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经 杂谈

家长的这三个误区,最容易养出不懂感恩的孩子

2023-03-13 13:57 校长传媒

摘要:家长的这三个误区,最容易养出不懂感恩的孩子

最近,朋友对我哭诉,她养了一个白眼狼,18岁的儿子一点都不体贴。前段时间,朋友的儿子生病了,朋友衣不解带地照顾。儿子病愈后,朋友自己也生病倒下了,躺在床上起不来。儿子每天躲在自己的房间里打游戏玩手机,对朋友不闻不问。朋友让他倒杯水,他都是一脸不耐烦,嫌弃朋友事多。朋友撑着病体做饭,儿子还因为饭菜不可口使性子。听完朋友的哭诉后,我却不觉得意外。她与儿子的相处过程中,犯了三个错误,这导致了他们糟糕的亲子关系。

 形同交易的爱,让孩子丧失归属感

朋友喜欢和儿子“谈条件”。孩子小的时候,她常常许诺孩子,考得好了带孩子出去玩,听话就给孩子买新玩具。大一点了,孩子想要什么,也总要交换:考到多少分可以买一双新球鞋,不和老爸见面可以玩两个小时游戏,放弃喜欢的女孩可以和爸爸生活半个月……

好好的母子关系,被她经营得如同一场交易。朋友一度以儿子的乖巧听话自豪,觉得自己的方法很好用。这是朋友犯的第一个错误:把给孩子的爱变成用来交换的资源。

和朋友类似,很多父母习惯于对孩子说“你再如何如何,爸爸妈妈就如何如何……”,“你只要做到什么什么,就奖励你什么什么……”这类的话。这样的相处模式,会让孩子觉得,父母爱的不是他们,而是他们的听话顺从。一旦他们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就会失去父母的爱。

长时间生活在这样的心理暗示下,孩子怎么可能有安全感?孩子从家长这里获得不了安全感,也很难对父母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缺少了认同感和归属感的亲子关系,又怎么可能融洽?更有甚者,孩子会觉得,父母对自己的好,都是自己努力“交换”来的,又怎么会想到回报父母?

而聪明的父母,会给孩子“无条件地爱”。作家施莱伯说:“孩子只有在感到有人爱他的情况下,他才会得到充分发展。”的确如此。父母只有无条件地爱孩子,才能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才能收获孩子的信任和依赖。

当然,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不是说溺爱孩子,不是纵容孩子的偏差行为,而是在纠正孩子的问题之前,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包容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且陪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当孩子取得进步时,真心分享他们的喜悦,比物质奖励更有效。当孩子脆弱时,一个温暖的拥抱,比空泛的鼓励更能给孩子安全感。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陪孩子一起寻找背后的原因,共同面对问题,比粗暴的批评呵斥更有用。

攀比与苛责,消磨掉孩子的价值感

朋友喜欢攀比,连对孩子也不例外。儿子拿回一张90分的卷子,朋友会说,你看某某,考了100分。儿子参加运动会拿了亚军,朋友会说,你为什么不是冠军?在这样的比较中,孩子变得越来越不自信,总是唯唯诺诺的。这时候,朋友又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说儿子窝囊,没出息,不思进取。这是朋友犯的第二个错误:无休止地比较和指责。

朋友说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刺激孩子的斗志。殊不知,这种攀比和冷嘲热讽,一点点磨灭了孩子的价值感。所谓价值感,就是一个人自我看重,并且认为自己是被周围的人和社会认可的,能够对良好的评价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价值感强的孩子,自尊心强,自律性强,对自己有更好的约束能力。反之,缺乏价值感的孩子,要么自卑怯懦,要么更容易出现行为偏差。

有一项调查发现,那些价值感强的孩子,总能从父母那里得到积极正面的回应,而缺乏价值感的孩子,往往长时间活在父母的否定和指责中。

樊登老师在《陪孩子共同成长》中写道:“为人父母,我们需要点燃孩子心中的价值感,而不是整天浇熄他心中的火焰。”孩子的价值感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凭空消失的。赋予孩子价值感的一种方法,是让孩子觉得被需要。

父母要给孩子做事的机会。当父母忙于家务的时候,不妨让孩子参与其中,不要怕孩子做得不好,当孩子觉得自己对家庭是有贡献的,孩子的自信心会得到充分的满足。当做一些家庭决定的时候,不妨征询一下孩子的意见,让孩子明白自己是被尊重的,不被忽视的。家人的尊重和需要,是孩子建立价值感的基础。

活在过去的阴影里,将孩子当作“替罪羊”

朋友的前夫是个缺乏责任感,又大男子主义的男人。朋友在婚姻中,一直处于下风。前夫常常对朋友颐指气使,甚至家暴。朋友总觉得自己是为了儿子,才在这段婚姻里委曲求全。离婚前,朋友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如果不是为了孩子……”但是朋友的退让没有留住这段婚姻,孩子8岁那年,朋友前夫出轨了,并且提出了离婚。离婚后,朋友将自己的不幸完全归结于前夫的背叛。

可是前夫不在眼前,朋友就将孩子当做了“替罪羊”。一有不顺,就在孩子面前喋喋不休,前夫如何对不起自己,如何不负责任。更过分的是,朋友会在孩子身上发泄对前夫的不满。指责孩子和前夫一样没有良心,是养不熟的白眼狼,孩子身上所有的问题,都被她粗暴地归结成“跟你爸一样”。这是朋友犯的第三个错误:拒绝走出过去的阴影,让孩子承担了她的痛苦。看上去,朋友是受伤太深,走不出来,实际上,她是沉溺过去,拒绝成长,还让自己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终身成长》中指出,人的一生都在不断成长,这就是终身成长的心态。无论何时,放弃成长才是真正的衰老。终身成长的心态,能够让人甩掉过去的包袱,不断进步。不论父母还是孩子,都应该养成终身成长的心态。具有成长思维的家长,对孩子的未来,有着重要的影响。史蒂芬.柯维曾经说过:“我来这儿是帮你的,不是给你打分的。”这话放在亲子关系中,非常适用。

具有终身成长心态的家长,不会把自己当作孩子的评判者和掌控者,不会动辄给孩子贴标签。更不会将自己的痛苦加诸孩子身上。他们会把自己当做孩子的引导者和陪伴者,会给孩子建议,却不会替孩子做决定。具有终身成长心态的父母,面对孩子的问题时,不会将责任推给孩子,而是关注问题背后的原因,陪孩子一起解决问题。拥有这样的父母,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更容易养成终身成长心态,他们会不断地学习,乐于接受挑战,懂得享受过程,能够不断地从生活中汲取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