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融合,一体化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战略决策,对“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提出要求。拔尖创新人才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引领性和基础性作用,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支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坚持宏观视野和系统思维,以科教融合为主题主线,坚持“大学+中小学”“教育链+创新链”一体化谋篇布局,以一体化培养造就面向世界和未来的高质量拔尖创新型人才。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战略决策,对“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提出要求。拔尖创新人才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引领性和基础性作用,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支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坚持宏观视野和系统思维,以科教融合为主题主线,坚持“大学+中小学”“教育链+创新链”一体化谋篇布局,以一体化培养造就面向世界和未来的高质量拔尖创新型人才。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科教全链条全方位融合
科教融合的本质在于打破边界,实现科学资源与教育资源、研究资源与教学资源的跨界纵横协同,是推进科技、教育、人才深度衔接的题中之义和必由之路。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关涉教育全链条的系统性工程。从科学家成长规律来看,创新在心理层面往往起源于好奇心,然后再逐渐发展成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的科学精神,在能力层面则是从点滴的知识积累,转化到产出创新成果,这些都需要尊重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并循渐进地升华。好奇心与创造力的培育关键在于基础教育时期的科学引导,因为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和人格的成长及完善时期,具有极强的身心可塑性和知识接受能力,是颠覆性思维和能力孕育的黄金期,能够为高等教育阶段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打下关键基础。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封闭割裂的,而是一项关涉教育、科技、产业等的复杂性工程。在基础教育领域,中小学的主要任务是从事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中小学教师较少涉猎科学发现、知识生产、技术发明等创新活动,在创新的意识、能力等方面都较为缺乏,这导致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启蒙以及培养中需要较多地借助于外部资源。在高等教育领域,虽然高校已经成为科学创新及产出的重要部门,但不可否认的是与作为专职创新主体的科研院所和有内在利益驱动的科技创新型企业相比,高等教育领域的科研创新资源依然相对不足,迫切需要打破固有边界,引入外部科研力量以充实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资源和渠道。
从现实来看,当前我国关于科教融合的学术话语和关注焦点仍然较多地集中在高等教育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之上,对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科技创新兴趣及意识的培育、外部科技资源与教学的互动、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科教资源的互动等方面的探讨较为欠缺。在实践层面,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教育链与创新链还缺乏深度融合、教育领域科研与教学“两张皮”现象还较为明显、大学与中小学之间还缺乏有效衔接、有利于科教深度融合的评价和制度还不完善。面对学术探讨的欠缺和实践层面的不足,当前迫切需要以科教融合为主题主线革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素质、改革课程和教材内容、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推进教育系统内部创新资源的有效衔接以及教育系统与外部创新系统的互动共促,以系统化的设计推进拔尖创新人才的一体化培养。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上下衔接、横向有序连接
科教融合推进拔尖创新人才一体化培养既涉及不同教育层次的有效衔接和规划,也涉及教育内外部关系和组成要素的重构与创新,重点是形成上下衔接、横向有序连接的发展格局。
一是培育科教融合型教师。教师是政策规划的具体执行者和教育教学的具体实施者,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要素,推进大中小幼一体化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是培育科教融合型教师。首先,培育基础教育科教融合型教师,高质量配齐配足科学教师队伍并建立定期培训提升机制,通过组织培训、参观观摩、学术进修等方式普遍提升所有科目教师的科学素养,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研型行业企业人员到中小学幼儿园担任兼职科学教师。注重提升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能力,引导教师掌握科学教学方式,注重呵护和培育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生情感、兴趣、意志等方面的体验,精心选择和设计教学方法,积极推广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探究学习法等发现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独立地学习科学知识、进行发明创造。其次,在高等学校培育科教融合型教师,研制科教融合型教师标准,打破教育内外科教融合壁垒,鼓励高校教师到国内外高端科研院所、大科学装置、高新企业等广泛开展交流合作,通过案例展示、同行交流、评价改革等方式广泛提升高校教师科研反哺教学的能力,引导高水平大学普遍建立以科教融合为主要内容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再次,构建教育系统内教师科教融合发展共同体,建立高水平大学与中小学教师交流互访制度,组织中小学有计划选派骨干教师到大学访学进修,引导大学为访学进修的中小学教师提供必要帮助,鼓励大学知名教授进入中小学讲学授课或指导学生发展,支持大学与中小学组建教学科研团队,联合开展课题研究和科技攻关。另外,还需要建立教育系统与外部科研组织人员的流动通道和机制,通过多种聘用形式,建立短期与长期、兼职和专职等相结合的科教融合师资队伍。
