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新红色经典影视剧,这些高分作文素材值得考前看一遍!
摘要:“新红色经典”是在新主流框架下,立足当下,以新历史观、新价值观,再造经典形象,完成对红色文本的影视书写。近两年红色经典影视作品层出不穷,语文试题中总是能看到英雄伟人的身影及留给我们的精神。本文为大家整理了5个热门影视剧及相关的作文素材、人物介绍。
“新红色经典”是在新主流框架下,立足当下,以新历史观、新价值观,再造经典形象,完成对红色文本的影视书写。近两年红色经典影视作品层出不穷,语文试题中总是能看到英雄伟人的身影及留给我们的精神。本文为大家整理了5个热门影视剧及相关的作文素材、人物介绍。
01
长津湖
71年前,朝鲜长津湖,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寒严酷环境下奋勇作战,东线作战部队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一路追击,扭转了战场态势,打出了军威国威;71年后,这段历史被改编成电影《长津湖》。
(一)高考角度:崇敬英雄,青春奉献。《长津湖》被专家称为新时代战争影片标杆之作。它以恢弘的笔调,史诗般地呈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讲述了一个志愿军连队在极度严酷环境下坚守阵地,奋勇杀敌的感人故事,塑造了将青春、热血与生命化作守护祖国的铜墙铁壁的志愿军战士的英雄群像。饰演男主角的吴京说:“影片中有一句台词:‘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我们的后辈就不用打了。’这凝聚了先辈们的心声。”抗美援朝战争的目的就是为了保家卫国,保卫人民的胜利果实。影片传递出的精神和信仰,就是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我们的军队才能激发出无往而不胜的强大力量,战胜强敌。观众通过影片也记住了这些为了后辈而牺牲的先烈。(人民网)
(二)高考角度:奋进力量,伟大使命,民族复兴。纪念,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是为了不忘英烈们的追求与遗志,不忘他们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伟大牺牲,不忘他们用热血与赤诚铸就的崇高精神。今天,我们正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信心和能力。传承英烈精神,汲取奋进力量,书写新的恢宏英雄史诗,正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伟大使命。(人民网)
(三)高考角度:致敬英雄,奋斗为国。《长津湖》电影海报上的这几个字,就已经点燃很多人的泪点。这是对英烈的崇尚,是对英灵的致敬,更是对抗美援朝这一“立国之战”的不忘。对于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而言,在“内卷”“佛系”“躺平”等字眼流行的今天,观看一场主旋律电影,不仅是一次振奋人心的文化体验,也是让整个国庆假期“燃起来”的重要载体。中国在百年之间发生了巨变,在这个长河之中,国庆假期的繁华如斯正是其中一个精彩的“浓缩”。当更多人在电影院的光影叙事中看懂了我们如何从“筚路蓝缕”走到“玉汝于成”,我们更会对“国庆”二字有触动内心的震撼与共鸣。(光明网)
《长津湖》告诉我们什么
八一时评 陈海锋
近日,电影《长津湖》在人们的期待中上映了。
千里刀光影,万里赴戎机。电影《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之战为背景,讲述了志愿军7连官兵为了争取胜利,用青春和热血捍卫军人荣耀的感人故事。
长津湖战役是中国“钢铁军人”与美国“钢铁部队”的较量,结果“气多”战胜了“钢多”。连长伍千里、指导员梅生、狙击手平河、炮兵排长“雷公”、火力排排长余从戎、战士伍万里……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志愿军官兵英勇无畏、浴血奋战,用血肉之躯、无畏斗志、胜战智慧、牺牲奉献展示了“最可爱的人”的壮美形象,彰显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书写了中国军人不可战胜的英雄传奇。
透过影片,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71年前长津湖之战的残酷与伟大、牺牲与不朽。1950年10月底,长津湖地区遭遇50年不遇的严寒,白天气温零下20多摄氏度。参加长津湖战役的志愿军,大部分是从华东调来的部队。由于紧急入朝,有的官兵连过冬的服装都未换上,大部分官兵穿着华东地区的薄棉服(装1斤半棉花),充饥解渴的是冻成冰疙瘩的土豆和漫山遍野的冰雪。当时,志愿军第9兵团物资供应极其困难,平均下来每个班只有两三床棉被,夜间官兵们只能互相搂抱着取暖,有的人冻得耳朵一碰就掉。而美军不仅有军大衣、鸭绒袋,还有棉帐篷、热火炉、营养丰富的热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志愿军第9兵团全歼美军一个3191人的整建制团——“北极熊团”,打垮了美国王牌陆军第10军,迫使美军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
