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到底是孩子的还是家长的?
摘要:即使孩子自主管理能力欠缺,也不能把责任转移到家长头上。
这个问题多年来人们一直争论不休,魏智渊老师在《高手教师》一书里正本清源:家庭作业?那是孩子和老师的事,与家长无关。
我刚开始看到这句话,其实有点不舒服,家庭作业怎么就没有家长的事呢?家长不需要监管、不需要落实、不需要跟踪、不需要反馈吗?孩子是家长的,凭什么他们就可以当甩手掌柜呢?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在家里待的时间远远比在学校待的时间长。那么待在家里的那么长的时间里,孩子难道不需要巩固练习吗?那孩子对知识的掌握怎么能从陌生变为熟悉,从熟悉变为熟练呢?家庭作业不应该是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和拓展吗?
为了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让我们回到教育本身。谁是学的主体?孩子。谁是教的主体?教师。
好像本来也不该有家长什么事。家长总觉得等孩子上完了幼儿园,自己就可以松口气了。可实际上当孩子上了小学,家长并没有重获自由,甚至比孩子上幼儿园时更忙碌——他们必须落实和检查孩子的作业,经常弄得家里鸡飞狗跳,而有的孩子却俨然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这不是本末倒置吗?作业首先是孩子自己的事,他不应该想方设法争分夺秒地完成自己的作业吗?
即使孩子自主管理能力欠缺,也不能把责任转移到家长头上。家长过分介入,会使自身角色定位错误,而家长若是经常越俎代庖,会导致作业主体由学生变成家长,久而久之就出现了“皇帝不急太监急”的局面。
那么,小学生的家长在家庭作业这件事情上究竟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我有以下建议。
1.创设一个可以排除干扰的学习环境。这个学习环境开放又私密,家长不需要特意进入,就能够看到孩子的学习状态,但孩子又绝不会被打扰。学习空间内没有电子设备,没有玩具等其他可能转移孩子注意力的东西。此外,家长自己保有专注的学习状态很重要,会给孩子良好的榜样示范。
2.提醒孩子合理安排在家写作业的时间。家长可以和孩子说明:“作业是你自己的事,我不会管束你。不过根据我的经验,重要的事应该优先完成,而且要尽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否则就会影响你生活、游戏、阅读的时间。因为你刚刚开始学习自己做作业,如果你忘记时间了,我可以提醒你,但是如果你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不管老师要给你什么样的惩罚,你都必须独自面对,并且承担后果。”这样,孩子就懂得了自己要承担合理安排在家学习时间的责任,并督促自己完成作业。
3.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关注而不干预,除非孩子主动向你求助。遇到孩子学习有困难,家长教还是不教?如果孩子遇到的问题,是老师上课时已经讲过的内容,可见孩子对课堂上的内容并没有完全掌握和吸收,为了防止孩子掉队,这个时候家长应该教;如果家长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辅导孩子,应该及时将这个情况反馈给老师。如果是孩子提前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家长可以选择不教,并且提醒孩子:“你遇到的这个问题,老师会在课堂上解决,所以你要特别注意学习这一部分的内容。”
如果家长是以这样的方式对待作业,那么作为家庭作业的布置者,教师就可以思考什么样的作业才有可能使家长成为真正的有力支持者。
那么老师应该怎么布置作业呢?
让我们回到事情的原点——老师为什么要布置作业?当然不是为了填充和占有孩子所有的时间,大部分老师布置作业的目的是复习巩固。
但是,作业如果只是将学会的知识重复一遍,这样的复习显然毫无意义,真正的复习是对已学知识的强化和应用。可实际上很多人的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重复和补漏,这样的重复属于机械训练。如果作业只是成为课堂补充缺漏的途径,那么说明老师的课堂本身是有问题的,起码是目标不明确、训练不到位。作业应该和课堂学习内容高度相关,这样高度相关的练习有助于提升孩子学习的成就感,同时让孩子养成温故知新的习惯。
预习则是对即将到来的学习内容的提前感知或提前准备。提前感知的目的是区分已知和未知,让孩子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提前准备的目的是让孩子给自己积累大量的学习背景,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而这些事情,家长能起的作用微乎其微。但如果孩子待在家里的时间只做这些事情,显然是不够的。
孩子在家的学习应是在校学习的有效补充,而不是对学校课程的简单重复。比如阅读、写作、生活本领的培养、对自然的感悟、对社会的关注……这些都是家长可以通过自身的示范或者与孩子共同参与达成的学习,是对孩子课堂学习乃至终身学习的有力支持。可是实际上这些“课外学习”是家长不屑于做的,很多家长认为这些无关紧要,甚至认为这些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所以关于家庭作业的问题,根本上是认识的问题,是能力界定的问题。
(作者林琛,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第一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