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经 杂谈

@家长,警惕这些心理现象!做好这些比关心高考成绩更重要

2023-06-30 13:47 中国教育报

摘要:现在很多家长都非常重视学生高考前的心理辅导,对孩子高考后的心理却关注不够,对于还要经历查分、报志愿、等录取的考生而言,这一阶段的心理考验并不亚于考前,甚至还可能会产生突发性的心理冲突和生理紊乱现象。如何准确识别心理现象并及时调整?

现在很多家长都非常重视学生高考前的心理辅导,对孩子高考后的心理却关注不够,对于还要经历查分、报志愿、等录取的考生而言,这一阶段的心理考验并不亚于考前,甚至还可能会产生突发性的心理冲突和生理紊乱现象。如何准确识别心理现象并及时调整?小编在文章中进行了梳理。

放纵心理

这类考生在考生群体中占到相当大的比例,他们认为高考结束便意味着自己熬到头了,所以得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因此会毫无节制地玩。也有一些家长有弥补心态,纵容孩子的这种行为,甚至有些考生因此染上一些不良习惯。

 

放松不等于放纵。考生在高考后可以采取适当方式放松心情,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但不应该放纵,不能整天吃喝玩乐、颠倒黑白、夜不归宿。家长首先要理解孩子,确实需要放松,但也要提醒孩子注意饮食和作息规律。

抑郁型心理

有的同学高考后感觉自己发挥得不是很理想,这类考生的表现是吃不好、睡不好、情绪低落,有些还伴随出现强迫思维、强迫行为,很容易走入心理误区。

要理性面对现实。考生要理性面对现实,包括两方面,第一是认识到高考已经结束,成绩是自己文化水平、心理素质、临场发挥等因素的综合结果,不管结果如何,都要接受这一现实;第二是学会主动和别人沟通,把自己负面的情绪表达出来,和父母、亲朋好友沟通。

茫然型心理

有的同学发觉自己无所事事,心里空落落的,每天无所适从,这是一种茫然型心理,尤其在等待分数或在填报完志愿后,在等待录取结果中可能会经历这种感觉。

设法转移注意力。可以适当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转移注意力,比如旅行、进修学习、学做家务等,上大学后面临的是自己打理生活,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解决,可以利用假期学习做家务,如做饭等,为大学中独立生活排除后顾之忧,这一点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