战后,人们才知道,志愿军战士在水门桥旁高地上埋伏的那一夜,温度低至零下54摄氏度,我军由此产生了一个震撼天地的英雄称谓——“冰雕连”。可以说,长津湖战役的胜利,是我军钢铁意志的胜利,是志愿军战斗精神的胜利。正如冻死的上海籍战士宋阿毛在一首诗中所表达的:“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经此一役,美军惊呼:“他们不再是同一批中国人了!”英国牛津大学战略学家罗伯特·奥内尔战后评价道:“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如果中国人没有于1950年11月在清长战场上稳执牛耳,此后的世界历史进程就一定不一样。”
不管是现实中的长津湖之战,还是艺术化的电影《长津湖》,都深刻地告诉我们:“没有冻不死的英雄,没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军人的荣耀。”的确,中国军人的荣耀永远不死、永远不可撼动。电影《长津湖》的历史顾问王树增认为:作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军面对的最大考验就是严酷的气候,“他们在没有完整御寒装备的情况下毅然奔赴战场,面对美军最强悍的部队,用血肉之躯作战,最终取得胜利,靠的是不怕强敌的民族风骨,是前赴后继的英雄主义精神,影片展现的正是这种精神,至今依旧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也正是无数英雄的血性拼杀,让侵略者懂得,“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昨天,志愿军官兵用热血和胜利,为中国军人赢得了荣耀。今天,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用顽强的作风、不屈的斗志、胜战的本领来捍卫军人的荣耀。
中国军人的荣耀不可撼动,不靠说,而靠做;不靠表态,而靠实力。当前,我国国家安全进入高风险、高承压期,战争风险现实存在,对我军有效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捍卫中国军人的荣耀,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努力锻造打赢制胜的硬核能力,保持全时待战、随时能战的高度戒备状态,确保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切实以更强大的能力、更可靠的手段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长津湖》:冰雪埋忠骨,历史有温度
扬子晚报
《长津湖》穿越时空而来,把71年前冰天雪地里的一场硬仗呈现在当代观众面前:零下40度的极寒天气下,飞机追迫、子弹横扫、炮火连天、到处血肉横飞、各种断肢残腿……但看完之后的感觉,却如烈日当空、热血沸腾。倒在冰雪之中的战士,终将长留于一个民族的内心,这,便是历史的温度。
这是一场不得不打的仗,如毛泽东所言“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是新成立的共和国站立于世界之林的必然之战。战争戏,是《长津湖》最重磅的看点。影片结构宏大、立体、多维,覆盖战略、战术、战役全视角,以入朝遇袭、遭遇战、长津湖大战的三幕式展开,火力轰炸四处开花、乱石滩战士们被残忍扫射、近身肉搏战、总攻大场面……无一不令人血脉贲张,带来极具逼迫感的视觉冲击。
战争戏的燃,是为了表现钢铁意志下的必胜信念。炼狱一般的生存环境中,极度饥饿、疲乏、寒冷之下,一次次遭遇坦克战、阵地战、歼灭战、肉搏战……志愿军死战到底、视死如归。片末,为伏击敌军而冻成冰雕的战士群像甚至连敌军首领都大受震撼、深深敬礼。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他们一次次无畏冲锋又让他们甘愿“冰雪埋骨”?这部片子,首先解决了一个价值观的问题。
藉由片中人的口,道出了“为什么而打”的原因:一是才给咱分了土地,有人又要抢走咱们的,这个不能忍;二是我们这一代把仗打完了,下一代就可以不打仗了。片中,梅生看着女儿的照片说:“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我们的下一代要打”;伍千里对伍万里殷殷期许:“我和大哥把仗打完了,你就不用打仗了。”说的都是同一个道理:战争不是赴死的,是为了更好地活下去。片中用如诗如画的笔触展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江南水乡“江枫渔火”的平静美妙,都是为了衬托军人出征的必胜决心。“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家国情怀,是中国人亘古不变的价值追求。
