作的变动辗转北京、上海、苏州多地,希望能帮助在今年9月即将入读小学的女儿办理就近入学,未果,最后还是送回北京登记入读郊区最普通的公立小学。李先生表示,各地入学政策并未松绑。虽然最终顺利入学,但受户籍影响,报名排位靠后,入读手续相当繁琐:房产证、纳税证明、社保不能中断,居住证不能过气........好一点的公立和高价私立,根本不奢望。
多位国际教育专家表示,在人口变化的大背景下,各城市的人口变化不一样。随着城市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会集中到大城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位仍然是“香饽饽”。根据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00-2021年,广东省常住人口持续增长,2022年人口稍有减少,但人口变化整体较为平稳,外地移民还在不断增加。深圳当地教育专家表示,预估10年之内,深圳学校的义务教育阶段学位需求量不会减少,反而在平稳中有所增加。
人口减少后,日后孩子读书会越来越简单吗?“内卷”会削弱吗?
邻国日本或许能带来前车之鉴。上世纪80年代,日本就步入了“少子化”时代,2003年日本的出生率降至谷底。日本东京女子大学比较心理学教授唐泽麻由美在2004年发表的论文《日本幼儿园的延续与变化》中指出,出生率下降对幼儿园的一个主要影响就是课程的扭曲,为了迎合雄心勃勃、紧张不安的父母们对孩子在学业上的要求,幼儿园会增加一些“时髦”课程,比如英语、计算机、网球和游泳课程等来吸引家长。日益激烈的竞争使幼儿园对潜在“客户”的需求更加敏感。但大多数日本学前教育专家认为,这种竞争对课程的影响是一种“不良压力”,导致学前教育屈从于家长的需求。
西交利物浦大学未来教育研究院院长张剑澜认为,教育内卷,要考虑“供需平衡”问题。人口下降,一定程度上可能反映出需求端量下降,如果供给充足,那可能会出现“人人有学上”的美好景象。但人类社会进程中不确定因素难以预料,到时可能会有新的要素打破供需平衡。另外,优质的教育资源是持续稀缺的。以美国为例,有些美国大学因为生源减少而难以为继,但是哈佛大学时至今日入学竞争仍然激烈。同样的,未来中国的顶级大学如果在本土招不到足够生源时,是不是也有可能招更多国际生源?以此来看,生源减少未必会带来读名校更简单。
星河控股集团总校长、香港教育大学亚太中心研究员叶延武同样认为,人口变化对于高等教育的头部学校基本没有影响。“这好比1万个人参加100米跑和1000个人参加100米跑,跑在最前面的就那几个人。”只要家长不满足于普通高中和普通大学,那么高压竞争就会持续存在。
深圳荟同学校周宪明博士表示,未来教育可能会形成两个分流:卷的人更卷,而走其他赛道的家庭压力就会减少。而要破除教育内卷,只能回归教育的育人本质,打破功力化竞争,提高社会全体的认知。
中小学巨变正在到来,
考验教师更考验办学者
人口减少必然带来新的教育形态。张剑澜认为,从长远来看,无论公办民办学校,小班化教学都会变得更加普遍。“小班化教学”在一些教育前沿城市已经开始实践,随着生源减少,班额五六十人变成二三十人,可能成为常态。这个时候,就要考察教师“因材施教”的能力。
教师的准入门槛会逐渐提高。叶延武表示,如今,报考教师资格证的人数比十年前有几十倍的增加,甚至还有人跨专业报考,转行投身教育,更多优秀的人才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这是一件好事。但随着学校和班额规模的减少,对教师的能力素养要求更高,教师岗位的竞争势必更加激烈。因此,现有的老师们在能力素养上要提早转型。
周宪明鼓励教师学习第二或者第三专业,这样可以实现跨学科综合运用。他也警示老师不能再炒“大锅饭”,对于“个性化教育”一定要下功夫。
叶延武预测,随着班级人数减少,教育服务将更加集中在校内,由学校承担重要角色。从产业链来看,非学科类培训的市场会相应缩小,视听教辅类产品的需求也会随之下降。社区、企业、社会组织、公益组织、高等教育机构等各主体会有机融合在一起,共同承担培育下一代的重任。周宪明也提出了“群养教育”的概念,把孩子的养育放在群体中,而不是单个的小家庭,打开孩子的“小世界”,以此增强孩子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