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经 杂谈

做个好家长需要掌控好时间

2022-12-02 16:50

摘要:每天鸡飞蛋打是常态,如何忙中偷闲偶尔优雅,那必须要学会一个高超的本领——掌控时间。

我是谁?我是女儿(或者儿子),我是学生,我是休闲者,我是公民,我是工作者,我还是孩子的母亲(或者父亲)。著名职业生涯规划大师舒伯(Donald E. Super)在他的生涯彩虹图中,绘制出人在一生发展中,随年龄的增长扮演的以上六种不同角色。对于大多数家长而言,基本和我一样,六者俱全。每天鸡飞蛋打是常态,如何忙中偷闲偶尔优雅,那必须要学会一个高超的本领——掌控时间。

第一招:记录时间

以一天24小时为例,做一个Excel表格,纵向4列,横向48行,每行是半小时间隔。当我做完表格,把时间填满第一列时,刹那间意识到一句经典的名言是如此的正确:时间是最公平的也是最稀缺的资源。一天只有24个小时,一天只有1440分钟。不管我是谁,你有多么与众不同,我们此刻就是平等的,我们能支配的时间都是相同的。

然后我就盯着这48行的表格开始了精打细算:先把必须做的事情填进去,一是工作保障8小时,这是必须的底线要求,否则“工作者”身份难保了。其次对我来说必须是睡好8小时,中午再小憩半小时,以保障下午精力充沛。三是留出时间用于一日三餐,加上早晚餐需要自己动手,总计是3小时又没了。这么掐指一算24小时里19.5小时名花已有主。至此我的“女儿、妈妈、休闲者、公民”几种角色只能挤在剩下的4.5小时里,还哪有时间刷抖音泡韩剧,正事儿还忙不过来呢,这么珍贵的时间总是要用在我们认为重要的事情上。对我来说重要的事还有读书和跑步,加起来总是要占用1.5小时。还有3小时只能分给陪孩子1小时,做家务、去超市、交通等零碎的事,2小时内完成。

第二招:要事先行

基于生涯彩虹图中的六个角色,我们需要明确什么事情对自己重要,什么事情不重要,明白自己每一个阶段到底要什么。《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最经典最著名的四象限法则会惊醒和教会我们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如何选择。

第一象限——重要紧急的事情:对大多数人而言这个象限总是被填得满满的,也是感觉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实则自己是一个拖延症患者。因为很多事是被自己拖到了火上房的地步。第二象限是最优秀的,知道轻重缓急的人,会按照一天24小时合理规划,每周每个月都持之以恒。以读书为例,谁都知道重要,那就需要每天排出半小时来,即使一天看10页,一年下来也可以至少看完10本书。这就是在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这样的人有长远目标,知道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往哪里去,有使命愿景和自己坚守的价值观,超级自律。第三象限——紧急不重要,总是把时间花在这里的人常常比较被动。别人说三缺一,他放下孩子就走人,这就是做对别人或许重要对自己一点意义都没有的事情。第四象限——既不重要也不紧急,休闲娱乐都属于这一项,需要有时间限制,达到放松自我即可。如果一进门就钻进屋里玩游戏,饭也不吃觉也不睡,这样的人丝毫自控力都没有,享受此刻的满足不问将来,也不知道自己还有其他五种角色的责任要履行。

任何一个人都需要明确自己的角色,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都需要平衡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每个星期为每个关键角色确立要达到的目标,并作出具体的日程安排。以一个星期为单位计划生活,通过审视自己的主要角色而让自己保持清醒,经常想到自己内心深处的价值观。也要记住歌德这句话:“重要之事决不可受芝麻绿豆小事牵绊。”

要事第一还有一个效能问题要讲,那就是利用你精力充沛、思维活跃的时间来处理重要事情。比如上午8点到11点三个小时全力以赴工作,等到中午吃饭路上再统一回复不是很紧急的短信、电话等。还有就是预留“余闲”,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塑造生活,比如我的目标是身体健康,那跑步的半小时就要千方百计地被挤出来。

第三招:全身心投入家庭

有一个犹太寓言,说人一旦立业成家有了孩子就如同驴子般背着沉重包袱拼命地干活,然后像狗一样认认真真守护着他的孩子,吃光他们碗里剩下的食物。当老的时候,又像猴子一样,扮演小丑逗乐孙子们。可见,古今中外的成年人在扮演“家长”这个角色上从来都是尽职尽责的。先不说老了以后,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都能够意识到:孩子是否拥有童年的快乐记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高效而有质量的陪伴。按照之前24小时的精打细算,一个有工作的父母每天留给孩子的时间也就是1个小时。就这么一点时间怎么能做到高效陪伴呢?

最重要的就是要全身心投入,只要是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就一定排除一切干扰,放下手机停止工作,把自己全部交给对面的孩子,哪怕只是早上在床上和孩子疯闹几分钟、只是在一起吃一顿晚餐,都可以让一家人尽情享受这短暂的美好时刻。研究发现,经常与家人一起吃晚餐的孩子通常不会从事风险较大的活动。要抓住始终都存在的机会,哪怕就是早晨孩子爬进你的被窝和你读一个小故事,你也要全力以赴地关注他。

幸福是一种选择,培养对美好时刻的关注是一种技能,要有意识去寻找积极事件,处处留心当下,将快乐带到家庭中的每一个角落,带给家里的每一个人。

作者:李浩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