71年前的战士来到我们面前,却有着可感可触的温度,这温度,来自于人情味。那些冲锋陷阵威震敌方的、表现出撼人气魄的,其实也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伍千里是英雄,却也是千千万万农民的典型代表。外表刚强内心柔软的他,劝说雷公战争结束后跟自己回家,说个媳妇;最大的愿望是“带万里回家,盖房子,再给他说个媳妇”……都是很朴素的农民理想。片中有个小情节很动人:伍千里数次把弟弟伍万里的脸弄成包子脸。对于不听话的弟弟跟来部队,他的希望也只是雷公“教他怎么活下去”而已。这一些,都让细腻猛男伍千里显得如邻家哥哥一般可亲,突破了以往“战狼”式的表演。
片中每一个人物都有成长,尤其以四字弟弟的成长最为显著。一开始,他是又黑又脏、眼睛里冒火的野孩子。然后,他是不听命令的新兵蛋子,接着,他目睹身边的战友被炸死,历经战场上的肉搏战、百发百中的手榴战……被战争的巨轮碾压过,经历了生死蜕变之后,他一步步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战士……而这个过程中,无处不在的情感温度十分暖人。梅生、余从戎、雷公、平河……一个个人物,丰满生动;父母情、兄弟情、师徒情、战友情……这一部纯粹的男人戏,聚集如此密集的情愫,非常动人。
难得的是,片中对敌军的刻画也并不呆板。除了压倒性的装备优势,他们也表现出了顽强的战斗精神,陆战一师师长最后关头下令直升机运走伤员,自己带队冒险从陆路撤退,中级军官也大多能够身先士卒;美军士兵也在憧憬战争结束后“你到我家来看看”……敌人也有人情味,影片的情感浓度才更具说服力。
作为国产电影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战争片,筹备7年之久、拍摄近200天、总调动达9万人次的《长津湖》既绚丽壮美、阔大深沉,又细腻活泼、张弛有度。这是一部史诗级手法、全景式展示的壮阔巨制。血肉和钢铁交织,完成情感和视觉奇观的共振。而最后完成对观众的心灵震撼的,还是这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值得一提的是,这支队伍是我志愿军第九兵团,1964年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讲述的就是这支纪律严明、战斗经验丰富的精锐之师。而伍千里所率领的钢七连,与《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等有着钢铁意志的“钢七连”,都出自编剧兰晓龙之手,可以说是完成了一个绵延有序的革命力量的架构与传承。保家卫国,他们,一直都在。历史,也终将铭记他们。
国产战争片,从《上甘岭》、《英雄儿女》到《高山下的花环》、《血战台儿庄》再到《集结号》、《八佰》、《金刚川》、《红海行动》、《战狼》等等,涌现了大量表现我热血中国男儿、扬我国威的佳作,但就影片的史诗气质、人物塑造的丰满度以及中国电影工业发展的水平而言,《长津湖》确实到了一个新高度。这也是71年前的故事为何能拍出时代精神的原因之所在。
02
功勋
电视剧《功勋》分为八个单元《能文能武李延年》《无名英雄于敏》《申纪兰的提案》《孙家栋的天路》《默默无闻张富清》《袁隆平的梦》《黄旭华的深潜》《屠呦呦的礼物》讲述8位功勋人物故事。
它以“国家叙事、时代表达”的艺术手法,用单元剧的形式,将首批八位功勋人物的人生华彩篇章与共和国命运串联起来,诠释了他们“忠诚、执着、朴实”的人生品格和献身祖国人民的崇高境界。
【素材片段】
1、“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 人民共和国70年基业上,镌刻着无数为家为国奋斗不已的名字。从“两弹一星”、国产航母等国之重器跃然于世,到杂交水稻、青蒿素等重大突破造福世人,再到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正因为有许许多多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的侠之大者,中国脊梁得以挺立,中国精神得以弘扬,中国富强得以厚积薄发。
2、“一切的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负重前行。”中国,何以傲立东方,以一个富强安定的大国影响世界?正是无数的人民肩负重任,以热血浇灌祖国。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在国家重任之下,国家秘密之前,隐姓埋名,与家人分隔30年。这30年,他都没有回过家,没能见到父亲的最后一面,却无法解释,只能默默一人忍受着家人的误解,怀着对家人的无限牵挂与思念,投身于核潜艇建设中,为祖国呕心沥血,从1958年一直到现在,93岁的黄旭华献出了一生,无怨无悔。我们能享受和平与安稳,正是有像黄老这样“赫赫无名”的奉献者,他们在祖国贫弱的年代,创造出了荫护万代的财富,用自己的坚挺的脊梁,给了整个民族以力量。
