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让教育变得有趣
摘要:教育要变得有趣,要注重教育过程中对孩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让他们在心理上对知识、对学习形成主观价值感,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
兴趣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是一个非常好的润滑剂。因为对某事物感兴趣而更容易专注于其中,因为专注而能学得更好。
教育要变得有趣,要注重教育过程中对孩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让他们在心理上对知识、对学习形成主观价值感,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用快乐行贿的办法,把“某种富有魅力的特征加到本来不感兴趣的教材”上,而应该让孩子理解事物本身的意义与价值,让孩子对学习的态度,从简单的有趣,发展到乐趣和志趣阶段。
怎样让教育有趣?最关键的是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注意力是学习的关键要素。没有注意力,就没有人的学习。年龄越小的孩子,他们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还不完善,而且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有趣的事物常常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一件事物是否能让他们觉得有趣,或者是否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是吸引其注意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
所以,作为老师和父母,必须要有一定的吸引孩子注意力的能力。要想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就需要了解一些规律,掌握一些方法。
比如,孩子们对故事感兴趣。故事天然对孩子具有吸引力。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讲故事毫无疑问是吸引他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
比如,孩子们对新奇的东西感兴趣。所教的知识、展示的教具,如果是孩子们从来没听过的,他们就会感到很新奇,就会吸引他们的注意,他们就会觉得有趣。
比如,孩子们对亲切的事物感兴趣。如果讲述的事物和孩子的生活距离很近,所讲述的道理能够与孩子的生活相联系,他们就会感觉很亲切,也会觉得有趣。
比如,孩子们对有趣的人感兴趣。无论父母还是老师,都应该努力让自己成为有趣的人,对世界充满好奇心、谈吐风趣幽默、拥有一技之长等等。即使这些难以做到,起码也可以做到宽厚从容,不要成为一个冷漠麻木、扼杀兴趣的人。
作为教师,要把自己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当然可以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引进图画、音乐、朗诵、表演、影视等形式。但不应止步于此,还应挖掘学科教学内在的规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科本身的趣味。
在课堂上,除了学科、借助的教学形式以及学生自身的兴趣,引发学生兴趣很重要的一方自然是老师。因此,要让课堂有趣,老师不仅应该是一个有趣味的人,还应该是一个擅长表现趣味的人。老师要有相应的能力来向学生传达这种对生活对世界的兴趣。
作父母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不仅应该努力成为真实自信、观点新奇、乐于分享、充满好奇心的父母,成为孩子做有趣的人的好榜样,还应该把生活变得鲜活有趣。
在某个方面,父母或老师引发了孩子的兴趣或观察到孩子的兴趣之后,就应该有意识地让孩子深入这个领域,进行学习和实践。让感官上的吸引加上思维上的雕琢,通过实践习得能力甚至获得成就。这对兴趣是正向的激励,也就会收获更大更稳定的乐趣。这个过程中,通过感性吸引、理性认同、行动实践,收获持久而稳定的快乐,并进一步将乐趣与社会责任感、志向、价值观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生的兴趣,也就促成了孩子志趣的发生。
学习兴趣的高级阶段是志趣,志趣会让孩子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人生进取的方向,从而奠定一生中成功的基石。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都应该致力于让教育的有趣发展到志趣的阶段。当一个孩子有了志趣,有了梦想,他就有了内驱力,我们的教育自然就是有效的,甚至可以说是足够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