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青岛

省内唯一的全国一等奖!青岛这所学校为何独占鳌头?

2023-01-20 06:16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在这次全国大赛中,青岛六十七中何以在全省独占鳌头?青报教育在线发现,六十七中一直致力于推进“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也许这就是获胜的关键所在。

青报教育在线讯  近日,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公示“第二届全国科创项目式学习方案征集活动”获奖名单。此次征集活动入围项目数547个,共评选出全国一等奖项目54个,青岛六十七中教师团队名列其中,所申报方案获得山东省高中学段唯一一个一等奖。

在这次全国大赛中,青岛六十七中何以在全省独占鳌头?青报教育在线发现,六十七中一直致力于推进“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也许这就是获胜的关键所在。

跻身全省唯一的取胜秘籍

据了解,“第二届全国科创项目式学习方案征集活动”是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携手全国学会共同组织开展,青岛六十七中此次获奖方案选取了“海绵学校”跨学科主题学习为题,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更好地贴合大赛中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式学习”主题。

“每次下雨时学校会有积水情况,环卫工人立马进行排水到下水道;晴天时,学校会用自来水浇灌花花草草。学生发现这一现象后有了想法,如果用雨水来浇灌花草,这样就可以做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此次项目方案的总指导老师邢雪梅讲述,每次进行课题研究都会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自己动手查阅资料,包括对知网的文献研究等。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使多个课程融会贯通,就是“跨学科”的学习。“比如,收集雨水会运用物理知识、对雨水进行消毒是化学知识、通过绿植过滤、导引、涵养雨水等则会用到生物知识等。”邢雪梅表示,在此次项目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打造了一座“海绵学校”,沙盘、绿地和校园模型栩栩如生,搭建“海绵学校”模型,需要进行科学探究,同时也是一个技术和工程项目。孩子在自己动手搭建的校园模型当中进行实践,可以完整地看到水循环的整体过程,这种探究性学习并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能够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

邢雪梅告诉青报教育在线,这种教学方式在六十七中并不陌生,此次获奖方案也是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一项成果,以跨学科研究性学习课程与社团课程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整体的探究性学习。“在跨学科研究学习必修课中,学生每6人一组,在教师指导下,从生活中自主选题,进行研究。上学期每个小组研究一个课题,像科学家一样探究世界,融入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流程;下学期每个小组研究一个项目,像工程师一样改造世界,融入工程思维、设计思维、创新思维、计算思维等。”邢雪梅说,用科学探究的流程和方式,孩子们自己动手,能够更好的锻炼思维方式和学习素养,“一个年级有700多名学生,一年下来就有100多个课题和100多个项目。”

“行、知、行”创新教育特色建设

“我们吸收了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创新教育,遵循“行→知→行”认知规律,重视实践在培养创造力中的根本性作用。”据悉,青岛六十七中在2017年入选首批“中国STEM教育2029创新行动计划种子学校”,2022年6月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被遴选为山东省首批基础教育教研基地,也是全省唯一一个高中综合实践学科。此次参与“海绵学校”的设计老师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和研究性学习等多个学科的骨干教师,在各个学科也造诣颇深。

作为一所在岛城蓬勃发展的优质高中,六十七中一直沿袭着这种教学方式,让越来越多的学生从中受益。邢雪梅对此有很多感想,“2003年,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第一批学生,有一名已经是我国顶尖科研团队的核心成员;另一个孩子当时学习成绩没有很优秀,但是这种学习思维方式对他的人生有巨大的改变,目前已经是国际知名公司里面的市场总监。我们学校的每位学生都经历一个课题研究和一个项目设计,这对改变他的学习方式是有着重要作用。”

在青岛六十七中校长田山看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孩子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教师对跨学科学习的研究,从而更好地应对“新高考”。“本轮新高考综合改革的核心目标就是要积极引导和培养更多具有创造性的拔尖人才,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校也将大力落实这种研究性学习方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青报教育在线 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