3、怀抱家国情怀,方成至善之人、栋梁之才。“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黄旭华如是。三十年未归家门,几十载隐姓埋名,黄旭华承受着离别之痛,却肩负核潜艇科研的重任。扎根荒岛,远离人烟,未见过核潜艇,研发更举步维艰,然黄旭华怀爱国之胸襟,秉家国之信念,以热烈情怀消解困难,终成“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再无青”之至善之人,终成“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之栋梁之才,大国脊梁铸就大国力量。
4、人生乐章里,爱国是最动人的音符;逐梦征程上,报国是最鲜艳的色彩。填补我国原子核理论空白的于敏,深藏功名、埋首奉献的张富清,创建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的袁隆平,推动老区经济建设和脱贫攻坚的申纪兰……这些爱国者的事迹说明,人生乐章里,爱国是最动人的音符;逐梦征程上,报国是最鲜艳的色彩。
5、于敏为氢弹研制隐姓埋名二十八载,张富清深藏功名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袁隆平数十年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什么他们的追求并不功利?因为他们胸怀祖国、志在四方。为什么他们的选择并不艰难?因为他们心有大我、至诚报国。
6、国之英者,时之楷模。“八一勋章”激荡强军征程,“改革先锋奖章”砥砺改革传奇,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英模人物褒奖工作,在全社会汇聚起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强大正能量。从那些心怀家国天下的先进人物身上,人们读懂了“始终把祖国和人民利益高高举过头顶”的爱国精神,感佩于“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奉献牺牲,历练着“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实干作风,找到了养浩然之气、立鸿鹄之志、成不朽之业的精神力量。“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向先锋看齐,向英雄学习,筑起的将是永不流失的精神钙质。
7、新中国72年,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前赴后继,在民族复兴之路上筚路蓝缕、勇立潮头,继续奉献担当、舍我其谁。他们是两弹元勋邓稼先、铁人王进喜、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以及仍在为世界粮食供给、人类健康事业埋头田间、实验室的袁隆平、屠呦呦。他们还是毕生扎根大漠的敦煌文化守护者樊锦诗,归国任教振兴新中国羽毛球事业的王文教,为民族团结赤诚奉献的都贵玛。他们的身影其实离我们不远:有为民服务、勤政务实的基层党员干部,王有德在林业战线工作几十年,带领职工推进防沙治沙,有效阻止毛乌素沙漠的南移和西扩,并为各地提供了宝贵经验;有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人民警察,艾热提·马木提在搜捕公安部A级逃犯时遇自杀式爆炸袭击,身负重伤,经全力抢救无效,壮烈牺牲;有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岗位的默默奉献者,布茹玛汗·毛勒朵长期扎根边疆,50多年来,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冬古拉玛边防线上巡边护边;……
8、国家因英雄辈出而强大,民族因精神挺立而兴旺,社会因正气浩荡而温暖,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儿女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这股精神力量,构成了一个人养浩然之气、立鸿鹄之志、成不朽之业的动力源泉。因此,身为时代青年,应该心怀拳拳爱国心和殷殷报国情。
【人物素材】
1、《能文能武李延年》——聚焦战斗英雄抗美援朝
2、《无名英雄于敏》——投身国防安全事业
毅然服从国家需要,一张书桌,一把计算尺,一块黑板,隐姓埋名28载,从零开始探索氢弹理论研究,与时间赛跑,守护国防安全。
3、《张富清的平凡人生》——扎根基层,深藏功名默默奉献
张富清转业后,60多年深藏功名坚守初心,默默无闻扎根基层服务百姓的平凡一生,抒写了一个英雄人物朴实纯粹、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
