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经 杂谈

看懂一所学校,就看这“三张表”

2022-08-08 10:11 教育思想网

摘要:第一,生命健康不可突破;第二,权利和人格不可突破;第三,个性和自主性不可突破。

校长要坚守住办学底线

才有更多的创新

我当校长的时候,觉得老师们也好,学校也好,都希望有很多新鲜的经验,新鲜的教育教学方法,那么它有没有底线,有没有方向?我希望学校非常民主,希望老师们有很多创新,有很多经验。但是,办学就要守住底线、端正方向。

当时,我制定了三条底线标准:第一,生命健康不可突破;第二,权利和人格不可突破;第三,个性和自主性不可突破。

这三条底线原则就是想告诉你,你可以用各种方法,但不能伤害学生的健康;你可以用各种方式,但不能侮辱孩子的权利和人格;当然孩子们也有很多自主成长的机会是不可剥夺的,他们的个性,他们的自主性、差异性、发展性是非常重要的。

谈到学校的时间,在所有的教育资源当中,时间资源可以排在首位。如何支配学校的时间和空间,对于办学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每天上课的时间到底有多少?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课表,我也不知道是哪家创造的,上午5节、下午4节、晚上4节,我把这种课表称之为“极限型课表”。也就是说,你把所有孩子们“睁眼”的时间都放在教室里了。

孩子们除了上课,还有别的需求,有休息的需求,有睡眠的需求,还有自由的需求。因此,在学校里边该如何支配时间,其实是非常考验每一个办学者的。

用三张表来看懂一所学校

第一张表是学校的校历表,看你这一学期、一学年的时间是怎么安排的;第二张表是作息表,看你家孩子几点钟起床,几点钟睡觉,中间的时间怎么分配;第三张表就是课程表

为什么说这三张表就能看懂一所学校?

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从学校的课表里,你可以看到权重在哪里,什么东西占的分最多,什么东西占的时间最多,什么东西没有了。你可以看到背后办学的理念和方向。

比如说,一个小学生和一个初中生或者高中生,他们的作息时间表应该是一样的吗?现在中小学的课表几乎都是一样的,几点钟上学、几点钟放学都没有差别。而且我们的作息时间表里边,可以看到孩子们时间的衔接是非常紧的,有人说,学校里的孩子们是世界上最忙碌的人。这样一个时间安排,最后会带来什么?

国外很多人都关注时间对孩子们学习的影响,关注时间分配对健康的影响。在100年前,美国公立学校体制刚刚建立的时候,就有人对他们的学习时间做过调查。

19世纪早期,美国推行一种“卡内基学时”,即每一个卡内基单位代表120小时的学时,用以强化学习时间。当时,很多专业人士表示担忧,认为过多的课时、过度的学习会对孩子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调查之后,有人发表了一个报告说“过度增加学生的上课时间会影响孩子们的健康”。后来,这个“卡内基学时”就被取消了,学校开始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上课时间。

我们国家孩子的学习时间,在全世界范围内来说都是很长的,全年大概有220天(不算额外加课),而欧美大部分国家孩子的学习时间在180天甚至小于180天。这个时间的长短,对孩子们的健康的影响,是值得大家关注的。

学校的学习时间

到底占用多少是合理

上世纪60、70年代,美国在调查国家处在危机中、教育存在问题的时候,“学校的学习时间,上课的学习时间到底占用多少是合理”成为了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一个维度,一个指标。

学校时间不是一个简单的分配问题,这里边有很大的学问,当时美国人写了一本调查报告,《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用大量篇幅说到了学校的时间问题。

当时美国的一堂课的教学时间大概多少?这本书认为比较好的学校是27分钟。当然一堂课到底多少分钟,我们不可能下一个简单结论,或者套用一个简单标准,因为上课的目标不一样,课型不一样,学科不一样,时间分配就不一样。

但是,决定一堂课的重要标准,是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性。我们国家的课堂上,有效的教学时间是多少?是不是我们用了大量时间,效果却并不好,反而造成了不良的后果。

孩子们的不良学习习惯

是在做作业的时候养成的

用的时间多,教学的效果就一定好?用的学习时间多,学习的结果就一定会好?比如说,中国学生的作业时间,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比较多的。但是,繁冗的作业也是造成现在孩子们诸多不良习惯的诱因之一,是造成精神和生理负担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留作业是教师天然的、合理的权利,不留作业就下不了课。而且每个留作业的人都是自顾自,结果所有学科加在一起,孩子做作业的时间就非常多。殊不知,学生回家做作业的时候,也是他们养成习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那是他们在自由、自觉的状态下来进行的,不像上课。

据我所知,现在孩子们大量不良的学习习惯,都是在做作业的时候养成的。每天写不完的作业,孩子们非常厌倦,他的学习兴趣在做作业的时候降到最低。很多孩子在家里做作业的时候,东摸摸西看看,拖拖拉拉,神不守舍,注意力严重丧失。可是,老师看到的只是纸面上的成绩,或者简单的对与错,没有看到孩子们背后的学习习惯和成长过程。

因此,我建议要从更专业的角度、更整体的高度、更系统的维度来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和判断,并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

最近大家流行说“精神内耗”,其实现在整个教育都处于“内耗”中。由于应试的关系,由于优质资源不均衡的关系,很难缓解孩子们的竞争压力、排名压力、学习压力。再加上现在招生过程中的各种特权,那些掐尖、抢生源等现象的存在,整个社会都处在很大的压力之下,一环套一环,哪一环的压力都不小,都很难从整体、系统“内卷化”“内耗化”中解脱出来。

作者康健,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曾任北大附中校长、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