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国内外

张卓玉:新课标即将出台,有这四大核心内容

2022-01-22 10:04 中小学老师参考

摘要:现在很多教学内容缺少与学生兴趣、爱好、生活、成长的关联;教学方式缺少对学生好奇心、探究欲、成就感的关注。

本文来源于海南省教育学会2021年度学术年会,节选自张卓玉《双减背景下的质量提升:机遇与挑战》的主题分享。

张卓玉,教育部基础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中考命题改革专家组副组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我们走访了很多地方,对新高考、新课标、新课程做了调研,发现在真正落实中确实存在许多问题。目前,教育部正在紧锣密鼓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根据新课标修改,2022年小学初中的教材都要使用新课标背景下的新教材,这应该是历史时期的新话题。

落实新课标,就不得不谈谈学生作业负担。

在分析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构成中,我们发现,现在很多教学内容缺少与学生兴趣、爱好、生活、成长的关联;教学方式缺少对学生好奇心、探究欲、成就感的关注。教学内容不管多与少,学生都不感兴趣,会觉得是一种负担。学生进了学校、进了课堂,就感觉是在受罪,没有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新课标的落实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双减的治本之策,在于改变教学内容与方法,增加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变学业负担为学习享受。我认为这是最本质的办法。

一定要通过改变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学习的内在动作,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

要实现这个目的,就是要通过新课标,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新课标这个话题太大了,我今天简单从四个核心概念,谈谈把握新课标的关键内容、价值追求。四大关键概念包括大观念、大任务、真实性、实践性。

(一)大观念

1、大观念的核心是关注碎片、零散知识背后的结构、联系、规律。现在的教学太碎片化,太零散化了,要通过零散的知识来看背后的结构、联系和规律。

2、追求知识能力的应用和迁移。只要是观念上的东西,就有应用和迁移的可能。如果是停留在碎片上的知识点,就很难有根本性的迁移。

3、大观念追求的是知识能力、道德价值和力量升华。这一点太重要了,如何让学生把知识和能力转变为一种价值观和力量,就是大观念所要追求的东西。

培根有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我认为不一定,如果知识没有通过深化,就不可能直接转化为力量,只有转化为学生的价值观念、追求,知识才能变成力量。

(二)大任务

有了大观念就有大任务,大任务是大观念的承载体,所以大单元教学应运而生,将来小学、初中的教学改革也会是走向大单元、大任务、大观念的路子。

什么是大任务?

1)将学习内容统整在一件事,一个问题,一项任务中。

我们要求学生学习的内容很多,知识点也好,技能点也好等等,要想方设法地把一个环节,一个单元,及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点统整在一件事情或一个任务中,这是老师备课中的首要工作,即能够用大任务囊括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2)在完成任务中学习,做中学。

不是老师一直讲,不是学生一直做作业,而是根据老师锁定的大任务,学生在完成大任务的过程中,把该学该记该理解的都完成。相应地,大任务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提出了新的要求。

3)学习结果的可视化、共享化:一件作品,一个成果。

大任务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结果不是简单地做作业,尤其是辅助性作业,学生学习结果是可视化、共享化的作品或者成果,能够分享,能够交流。

(三)真实性

请大家高度关注,真实性是未来很长一段时期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高中课程标准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修订,要求在过程中追求真实性,主要有三点:

1)增加学习内容与学习过程的情境性。(既在,且为,境况,事件,问题)

有情境化考试的原因就是情境化学习,要增加内容和过程的情境性。学生的学习是基于情境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也是为了解决境况,为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而学。

2)建立真实生活与学科知识的连接,以连接点为学习点。

教材、课标,所呈现的是知识的逻辑。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给知识的逻辑体系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的逻辑体系找到一个连接点,以这个连接点作为学习的起点,就能做到真实性。

3)像专家那样真实面对,真实思考,真实解决问题

不是虚假的,不是为了应试而学习,学生面对的是一个非常具体的真实性问题。

比如,语文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任务,下学期某礼拜要组织全校的运动会,同学们要为运动会制作广告标语、邀请函等,面对这些真实性的问题,学生会认真思考,不是写作业、写作文,而是基于真实的任务,去思考、设计。

(四)实践性

实践性和真实性是关联的,但是还不完全一样。

第一,根据任务需要而确定学习方式,而不只是听课、做题。

现在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构成只有两种,一个是听课,一个是做题,这是极其不正常的。学生的学习方式绝对不能等同于上课、听课、下课,应该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而选择相应的学习方式。

第二,增加实践活动,新课标中涵盖了创造、观察、考察、实验、调研、设计、策划、制作、观赏、阅读、创作等这些行为动词。

它要求的是学生动起来,而不是抬起头来听或者趴在桌子上做作业,做题,让学生经历实实在在的过程,有了实践活动才能完成学习的活动。落实课程标准,就是要把这些实践性活动真正落在实处。第三,提高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水平:量现,支架,评价。

我们的老师更擅长自己讲,也擅长给学生布置作业,却不擅长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制作、实验、调研等等。所以,我们当前的任务是老师要学会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如量现的指点,支架的研发,对学生各类的评价。

第四,改进命题理念,怎么学就怎么考。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要让一线的老师做到以上几点,前提是通过考试导向,考试不考,老师很难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积极性这样去做。在改进教学方法的时候,连带的改革就是改进考试命题,包括期末考试、期中考试、中考高考,命题改革怎么改,基本的原则是平时要求学生怎么学,考试时就应该怎么考。

我们要求学生大量读书,考试的时候就要考阅读;要求学生做实验,考试的时候就要考学生会不会做实验,比如老师根据情景设计一种物理实验的方案,可以让学生评价这种实验方案的问题是什么,怎么改变等等。

一定要基于怎么学就怎么考。现在有些人感觉到考试和学习两回事,这是没有深入研究考题的直观体现。

实际上如果真正研究考试,都要想办法把平时做的实践活动转化成为纸笔考试的评价中。现在某些省市的中考命题已经做得非常好,国际上的PISA测试,IB国际文凭测试,他们都做了非常好的尝试。

我非常希望老师们能够真的解放思想,能在命题改革上做一些文章,用先进的理念去推进教育教学的改革。

总之,落实新课程标准,很难也很复杂,这个话题也很大,核心是关注大观念、大任务、真实性、实践性这四大核心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