在剧中的故事里,我们不仅读懂了一位老党员的信仰的力量,还读懂了他为国奉献背后的亲情故事,读懂了他的平凡和伟大。在革命战争年代,他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冲锋在前,成为战斗英雄,功勋卓著;在和平时期,他服从大局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地方奉献,一干就是一辈子。从此,他将赫赫战功深埋心底,只字不提,甚至连儿女也不知情,也从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老党员张富清,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何为信仰。
4、《黄旭华的深潜》——我国自主研发核潜艇的艰辛之路
自主研发核潜艇充满荆棘,为了实现它,黄旭华默默工作六十多年,一心扑在核潜艇事业上,三十年没回过老家探亲,错过了见父亲最后一面的机会。从1958年初开始核潜艇研发,到1988年深潜实验成功,30年间,黄旭华“深潜”在人生大海中,终生报国不言悔。
“我们的目标,是大海深处!”说着容易,做着难。在别人都放弃时,黄旭华一边养猪,一边熬夜做研究,终于在1964年研制出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然后从1970年到1981年,核潜艇从试航到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又经过了11年……1988年,“中国核潜艇之父” 黄旭华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并获得圆满成功,至此,距离他离开自己的妻子儿女,告别自己的父母,已经过去了30年!他大爱无私的奉献精神,我辈当以他为榜样!
5、《申纪兰的提案》——倡导推动“男女同工同酬”
6、《孙家栋的天路》——中国科学家永不言弃的精神以无数次的试验失败为切入点,展现以孙家栋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永不言弃的探索精神。他凭借一腔热血,打破重重桎梏,从事航天工作60余年,主持研制了45颗卫星,将中国航天的触角伸向更遥远的太空。
7、《屠呦呦的礼物》——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青蒿素
人物简介:
屠呦呦,女,1930年生,汉族,浙江宁波人,中共党员,药学家。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1955年毕业后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屠呦呦为主的团队,因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该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第一位获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2017年1月9日获2016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屠呦呦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屠呦呦“共和国勋章” 。
8、《袁隆平的梦》——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袁隆平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的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为了实现这两个梦,他把自己放逐在杂交水稻田,完成千千万万次稻田实验。
人物简介:袁隆平(1930年—2021年5月22日) ,男,汉族,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00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 。
美好的事物越是来得理所当然,我们越需要知道,英雄甘于无名的用意。
《功勋》的海报上,有这样一句话: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你会发现,将八个篇章按照顺序串联起来,还可以看到中国发展的脉络。
它在以小的完整,构成一个大的完整,这种形式就是一场不会熄灭的星星之火,在致敬每一个理想者的付出。
从李延年、于敏等人,再到屠呦呦、袁隆平,从建国初期的抗美援朝战争,为了核平衡的氢弹研究,再到解决人民的卫生健康与温饱问题。
是他们不畏艰难,舍小家为大家,才有了我们的“大国盾牌”。
03
觉醒年代
《觉醒年代》它将镜头对准了1915年-1921年期间那群以救国为己任的年轻人,再现了一百年前一群热血青年追求真理、为改变中国命运而奋斗的澎湃岁月。
