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协同育人,学校怎样主导?
摘要:近年来,家校社协同育人受到高度重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今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目前,全国很多地方和学校都在积极探索实践家校社协同育人。作为教育主阵地,学校如何充分发挥在协同育人中的主导作用?如何有效提升学校参与协同育人的内驱力和积极性?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和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边玉芳围绕以上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近年来,家校社协同育人受到高度重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今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目前,全国很多地方和学校都在积极探索实践家校社协同育人。作为教育主阵地,学校如何充分发挥在协同育人中的主导作用?如何有效提升学校参与协同育人的内驱力和积极性?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和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边玉芳围绕以上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家校社协同背后有深刻的育人逻辑和时代要求
重视学校、家庭、社会各自的教育作用,在中外教育史上早已有之。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如此强调家校社协同育人?家校社协同的内在育人逻辑在哪里?
边玉芳表示,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原来可能更多由家庭承担教育儿童的责任,但随着学校的出现和时代的进步,学校、家庭、社会在人的成长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要培养一个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人,必须依靠家校社协同,这一点在全世界已形成共识。
强调家校社协同育人有其深刻的内在育人逻辑和时代背景。在家校社协同育人逻辑里,育人是核心,就是说要以孩子的成长或者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儿童为本位。要将孩子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作用都不可或缺。但三者既有各自的优势,又有各自的局限,所以需要建立协同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协同是关键,机制是保障。只有建立一个好的机制,才能保证三方的协同朝着理想的方向去发展,才能真正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越来越不可能做到闭门办学,家庭教育现在也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得到学校和全社会的帮助与支持。理想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就是在政府的有力统筹与保障之下,学校积极主导、家长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
倪闽景表示,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看,他生长在家庭,学习在学校,生活在社会,这三方对他的影响是紧密相连、不可割裂的,不能单独强调某一方面教育因素的影响。家校社的育人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如果缺少好的沟通与协同,就可能产生价值观上的差异和彼此之间的矛盾,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复杂化程度的加深,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前,家校合作没有现在多,但家校之间的矛盾也没有那么多。现在的社会发展太快,变化急剧,孩子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果没有好的家校沟通与合作,就很容易产生家校矛盾。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学校也要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好主导作用,更加重视提升家校合作能力和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加强家校沟通,凝聚社会力量,同心协力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共同育人目标的实现。
学校要守好主阵地,发挥好协同育人主导作用
学校在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但是该怎么发挥呢?倪闽景委员曾经长期担任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她表示,学校是教育主阵地,在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必须发挥好主导作用,承担相应的职责,也应具备相应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