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青岛

格兰德执行校长高福生:守候生命的成长

2023-03-22 09:56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教育,是一份需要情怀和韧性的事业,我们当以最好的姿态,把握住教育路上的每一寸力所能及,拥抱每一个开拓与跨越!让我们以春为始,不忘初心,奔赴下一个山海。——青岛格兰德教育集团执行...

教育,是一份需要情怀和韧性的事业,我们当以最好的姿态,把握住教育路上的每一寸力所能及,拥抱每一个开拓与跨越!让我们以春为始,不忘初心,奔赴下一个山海。

 ——青岛格兰德教育集团执行校长   高福生

这是一次美好的相遇,从此成为了“我们”

有时候,路的尽头,仍然是路,只要你愿意走。打开“格兰德”这本厚重的书,细细品读,赫然发现,伴随那些坚定的脚步不停延伸下去的,永远是那条初心之路。

半年前,高福生第一次走进格兰德中学的大门,驻足良久, 这一刻,“风声雨声读书声”萦绕耳畔,他暗暗下定决心——“不辱使命、不负重担”。走进格兰德的,不只是校长高福生,还是有着丰富经验的教育老兵,三十多年的经历的总和,从此厚积薄发……

教育从来不是什么豪言壮语,总是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调研、听课、讲评……丈量着他前行的每一步。

“回想起走过的路,我心里一个念头从来没变过,就是全身心投入学校,倾一生,毕一事,为教育服务一辈子,这是我一直坚守的初心和使命。”眼前的高福生,和之前没有太大区别,只是白发更多了一些,身形看上去要消瘦一些,时光让青春不再,不变的是眼中十足的干劲与笃定——

他每天奔走在小学、初中、高中的各个年级,在教学一线听课、点评,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打通教学改革的堵点。

每个老师对高福生的评价都十分一致:温和且坚定。可是老师们也最怕“温和的校长”。高校长听课从来不事先安排,而是直奔教室,不管是谁,想要在教学上偷点懒,或者动一点小心思,他虽从不严厉批评,却总是用连珠炮似的发问让老师自己意识到问题所在,课下反思明得失。

“好课都是磨出来的。我们不可能永远有现成的答案,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个传播火种的人,只当个‘二传手’远远不够。只盯着眼前的书本,更不够。”高福生一边取下贴在文件柜上的厚厚的日程安排,一边认真地告诉记者。

站在教育工作第一线,高福生对教师课堂教学、学校课程建设、综合实践活动有着深入的研究。他参与了多项省级、市级课题研究,并结合实践经验取得多项理论成果。

行政管理中心张老师至今都记得这样两个画面——

几天前,为了进一步促进学校课程建设,开发特色课程,完善课程体系,校长和教师们经常星夜兼程,攻坚克难;深夜,高校长直接入住学生宿舍,陪伴在学生左右。

光年之外的微亮,聚集,集聚,形成了光,高福生以身作则,激励了更多的教师以校为家。今天,更多的优秀教师,扎根课堂,向上生长。

“孤灯下,校长的身影很单薄,也更伟岸了!”张老师感叹道。

高福生的朋友圈里写着这样一句话:“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意思是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的确,治学之道,要扛得住浮躁,耐得住寂寞,没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耕耘,就不可能有“灯火阑珊处”的收获。

他在本职岗位,为我们论证了“有限和无限”的辨证关系;他用实践行动,给我们标定出“为国育人 为党育才”的坐标系。近几年,高福生先后获得“中国好校长”“全国立德树人先进个人”“齐鲁名校长”“青岛名校长”“全国中小学后勤工作优秀校长”等称号,但他的脚下,依然是那条初心之路。

蓄过的力,终将成为胜利的光

高福生的教育之路用“传奇”两个字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

刚毕业的高福生被分配到平度的一所普通农村中学任教,29岁时,已经成为了一校之长,开始在教育热土上挥洒自己的智慧与汗水。三十年过去了,他一直向前走,其身份也不停转换——平度市古岘中学、平度市中庄中学、平度市蓼兰中学、平度实验中学校长、青岛市第六十五中校长、格兰德教育集团执行校长。

“从农村薄弱学校,到城区中学,后来人才引进到了青岛第六十五中学,二十余年的校长生涯中,高福生经历了风格迥异的学校,但不管走到哪里,他都能迅速找到推动工作的切入点,使一所所学校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实现跨越式的突飞猛进的发展。

办好一所学校本就不容易,况且还要带领一所优质的民办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压力可想而知。那么,到底是领命转战再超越,还是继续躺在舒适区享受胜利的果实?

高福生思虑再三,最终决定迎难而上。“这是作为教育人的情怀和使命”,就这样,他抛下了所有的思想包袱,欣然赴任。

在格兰德,高福生开始的是另一场奋斗。高位接棒,不仅要接得准、接得巧,更要跑出加速度!

“一个人的样子,不仅指仪态,更指心志。诚于中而外于行,外在的样子是内在的反应”。走进格兰德中学,记者发现这里的老师满腔热情、孜孜不倦、甘于奉献;这里的学生真诚朴实、敏而好学、胸怀理想。这种美好而令人向往的教育生态环境,不得不让人好奇高福生是如何团结师生,引领师生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思索了一会,高福生给出了答案——守一而止,向慧而行,以“通慧教育”文化体系驱动前行。他解释,通是通达,慧是智慧,通达是智慧的过程,智慧是通达的结果。教育已经不单是比学习成绩,而是比学习力;不单是升学,而是成人;不再是直线式培养路径,而是多元化特色育人。面向未来的教育,关键在于得智慧——教给学生解决没有确定性、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的智慧!