二是开发科教融合型课程和教材。建设合理有序的科教融合课程和教材体系,形成上下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和内容。首先,组织教育系统内外专家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定期组织科研院所、大科学装置、科研型行业企业等安排人员参与课程和教材开发,以现代科技发展前沿和未来方向为重点,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现行课程和教材内容、结构进行补充、修订和完善,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性、推广性和标准化的课程和教材,突出内容的基础性与发展性、学术性与生活性、科学性与人文性的融合,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生成奠定坚实基础。其次,支持高等院校和中小学联合开展课程开发、教材编制、教研活动、共建共享教育资源。以特色课程建设为载体,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通过高等学校和中小学合作共建,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有机衔接的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再次,提升科教融合型课程和教材的多样性。通过科教融合开发第二课堂创新资源,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情感体验,开展社会实践、观摩参访、研学旅行等灵活多样的科学探究活动,提升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能力。
三是建立科教融合型资源平台。首先,创新体制机制,破解合作壁垒,充分挖掘和发挥国内外大学、科研院所、大科学装置、高新企业和优质中小学等组团优势,建设一批科教高度融合的合作组织、发展中心等高端平台。其次,建立科教融合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在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等创新资源集聚区打造科教融合示范性资源平台。例如,粤港澳大湾区办学理念先进、体制机制灵活、国际化程度较高、科教资源丰富,拥有一大批世界知名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科学装置、高新企业和示范性中小学,粤港澳三地合作建设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多所高水平大学,建立了粤港澳高校联盟、中小学校长联盟,定期举办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湾区科学论坛,同时粤港澳大湾区正在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教育示范区建设,这些为区域内大中小幼科教融合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未来可以深化大湾区教育创新资源共享,通过多主体协同建设一批科教融合教师培训中心、学生体验中心,共建高质量科技创新课程、教材和基地,实现大湾区不同创新资源的跨界联合,同时加大国际交流合作,加快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地,为国家推进大中小学科教融合一体化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再次,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加快科教融合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传播,提升大中小学科教融合资源的汇聚程度,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扩大科教融合资源的受惠面。
以体系保障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形成整体合力
立足科教融合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关乎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战略举措,需要整合多方资源进行系统改革,重点是加强理念建设、组织保障、监督评价和宣传引导,形成推进科教深度融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整体合力。
树牢一体化发展理念。首先,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科技的重要论述精神,积极阐释科教融合推进拔尖创新人才一体化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政府层面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培训动员,在管理层面积极凝聚共识并形成指导方针,为构建层次分明、合理有序的科教融合新格局筑牢思想基础。其次,加强顶层设计,引导学校、科研院所、大科学装置、研究型行业企业等主体树立开放融合共赢的发展理念,着力改变科学与教育两种资源、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两大体系相互割裂封闭的落后现象,切实重视学校与社会各界科技资源的互相促进作用,实现科技和教学资源的共建共治共享。再次,引导社会、家长、学生树立长远眼光,改变“唯分数”的传统理念,引导各界切实重视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教育,为推进科教融合和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内在驱动。
加强组织保障。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党委领导,教育、科技、财政、规划等政府部门领导共同参与的领导小组,负责决策指导和统筹规划,提出科教融合一体化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宏观构想,建立定期沟通和会商机制,围绕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解决;成立相关的办公室和工作小组,负责推进科教融合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事宜。编制科教融合推进拔尖创新人才一体化发展规划,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提供目标、方向和路径指引。优化体制机制,建设学校、科研院所、大科学装置、研究型行业企业等主体共同参与的发展联盟,面向全社会征集专家、课程、教材资源等,推进教师、课程、平台等科教融合资源建设。
加强监督评价。把推进科教融合工作纳入对地方政府、学校、科研院所、大科学装置、研究型行业企业等的考核评价中,把科教融合发展水平作为地方教育质量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通过资金、实施设备等资源引导,推进科教融合型学校、行业企业建设。改革现有教育评价体系,把科学教育有效融入升学考试中,提升学校、家长和学生对科教融合工作的重视程度。引导高水平大学加快与外部创新科技资源的衔接,推进科研与教学协同育人,同时加强与中小学教育教学衔接,实现优质科研资源辐射作用,促进科教融合工作的全链条布局和衔接。
加强宣传引导。加强对科教融合推进拔尖创新人才一体化培养的宣传工作,在全社会营造推进科教融合的良好环境,汇聚丰富资源和强大力量。加强对典型案例的征集、宣传和推广,提升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效果,扩大影响面惠及面。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教育研究机构的智力支持作用,开展政策研究、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同时加强相关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不断优化科教融合育人模式,培养适应和引领新时代科技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
(作者:王志强,系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