剧中,百余年前的青年人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经坎坷而一往无前;剧外,今天的青年也被革命历史题材触动,为前辈的峥嵘往事动容。如一名年轻观众所言: “国难当头时青年当自强,现在和未来吾辈也更要永远自强!《觉醒年代》也许正在改变我的人生选择。”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道路。陈独秀、李大钊、宋运辉、马得福……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背景,但风华正茂的他们都有为国家干事业、为人民谋幸福的志向。年轻的观众从这些人物身上看到的不仅是过去的历史,还有人生路上的坐标和向导。
如何避免虚度一生?如何绽放青春芳华?显然,如今的年轻人“爱上”的是优秀影视剧,更是蕴藏于其中的理想光辉。
(一)来时少年身,归去英雄魂
放眼如今,百年后的中国,脱胎换骨,繁荣昌盛,欣欣向荣。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的成功,让老百姓都吃上了热腾腾的大米饭,千万学习发出朗朗的读书声,如同一曲高歌,歌颂着中国的希望。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醒了。东方古国,泱泱华夏,正迈着阔步走向世界前列发出时代最强音。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百年前,丧权辱国的笔笔条约,因为落后,所以挨打,百年后,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讲话,因为这里是中国。
来时少年身,归去英雄魂,冷剑落龙华,热血绽桃花。一身正气赴法追求理想的少年,国难当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死不跪,以捍尊严。在没有炬火的黑暗里,以血肉之躯熔铸光亮化为热火,燃烧自己也灼伤了乱党,谦谦君子,傲然屹立,用骨气画下恢宏的一笔。对小家来说是无法弥补的悲痛,但对大国而言却是硬挺挺的脊梁!
一阵晚风吹过延乔路,车水马龙,霓虹灯闪,是否在某个不起眼的小角落里,两兄弟仍守护于此,保一方太平?乔年啃着刚买的包子嘟哝着馅料太少,延年在一旁认真钻研新一期的杂志埋怨鸣笛太吵......延乔路短相连于繁华大道,尽头便是烟火人间,尽头便是他们奢望的未来…
一条路铺不完你们的艰难岁月,一段话描不出你们的万分风骨。初踏此路,不明世故,再踏此路,感慨由衷。只愿朝阳永洒国土,不忘英雄鲜血满地。以凡人之躯,比肩神明,以凡人之力,书写传奇。因为你爱人人,所以人人都更爱你。身难存,魂永驻!
(二)带着光芒照亮人间路
我庆幸自己活在了一个和平的年代,没有身处枪林弹雨,没有炮轰连天,没有尸横遍野,没有傀儡乱世。我脚下的土地是让我每夜能安心入眠的保障,当五星红旗在蓝天飘扬,我就知道我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正保护着我。每一缕空气,每一粒米饭,每一口干净的水,都是曾经的他们所幻想而又不可及的,身负使命,为国为民,位卑未敢忘忧国。
最先在黑夜之中惊醒,带着光芒照亮人间路,却又带着热忱的心最先离去。晦涩难懂的理论,难以捉摸的思想,是他们毕生追求,是知识,是理想,是信念,是生命!历史书上短短几句,绘尽一生,白纸黑字,沁满希望和光明。没有人可以百毒不侵,但是热血却能融化恐惧,没有人是生来勇者,但责任催促上阵。若不是先生们以死卫国,我等又何能长存于世?
“我相信,一百年后的中国,它定会证实我今天的观点!”守常先生,百年后的中国,我替您看了,山河雄伟,科技腾越,天下安宁,百姓安居乐业,幼有所育,老有所养,而今盛世,如您所愿!
余光中先生有言“下次路过时,人间已无我,但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河流滚滚向东,民族意志永远向前,向着热腾腾的太阳。”
【人物素材】
1、陈独秀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现代中国思想启蒙的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新青年》上刊发的一篇篇文章让人血脉偾张、心潮澎湃。越来越多苦苦追求救国真理的青年人被《新青年》打开眼界。 身在湖南长沙的毛泽东买了一堆杂志,甚至花光了他的饭钱,但他称“吾有此书足矣”。
①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xíng)。②一手托着国格,一手托着公理,失掉了哪一个,都是对国家的犯罪。③天下的路是留给天下的人走的,有志者事竟成。④宇宙间之事理无穷,科学领土内之膏腴待辟者,正自广阔,青年勉乎哉?⑤他日中国文化之兴盛,必源于今日之文学革命!⑥天生我才,不敢担当,就是失职。⑦君去矣,甘将热血红青岛:吾来也,不许狂奴憾泰山。⑧我们就要做中国的普罗米修斯。不怕天罚,敢于盗火,为苦难的中国照亮前程。⑨无非就是断头流血嘛!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⑩假以时日,国泰民安了,我倒很乐意,在故纸堆里面安度晚年,那么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呀!