办教育,不仅要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通慧教育”的提出,让高福生迈出了“文化治校”的坚定步伐——办一所令人向往的好学校 。

格兰德建校20周年,高福生重新梳理了学校的文化理念,通过课程、课堂、管理、关系塑造等方面的落地实施,让师生、家长不断地去体验、去认可学校的理念,扩大学校品牌影响力,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精神的灯塔高耸,任何时候都不会偏航。”有了文化理念和变革的决心,接下来就是找到破局点。在高福生一贯推行的改革历程中,始终有一条清晰的主线贯穿其中,那就是把课程改革作为改革的核心,始终坚守“课程育人”。上任至今,他深入践行“学科融合,项目驱动,创造精神,自由生长”的理念,构建适合孩子一生发展的多元课程体系,形成了育人新格局。

得益于这三十年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他对教育始终有着更为深切的感知和思考——中高考要升学,要效益,学校教学需要服务于考试,但是又不能仅仅只为了考试。“学校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和创新能力,这才是教育最应该培养的。”

正因此,他带领学校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华文明根基,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理解生命共同体,应对国际社会变化,守护共有空间,服务人类永续发展的人。并以此当成自己的使命。

可以说,格兰德中学的“通慧教育”,是在纷繁复杂、标新立异的教育现状下的一种冷静思考和选择,回归教育的初心、遵循教育的本质。

记者还了解到,格兰德教育集团发展较早,高福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整合资源,重新进行战略布局,推动深度的课堂教学革命,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此外,集团化办学的巨大优势还体现在打通学段壁垒,贯彻“十二学制”全程育人,使拥有天赋的学生得以可持续发展。集团化发展对推动当地基础教育的发展、提高当地基础教育的质量、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凭借着日积月累的工作经验以及对教育运行规律的把握,我知道这个学校一定行。”高福生对格兰德学校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每一项工作的起点是学生,终点也在学生

“居之无倦,行之以忠”,美好的教育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翻开泛黄的书页,雕版印刷字已经失去了往日的乌黑,像一个沧桑的老人。上面密密麻麻的圈阅和标注却历历在目,封印着旧日奋斗的时光。

在高福生的书架上“凌乱”的摆放着各类的书籍,教育类的、哲学类、管理类的等等,高福生告诉记者,“书,不是摆设,是开启智慧的一扇门,在每天的翻阅中,去触动实践的灵感”。

记者翻阅他近期正在读的一本书《把自己作为方法》, 每一页都留下了大段大段的批注。在文中,他用红笔写了这样一段话: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识才策略,让更多的学生以其各自的方式脱颖而出。

教书育人,是高福生一生的追求。30多年前,高福生第一次站上讲台。那时,他刚毕业留校,一脸青春洋溢,他经常一遍遍细致啃读厚厚的教学资料, 对待每一堂课,都像对待手中的艺术品般精雕细刻。

30年后的今天,厚厚的材料装进了一台薄薄的笔记本电脑,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却已越读越厚,并深深印刻进心里, 从书本走向实践。

在“内卷”“剧场效应”成为教育圈热词的当下,急功近利、杀鸡取卵式的教育方式伴随着全民焦虑颇有市场。而在高福生看来,教育从来不是急风骤雨式的运动,而是和风细雨般的陪伴与引领,让生命自然勃发。

尼采说过:“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岁月的辜负”。在格兰德,每一个生命都带有自身独特的价值和各自成长的密码。在2022年秋季学期的期末庆典上,班主任老师们为每个孩子都设置了独一无二的特别期许,每一个生命奖项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气质和特点,“我们不一样,我们都很棒”——记录孩子心灵成长的拔节声,点燃璀璨斑斓的生命。

教育的第一现场是课堂,第一主体是学生,脱离课堂就会离教育越来越远。高校长兴致盎然地给我们讲述了“小马过河”的故事。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与其道听途说,不如身体力行,只有自己亲身经历才会知道答案。重读“小马过河”的故事——高福生有了新的感悟:教育是一个重在实践的行业,实践出真知,方可得真谛。

基于此,他身体力行,坚持站在讲台上,躬身教育的第一现场,并在教学的过程中,走进孩子们的世界。“曾经在班级里有一名残疾小女孩,很无助,家长也无奈,如果我们能在教育她的过程中帮助她发现自己的那扇窗,那她将来的日子一定会从这扇窗户里看到美丽的风景,让她有赖以生存和生活的乐趣与依托,这于她于她的家庭应该就是最需要的教育。“

作为一名教育的实践者,高福生却缺失了儿子的成长。

那一年,高福生的儿子正值高考,那一年,也是高校长最忙碌的一年。他每天六点准时到校陪伴学生,和儿子见面的机会很少。儿子不负众望,考上了理想的大学,高校长抚摸着孩子的后背,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在你最需要的时候,我却不在身边,爸爸愧对你。”听了高校长的话,儿子笑了笑说:“爸爸,我非常感谢你,看到你这么大年纪还在拼,我怎么能不努力。”言传更须身教,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日本教育学会前会长佐藤学有一句精辟的论述:学习是从已知世界出发,探索未知世界之旅;是超越既有的经验与能力,形成新的经验与能力的一种挑战。已过“知命之年”的高福生,在学习和教育的路途中上下求索,他的心里有了更大的心愿和期待,那就是用专业和人格引领未来教育走向。他的心愿,折射个人价值追求和精神境界,又紧紧连着一个党的初心和一个民族的伟大征程。

新时代新征程上,高福生朴实无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计得失、砥砺前行,他默默奉献的一言一行、埋头苦干的一举一动,背后跃动着炽热如火的赤子之心,蕴藏着淳朴深厚的教育情怀。

青报教育在线  朱伯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