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国内外

劳动教育“最后一公里”如何落地?山东省教育厅发布《若干措施》

2023-04-10 16:17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4月10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印发加强普通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从丰富教育内容、拓展实践场所、增强师资力量、加强工作保障、压实工作责任等方面提出了13条具体措施,推动当前制约劳动教育工作开展的难点堵点问题解决。

青报教育在线讯 4月10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印发加强普通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从丰富教育内容、拓展实践场所、增强师资力量、加强工作保障、压实工作责任等方面提出了13条具体措施,推动当前制约劳动教育工作开展的难点堵点问题解决。

《通知》要求:中小学校要逐校制定劳动教育具体实施方案,并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保证每周1节劳动课,每学年一个劳动周,围绕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发设置劳动教育项目和劳动周活动,明确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十四五”期间,全省认定公布省级中小学生具有劳动教育功能的研学实践基地200个,遴选公布一批劳动教育类示范基地;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分类公布一批中小学学工、学农、服务性劳动教育基地,注重遴选能够满足劳动周需求的基地,确保每所学校有至少1处相对固定的校外劳动教育场所。

各地要统筹综合实践活动、技术、科学、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师资源,培育一批“一专多能”的劳动教育专任教师,每所中小学至少配备1名劳动教育教师。自2023年起,每年培训一定数量的劳动教育骨干教师,逐步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市、县(市、区)每年开展劳动教育教师专题培训,鼓励组织劳动教育基地指导教师业务培训。

据了解,省教育厅研究制定的《加强普通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若干措施》,力图解决好劳动教育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明确劳动教育在具体实施环节教什么、如何教、谁来教等问题。主要政策体现在如下4个方面:

一是完善劳动教育实施机制。要求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分别研究制定劳动教育方案,明晰劳动教育的组织方式、条件场所、师资保障等实施路径。省级制定《中小学劳动实践指导手册编写要求》,建立分学段、分专题的劳动课程资源包,解决好“教什么”的问题。拟开发审查劳动教育教师指导用书,解决好“不会教”的问题。明确了劳动教育教师工作量计算、职称评聘等政策,解决好“不愿教”的问题。将学生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解决好“难评价”的问题。

二是多渠道保障师资力量。推动每所中小学至少配备1名劳动教育教师,并逐步招聘劳动教育专职教师。通过学区内走教、跨学科兼任、购买教学服务、聘请兼职教师等方式,保障学校劳动教育师资需求。支持有条件的师范院校设置劳动教育相关专业,在高校师范类专业开设劳动教育课程,重点提高师范生劳动课程的规划与组织能力,增强劳动教育储备师资。鼓励各地发挥职业院校专业优势,安排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到中小学兼任劳动实践课教师,课时量可计入工作量。

三是持续拓宽劳动教育渠道。省教育厅制定中小学劳动实践教室配备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学校配建劳动实践教室。中小学校广泛设立劳动岗。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充分利用现有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研学基地、职业院校实训实习场所和设施设备,为普通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提供所需要的服务。鼓励利用农村闲置校舍改建校外劳动场地,纳入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改善项目一并实施,确保每所学校有至少1处相对固定的校外劳动教育场所。推广家庭劳动清单制度。

四是建立健全劳动教育保障。明确了省市县校四级推进劳动教育的责任,列出任务清单,压实工作责任。遴选县(市、区)以及各学段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示例“样板”,供各地各校学习借鉴。推动建立校外劳动教育备案制度,强化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将劳动教育推进和落实情况纳入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重要内容,学校劳动教育开课率、劳动实践组织、教学指导、保障措施等情况纳入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内容,强化督导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