2、陈延年、陈乔年
共产党员陈延年、陈乔年为陈独秀之子。1917年,兄弟俩凭借自己的努力双双考入震旦大学(今复旦大学)。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1919年,陈乔年和陈延年一同赴法勤工俭学,经过刻苦的学习和实际斗争的锻炼,他们逐步抛弃了原来所信仰的无政府主义,转而接受了无产阶级的革命真理——马克思主义。他们毅然决然地以此为信仰,投身革命事业。陈延年坚持“不闲游、不看戏、不照相、不下馆子、不讲衣着、不作私交”的“六不”原则,一心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因其工作能力突出被誉为是“赋有特殊组织才能之人物”,有“共产党中的两广王”之美称。直至1927年,29岁的他在上海被捕,宁死不跪,被国民党反动派乱刀砍死,时年29岁。“我们的党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上生出来的,更不是从海外飞来的,而是在长期不断的革命斗争中、从困苦艰难的革命斗争中生长出来的、强大出来的。”陈延年1926年说的这句话,现在被印在了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纪念书签上。陈乔年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深受大哥陈延年的影响,生活简朴且意志刚强。和哥哥一样,他抱定“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的信念,尽心为党的事业奔走。1928年,陈乔年被捕,关押在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看守所,为了从陈乔年口中得到所需要的东西,敌人使用了各种残酷的刑罚,他虽然被敌人打得体无完肤,但没有泄露一点党的机密,牺牲时年仅26岁。
3、李大钊
1918年11月底,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在中央公园发表著名演讲《庶民的胜利》。次年,他在《新青年》发表长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920年起,李大钊在北大系统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现代政治问题……
①他们可以挡住天上的太阳,但是他们无法挡住民主的光芒。②虽千万人,吾往矣!——原文出自《孟子·公孙丑上》③主权才是国家最大的利益。④地球即成白首,吾人尚在青春,以吾人之青春,柔化地球之白首,虽老犹未老也。⑤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⑥道德是用来律己的,不是用来责人的。⑦当牛做马不是咱的命啊,命,得咱自己个儿定!⑧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们不爱,谁爱?⑨为了你们不再流离失所,人人都能当家作主,为了让中国的老百姓能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为了人人都受教育,少有所教、老有所依,为了中华民富国强,为了民族再造复兴,我愿意奋斗终生!
