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十个一在市南的生动实践!”市南区为全市“十个一”落地提供样本
摘要:“这是十个一在市南的生动实践!更是五育并举在市南的生动实践!”3月15日,青岛市教育局副局长韩东在青岛市“十个一”项目推进交流现场会上,对市南区“十个一”项目推进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青报教育在线讯 “这是十个一在市南的生动实践!更是五育并举在市南的生动实践!”3月15日,青岛市教育局副局长韩东在青岛市“十个一”项目推进交流现场会上,对市南区“十个一”项目推进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此次现场会是全市2023年“十个一”项目融合推进的首场现场展示,在市南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区实验校区)举行。与会嘉宾观摩了区实验校区“十个一”项目成果展,并聆听了市南区中小学代表“十个一”项目的校本化实践思路。
青岛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基教处、思政处、家教处、教科院等负责人,各区市教体局以及全市部分义务段学校分管干部代表参加现场会。
活动当天,区实验校区呈现了一场“十个一”成长嘉年华。操场上,轮滑、足球、篮球、健美操、花样跳绳……各社团以快闪的方式轮番亮相,他们随着动感的音乐,尽情运动起来,彰显出了青春与活力。操场上热火朝天,教室里也热闹非凡,国际象棋、葫芦丝、围棋、陶艺等社团的孩子们,正跟着专业老师修炼技能。
“这个很有趣!在其他学校很少见。”参观过程中,一门新奇的课程吸引了与会嘉宾更多的目光和兴趣。原来这个班的学生正拿着刻刀在橡皮上雕刻,有的在刻一棵小树,有的在刻两个桃子,还有的在给刻好的小花涂颜色。据介绍,这是学校的橡皮章课程,相比于篆刻,显然更容易上手。
更令人意外的是,该课程负责人并非艺术机构的专业老师,而是学校的英语教师薛春旭。“橡皮章是我的一个爱好,已经有11年了,平时空闲时间我就会自己做做手工。”薛春旭说。随着“十个一”项目深入开展,薛春旭积极发挥自身特长,在与美术教师反复研讨下,把橡皮章设计成了一门兴趣选修课,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兴趣发展舞台。该课程还获得了青岛市精品校本课程。
走廊上,胶南年画、蜡染、面塑、齐绣、编织等非遗手工,最美书腰设计作品,以劳动主题的诗词大会,青岛市水族馆“迷你海洋馆”小讲解员讲解,“珊瑚树”上的劳动日记音频二维码……学生在艺术技能、劳动实践、演讲、志愿服务等“十个一”项目中的成果令人目不暇接。其中,最热闹的莫过于“慧创城小海星集市”。集市上陈列着学生制作的木质项链、编织的围脖、陶瓷小兔子、扎染的画布等,这些商品都是学生在“十个一”项目中的劳动和艺术成果。各个摊位前挤满了询价的人,与会嘉宾纷纷用“城市币”进行购买。
据了解,“城市币”是学校的一种虚拟货币。区实验校区把校园打造成一座“慧创城”,设置了司法、城管、环卫、金融、商业、外联、传媒、文教八大系统,与城市的运行几乎如出一辙。小海马环卫局每天要检查各班级卫生,小海狮交警队会监督公民是否按交通线行走……遵守城市规则、胜任城市岗位可以获得“城市币”。小鲸鱼银行负责每周清点、发送。学生用“城市币”可以到集市上购买物品,也可以兑换自己喜欢的课程。
市南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朱雪梅介绍,在深入推进“十个一”过程中,学校充分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作用,利用家长资源研发了《小公民职业规划教育课程手册》,带领学生走上社会体验。学校还将“十个一”节日进行校本化实践,形成了乐读节、艺术节、理创节、法育节、体健节等节日,不仅带学生玩转“十个一”,更把“十个一”拓展为“N个一”。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副院长马勇军认为,学校“十个一”项目开展真正体现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慧创城”的理念和运行模式更是未来学校的发展方向。中国海洋大学教育系教授陈凯泉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学校以“十个一”项目为支点,撬动了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
其实,市南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十个一”项目开展成效只是市南区的一个缩影。市南区镇江路小学、嘉峪关学校、59中也分享了“十个一”工作的特色做法。市南区教体局副局长孙莉介绍,近年来,市南区教体局立足“品格养成、身心健康、艺术生活、文学修养、科学能力”五个维度,构建“全面+特色”发展的市南模式;制定了音体美教师专业技能培养计划,打造梯次发展的年级体育技能链,构建了涵盖300多门课程的课程库,并通过“节、赛、会、展、演”等形式,深入推进“十个一”项目落地开花。
韩东表示,“十个一”项目是五育并举的重要抓手,是为学生一生幸福发展奠基的工程。此次现场会,市南区深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十个一”项目创新经验和实践成果,展现了学校、区域在探索五育并举落实、落地、落细方面的典型做法和路径,彰显了不同课程间相互共融、相互促进的良好发展态势。下一步要总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发挥标杆学校的引领示范作用。
青报教育在线 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