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六十七中外语学科周展演: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
摘要:3月29日下午,青岛六十七中成功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外语学科周展演。
青报教育在线讯 3月29日下午,青岛六十七中的多功能厅格外热闹:有的教师拿着对讲机忙里忙外,身着戏服的学生专注地念念有词,还有学生搬着道具穿梭于后台……青岛六十七中一年一度的外语学科周开始了,即将进行的是由英语教研组主办、高二英语备课组承办的外语学科周展演。
本次六十七中外语学科周展演以“讲好中国故事”为主题。围绕此主题,所有的节目内容都是或经典、或感人、或励志的中国故事,只不过是由学生用外语进行呈现。紧张的筹备后,展演正式开始。
四名主持人用流畅的中英双语问候了在座的观众、出席的领导。青岛六十七中校长田山,党委副书记纪炜,副校长王文革、姜文新、崔金燕和张灿峰主任向大家挥手致意。随即,一曲《兰亭序》拉开了展演的序幕。学生们身着汉服,自弹自唱,用英语唱响中国旋律。演讲《萤烛之光》《有为无畏》用名人事迹、身边小事激励观众迎难而上、不畏艰险,演讲者地道的发音赢得观众的阵阵喝彩。
最值得一提的是歌曲《夜空中最亮的星》,英文版歌词虽然陌生,可动人的旋律依旧,大家随节奏挥舞起手臂,瞬间点燃全场气氛。创作者在舞台剧《梁祝》中加入了许多创意改编,却依旧凄美动人,演员精湛的演技更是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喝彩。配音《愚公移山》惟妙惟肖,两名演员将各个年龄段的声音驾驭得恰到好处。舞台剧《弃医从文的鲁迅》沉浸感十足,瞬间将观众带入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访谈节目《功勋》创意十足,五名学生扮演屠呦呦、钟南山、刘洋、申纪兰、杨振宁,分别接受主持人的采访,让世界聆听他们的中国故事。《青花瓷》柔美动人,学生的唱腔更是婉转悦耳。日语朗诵《满江红》和俄语朗诵《月光下的中国》丰富了展演的内涵,让观众领略了不同语言的魅力。配音《中国力量》铿锵有力,升腾起每名观众的民族自豪感。
展演最后,一曲《明天会更好》将全场气氛推向最高潮。表演者歌声中真挚的情感触动了每名观众心中最柔软的部分,大家不由自主地随旋律挥舞起双臂,大声伴唱——这是对未来充满希冀的歌声,也是对表演者最真诚的感谢。
演出结束后,田山校长对活动进行了点评,对同学们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同学们用多种形式展现了经典的中国历史人物、故事,不但从中汲取了语言美感和艺术滋养,更感受了中国人民的共同担当。”在他看来,在这场盛宴中,学生们展示了自信和风采,增长了学科知识,进一步激发了爱国情怀,同时感受到了勇敢挑战自己的力量。本次学科周活动培养了学生外语学科思维,提升了师生的外语学科意识,展示了外语学科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青岛六十七中外语学科品牌。最后,田校长对每名学生送出了最美好的祝愿:“愿每位学生都能做一个出彩的中国青年,与我们的祖国一起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高二英语备课组长张莹莹介绍,本次展演的所有节目都是由学生自主编排,并趁业余时间一遍遍打磨后,这才有了最终这场令人难忘的展演。参与演出的王语恬同学说:“本次外语学科周用外语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故事的魅力,同时让我意识到学习英语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还能开拓自己的眼界。”同样参与演出,并参与设备操作的高顼同学也表示,参加本次展演是人生中难忘的经历,既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让自己和同学们的关系更加融洽。
语言是文化和艺术的载体。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也与日俱增。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外语势必会给每名学生带来全新的看待世界的视角。本次活动便是借外语这个契机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加深对外语这门学科的理解。英语教研组组长刘希玉介绍,在展演进行之前,青岛六十七中还与德国友好学校阿姆图尔姆霍夫文理中学开展了线上学生友好交流活动,并开展了高一的英语手抄报比赛。接下来,青岛六十七中外语学科周还有与澳大利亚友好学校蒙特克里尔中学学生来往书信展出、英语谜语大家猜两项活动与学生见面。
青报教育在线 焦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