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校 小学

从小升初报名数据变化,看青岛教育新格局

2023-06-12 17:34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青岛小升初“公民同招”已经进入第四年。公办、民办初中招生回到同一起跑线后,“名校效应”是否依然存在?民办学校招生是否风光不再?在教学质量和成本的综合考量下,家长又会如何抉择?

一个月前,随着青岛公办、民办初中同步开启网上填报志愿,一年一度的青岛初中学校招生逐渐拉开帷幕,全市十余万小学毕业生的升学轨迹迎来需要慎重抉择的关键路口。

如今,青岛小升初第一志愿两个阶段和第二志愿的录取结果已经全部公布,热门学校的席位也尘埃落定。其中,市南、市北和李沧三区共计16所初中在第一志愿中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通过电脑派位产生最终的录取名单。 

青岛小升初“公民同招”已经进入第四年。公办、民办初中招生回到同一起跑线后,“名校效应”是否依然存在?民办学校招生是否风光不再?在教学质量和成本的综合考量下,家长又会如何抉择?

“头部”学校热度依旧 

2020年,青岛市小升初开始实行“公民同招”。作为推动教育均衡化的必要一步,改革带给全市生源分配的影响立竿见影,以市南、市北和李沧为代表的招生格局面临重新洗牌。

一方面,公办、民办学校迎来更加公平的发展契机,另一方面,家长和学生也需要对学校选择进行进一步评估。

在此背景下,面向市南、市北和李沧三区招生,且第一志愿第一阶段率先进行录取的实验初中和三十七中报名迎来新的增长潮。实验初中在“公民同招”元年的报名人数达到创纪录的7411人,报录比接近14:1,三十七中报名人数也较前一年实现两倍增长。

数据增长的背后,不仅基于两所学校雄厚的办学水平和优异的教学质量,更在于在不影响第二阶段报名的情况下,学生和家长面对优质民办学校更加激烈的竞争局面,更倾向于选择增加一次“摸高”晋升名校的机会。

时间来到2023年。经过三年的沉淀,实验初中和三十七中依然保持着岛城最热门初中的地位,两所学校在全市初中招录比排名中稳居前三,实验初中榜首的位置更是无可撼动。

尽管全市排名来看,两所“提前批”的学校热度依然不减,但在细微之处也已出现些许松动的迹象。

其中,实验初中报名人数从四年前的7411人降至5989人;而三十七中在经历2022年最高峰的2537人后,今年的数据回落到2455人。在全市初中一年级招生人数连续6年增长的背景下,两校数据不增反降,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学生家长对名校和第一阶段报名“碰碰运气”的追捧有了“退烧”的迹象。

民办遇冷 如何破局

不久前进行的2023年青岛中考自主招生,“公民同招”元年入学的初中生走进考场,迎来“真刀真枪”的比拼。外界关注着,失去显著生源优势的民办学校经历过大浪淘沙的三年后,真实的办学水平究竟如何。

从最终结果来看,招生入口的“收紧”对三年后升学的“出口”的确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尽管民办学校自主招生的成绩放在全市初中学校中做横向对比优势依然明显。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与自身往年的纵向对比成绩已经出现缩水,并且与公办学校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

过去三年,得益于此前建立起的品牌优势,民办学校仍吸引到一定的优质生源,不过今年自主招生的成绩将成为一个十分微妙的信号,甚至是一道分水岭。

而“出口”的成绩优势一旦出现松动的痕迹,民办学校多年来打造办学优势被追平甚至是赶超,也势必会影响到招生“入口”的效果,造成优质生源的进一步流失。

今年小升初报名,除青岛大学附属中学、市北区国开实验学校和志远学校的报录比与去年基本持平之外,不少民办学校的报录比较之往年都有所降低。

其中,海信学校报录比约为2:1,与2022年的3.1:1相比,热度略有下降。超银学校广饶路校区报录比约为1.2:1,去年为1.9:1;金沙路校区报录比为1.1:1,低于去年报录比1.7:1。超银镇江路校区报录比虽然从去年的1.9:1提升为3.2:1,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今年除去优待政策学生外,只有68个入学名额,形成较为激烈的竞争局面。

整体而言,对民办学校,全市小升初的家长们不复以往的“追捧”,对孩子的学业规划更有主见,志愿报名逐渐趋于理性。为了获取更优质的生源,民办学校也势必加速提升教学质量,与公办学校形成良性竞争、共同进步的局面。

回归理性 原因何在

无论是位于青岛公办初中学校“头部”的实验初中和三十七中,还是光环逐渐褪去的民办初中,今年报名人数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此消彼长之间,生源究竟流向了何处?

找寻问题的答案,还是要回到数日前看似惊心动魄,实则少了一丝“窒息感”的派位现场。

以市南区小升初派位为例,据市南区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中片学区学生报名两所局属公办热门初中的比例比去年降低了15%,东三学区学生留在对口初中的比例上升了13%。此外,东中西三片区学生选择民办学校就读的比例也大幅减少。

在现场,也有不少家长对媒体表示,所在片区的几所中学都非常不错,无论孩子进入哪个学校就读都能接受。从昔日“选择学校就是选择家庭的未来”到如今坦然面对派位结果,变化翻天覆地的原因何在?

近年来,随着《青岛市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三年行动计划》的持续推进,青岛教育锚定择校痛点在初中阶段进行“强校提质”。各区布局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破解初中学校办学水平差距大的难题,相继推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举措,瞄准办好家门口优质初中的目标,集中打造一批优质的家门口初中强校。

2023年,教育领域全面起势的李沧区宣布中片的青岛六十一中、青岛六十三中和青岛五十八中附属初中三所初中学校采用对口直升方式招生。足以可见,各层面对辖区内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信心。

此外,作为李沧小升初报名热门的青岛二中附属李沧学校招录比也从去年的6.4:1“拦腰斩半”至今年的3.39:1,除有三所初中改为对口直升的因素外,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也不愿再做派位中的“分母”,而是更青睐于就读家门口的学校。

随着市内各区教育质量发展越来越均衡,家长在选择学校时不再执迷于某一所名校或是学区房,而是更会通盘考虑学校的教学环境质量、居住的舒适度、接送孩子的便利性、上班通勤长短等因素。

有幸运“中签”实验初中的学生家长表示,本以为摇中入学名额后可以节省开支,但算上租房等花销,与就读民办学校的成本近乎相同。也有家长感叹每天通勤一小时着实有点“伤不起”。

在通勤距离、居住成本等重重因素叠加之下,获得入学资格对于部分家庭而言实为“甜蜜的烦恼”。经济账的背后其实是教学账,如今家长更追求建立在教学质量上的性价比。

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这也是今年许多家庭选择回归的一大原因。此外,公办初中在今年自招中取得的成绩和进步的幅度,也大大提升家长们对家门口初中的信心。

为期一个月的小升初招生工作,犹如摆在家长、学生、学校,乃至整个教育系统面前的考题,实现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效率关乎每一位学生的未来,每一个家庭的幸福。

准确回答教育均衡的时代之问,推动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初中强校提质的青岛无疑走在前列,更取得阶段性的成效。立足当下,公平、高质、良性、和谐的青岛教育新格局正逐渐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