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经 杂谈

教育应该“真”“实”“慢”

2023-01-29 16:42 校长派

摘要:教育要在“真”“实”“慢”上下功夫,因为只有真教育,才不会让学生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徘徊和失望。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最是应该“守真”。什么是真教育?教育要怎样在“真”“实”“慢”上下功夫呢?我们一起来看这位作者的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育者是这样一种人,他竭力使儿童、少年和青年在他们所关心的一切问题上都得到真实的答案,以便他们在人生的起步阶段没有徘徊和失望。”

教育要在“真”“实”“慢”上下功夫,因为只有真教育,才不会让学生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徘徊和失望。

1

真教育应该下真功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真”字,道出了教育的全部内涵。

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有办真教育、真办教育的意识,尽量不当伪教育、反教育的帮凶,不被社会功利“围猎”。

尤其不能“逼”孩子说假话,否则,那些被人们视为神圣的东西就会变成毫无意义的空谈。

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有这样的意识:做教育能做的,做教育应该做的,让校园里弥漫着求真、向善、尚美的氛围,让每一项措施都能符合学生成长的需求,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

教师要以真实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表明自己的爱憎,展示健全的人格;不说自己不相信的话,不说自己还没有理解的话,更不说反人道、反人性的话。通过营造真实氛围、设置真实情境,让教育真实发生。

2

真教育应该有实功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未来就在当下的小学课堂里。今天的学生是什么样子,明天的社会就是什么样子。

面对一群身体正在发育、性格正在形成、智慧正在生成的学生,教育者必须从实际出发,出实招、求实效,最忌装腔作势与花拳绣腿。

不让学生去空谈崇高的理想,而让这些理想的种子,存在幼小心灵的热情激荡之中,存在激奋的情感和行动之中。

具体到教学工作,课前应该详细了解学情,扎实钻研课程标准和学科教材。然后,怀着朴素真实的感情走进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生一起落实知识点、能力点。

面对学生,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平等地走进他们的心灵,和他们交流、沟通,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

真教育应该是慢功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

教育就像庄稼一样需要一个缓慢的生长过程,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而不像工业一样批量生产,整齐划一,迅速出炉。

养育孩子,就得像种庄稼,浇浇水,驱驱虫,用心栽培,不能心急。而且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种植方法。教师不能拔苗助长,必须学会等待,依孩子的成长规律而行。

让教育在校园里真实而长久地存在,最大限度地剔除伪教育和反教育的成分,应该成为当下教育人的一项使命。 

对于教师而言,教育想要做到“真”“实”“慢”,就需要用一生去思考、去实践。

陈文老师曾说:“我为这堂课准备了一辈子,我一生都在备课。”教师只有不断对自己严格要求,拥有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才能助力学生走得更远。

4

什么才是最好的备课方式?

那么,什么才是最好的备课方式呢?读书。

陈文老师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 读基于学科、能夯实功底的书为了做好本职工作,每位老师都要读基于学科、能夯实功底的书,这样才能信心满满地走上讲台。

一是读课程标准。

要掌握好本学科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比如,语文学科的课程标准明确了学科性质,即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明确了母语学习的路径,即精读博览,勤写多练。这对我们做好教学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二是读教材。

叶圣陶先生有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但这是一个不一般的例子,老师一定要理解、用好这个例子,并能举一反三。

三是读本学科前辈的专著。

就语文学科而言,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鼻祖叶圣陶有关语文教育的论述值得我们反复阅读与研究。另外,夏丏尊、朱自清等现代教育家对语文教育也有很多精辟的论述,它们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四是读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中小学涌现出的学科名师的专著。

名师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探索,是一份份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学习。2. 读能打开思维、启迪智慧的书一位老师要想在专业道路上走得更远,一定要主动、系统地阅读教育理论著作,读一些能打开思维、启迪智慧的著作。

一是读古代典籍。

《论语》《孟子》《学记》等典籍里提到的诸如“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教育原则,至今仍适用。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助产术)”对我们今天的课堂教学仍然有借鉴意义。

二是读国外著名教育家的著作。

这里,重点介绍两位对中国现当代教育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

一位是杜威,他是美国现代实用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一个多世纪前,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任教,培养出一批中国教育家,如陶行知、胡适、蒋梦麟、张伯苓、陈鹤琴等。

杜威的“儿童中心”及“做中学”等教育思想,影响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很多国家。他的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我的教育信条》等值得仔细研读。

另一位是苏霍姆林斯基,他是苏联伟大的教育家,在30多年教育生涯里,他把整个心灵献给了孩子们。

他提出的“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理论,与我们现在倡导的培养目标非常契合。苏霍姆林斯基一生著有41部教育专著。他的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苏霍姆林斯基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影响超过了任何一位教育家。他的《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的艺术》《帕夫雷什中学》等,令我们常读常新。

三是读我国现当代教育名家的著作。

如陶行知的著作、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致教师》、李希贵校长的《教育艺术随想录》《面向个体的教育》,既有较高的理论层次,又有实用的实践经验,值得我们仔细研读。3. 读能滋养心灵、温暖生命的书中小学老师还可以读一些能够滋养心灵、温暖生命的书。

例如能够提升人文素养、洋溢着人性关怀的书,如“四书五经”、《楚辞》等,如古今中外著名作家作品、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等。

中小学老师还可以读一些能提升科学素养的书,如《十万个为什么》《时间简史》等。

也许有老师会说,这样的书并没有多少内容与备课、教学对接得上。

从功利的角度看,读这几类书确实不能直接见效于备课与教学,但这是一种“无用之用”。老师爱学、会学,教才有源头活水,才有智慧。老师的视野有多广阔,学生的视野就有多广阔。

老师入行的头十年,就是打底子的十年,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会影响自己和学生一生。行文至此,谨录明代诗人于谦的《观书》一诗与大家共勉。

《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