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经 杂谈

智能时代的教育,学什么与怎么教?

2022-08-11 11:03 教育信息化100人

摘要: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转型发展,重塑教育生态,必然要解答和回应以下两个重要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面向未来的学校教育,学生究竟应该学什么?第二个问题是面向未来的学校教育,教师究竟应该怎么教?

在第九届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上,华南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焦建利作专题演讲。

焦教授回顾了人工智能三次发展浪潮对我们学习、生活和工作产生的深远影响,激发与会者重新思考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学生应该学什么,教师应该怎么教。

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不仅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也在推动教育生态的快速转型。这倒逼全球的教育工作者,重新思考未来教育的逻辑起点,即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哪些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知识和能力?教师应该如何主动更新教学理念,以超常的思维谋划未来智慧教学,以适应和引领未来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人工智能加速推动工作、生活和学习方式变革

当前,人工智能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方式,推动人类社会加快迈进智能时代。从无人驾驶到翻译机,从机器人诊断助理到无人值守银行,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岗位被机器人替代。如,车载电子导航系统代替了传统的纸质地图;又如,特斯拉超级工厂全自动生产线,全程由机器人独立完成。在这技术迅猛发展,技术无处不在的社会,越来越多的知识外包给了移动学习终端和互联网,人们正变得越来越群体性无知。美国的作家威廉·庞德斯通在《知识大迁徙》这本书,提到“达克效应”和“回音壁效应”表明,身处技术丰富环境中,大数据、人工智能、计算机通过“数字画像”,精准刻画了人们的行为特征和行为习惯。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转型发展,重塑教育生态,必然要解答和回应以下两个重要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面向未来的学校教育,学生究竟应该学什么?第二个问题是面向未来的学校教育,教师究竟应该怎么教?

面向未来的学校教育,学生究竟应该学什么?

未来社会对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类型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学校教育不断变革才能适应社会要求的不断变化,才能为学生奠定成功和幸福的基础。当下,教育的形态已经从以教为重心向以学为重心转移;教育的内容也正从以知识体系为主线的学科教育为主,向以核心素养为主导的问题解决为主转型。

2018年,我国提出了既具有国际视野又体现中国特色的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包括文化理解与传承(Culture Competency)、审辩思维(Critical Thinking)、创新(Creativity)、沟通(Communication)、合作(Collaboration)。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的贺词中指出,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重要使命是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高端人才。

或许在未来的教育中,学生不仅要学习和掌握不断进化、迭代、有价值的知识,包括知识型类型、程序型知识以及方法型知识等;更为关键的是,迈向智能时代,提升数字素养迫在眉睫,只有丰富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内涵,培育数字素养,方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社会挑战。

面向未来的学校教育,教师究竟应该怎么教?

人工智能专家李开复在其合著的《AI:2041》这本书中预测了未来的生活图景。这本书对教师怎么教,在哪教也有一定的启发。他指出,未来的学习空间不仅是物理环境,更是一个用数字技术搭建的虚拟世界,比如元宇宙。在虚拟的数字世界,人们通过人工智能看到很多技术图景,如自动化系统、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实时表情分析等等,新技术正在重塑我们的教育空间。

在人人能学、时时可学、处处皆学的泛在教育时代,今天全球的教师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即每一位教师都必须用技术武装自己,成为技术派教师,用技术激活教学活力。

一是教师要主动更新知识结构。教师既要具备学科内容知识、教学法知识等实践性知识结构之外,还要具备技术知识。

二是教师要积极变革教学模式。目前较为前沿的未来课堂教学研究,研究由本地教师、远程教师和机器人教师如何协同开展联合教学,这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模式,以适应未来的智慧教学,培养智慧型人才。

三是教师要自主唤醒生命自觉。未来,技术更会改变学校,改变教育,改变教师。但是,对于一名主动唤醒生命自觉的践行者而言,唤醒自身的价值追求,自主发展自我,引领学生成长,这是人工智能所不能代替的。

作者 | 焦建利,系华南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