4、赵世炎
1915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中,念中学时曾参加过著名的“五四运动”,是当时师大附中学生运动的组织者。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与周恩来等一起创建了中共旅欧支部,他是主要领导人之一,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回国后,赵世炎领导了震惊中外的上海三次工人大罢工,成为当时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面对敌人的屠刀,赵世炎没有退却,继续坚持斗争,他说:“共产党就是战斗的党,没有战斗就没有了党,党存在一天就必须战斗一天,不愿意参加斗争,还算什么共产党员!”这年7月2日,因叛徒出卖,赵世炎不幸被捕,19日在上海枫林桥畔就义,年仅26岁。
5、缪伯英
缪伯英是电视剧中女学生易群先的原型。她出生于湖南长沙的书香门第。1919年,又以长沙地区考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1920年参加了由李大钊组织的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女党员。在这里,她与丈夫何孟雄相识,两人互敬互爱,为了共同的事业和理想努力工作,同志们称他们为“英”“雄”夫妇。
缪伯英是中国共产党具有较深理论修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干部,而且一直战斗在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和学生运动的第一线。30年的人生岁月一直在追求“光明的路”。
6、邓颖超
邓颖超同志一生追求真理。她少年时就立志救国,在天津读书期间曾发出“振起精神,谋国家之进步”的誓言。1919年,她投身五四爱国运动,同周恩来等人共同发起组织进步青年团体——觉悟社,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忱和坚定的革命精神。1925年3月,邓颖超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此后,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她都勇于探索、不懈奋斗,经受住各种艰难困苦的考验,始终保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表现出共产党人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社会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她是20世纪中国妇女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妇女的骄傲,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深受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觉醒年代》:致敬新文化先驱 (节选)
人民日报 尹鸿
电视剧用两代人的选择告诉我们,在那个中国即将被开除出地球“球籍”的时代,唯有壮士断腕、革故鼎新才是中国的出路。虽然,历史从来都不是按照人的主观意愿而发展的,历史的河道有许多人们无法控制的暗礁、逆流,但是我们不能用所谓后来的“正确性”去否定昨天先驱者的呕心沥血和前赴后继。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电视剧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创作态度,正是这种态度确立了电视剧的历史深度。
艺术深度、历史深度必然会为思想深度奠定基础。当胡适还停留在“新文化”“新人”的阶段,面临民族危亡的陈独秀在李大钊影响下,已经从启蒙之路急不可待地走上政治之路、政党之路,表现出对中国道路的不同选择。电视剧对人物命运的历史再现,深化了“中国道路”的思考。从全盘西化到中国国情,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从俄国道路到中国实践……电视剧呈现了中国第一代现代知识分子的救国思想以及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的求索之路。
传统与现代、启蒙与革命、政治与文化、救亡与图存、学术自由与民族兴亡、人道主义与阶级斗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自由解放与民主富强……所有这些一百多年来缠绕着中国人的问题,都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深入探讨。虽然并非所有的疑问都得到了最终解答,但它们对观众思想的冲击和激荡,依然体现了电视剧穿透百年的思想深度和强度。
从《山海情》到《觉醒年代》
年轻人为何爱上正剧?(节选)
澎湃新闻 李勤余
《大江大河2》里有改革者遭遇的重重阻力,《山海情》里有扶贫工作不被老百姓理解的辛酸,《觉醒年代》里也有早期革命领袖的幼稚和冲动。没有枯燥乏味的说教,没有简单粗暴的灌输,不回避曾经走过的弯路、不掩饰曾经遭遇的困难,这是上述影视剧的共同特点,也是它们能够牢牢抓住年轻观众的原因。影视剧创作范式的转变背后,是心态的成熟和文化的自信。今日中国的强大,早已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水平的发展上。
艺术是有社会本质的,文艺思想的创新和社会意识的成熟,是相辅相成的。当陈独秀的两个儿子登场时,许多年轻观众在弹幕里争相表达着对他们的钦佩,还主动补充历史资料,做起科普工作。“他们和我差不多大,已经做了那么多伟大的事”,这是屏幕上出现次数最多的弹幕。
谁说今天的年轻人只爱霸道总裁剧、爱情甜宠剧、古装玄幻剧?有内容、有思想的国产正剧,才是他们的“菜”。一批优秀主旋律影视剧的涌现,不仅有主创人员的功劳,更是对时代呼唤的有力回应。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道路。陈独秀、李大钊、宋运辉、马得福……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背景,但风华正茂的他们都有为国家干事业、为人民谋幸福的志向。年轻的观众从这些人物身上看到的不仅是过去的历史,还有人生路上的坐标和向导。
如何避免虚度一生?如何绽放青春芳华?显然,如今的年轻人“爱上”的是优秀影视剧,更是蕴藏于其中的理想光辉。
04
理想照耀中国
该剧以系列短剧的形式讲述了40个代表人物故事。记录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以来,不同历史时期共产党人用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托起整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感人故事。他们是党和国家重要历史瞬间的参与者,是照耀他人的能量、有理想信念的追梦人。他们把这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精神风貌传达给年轻一代,让理想之光成为照亮青年人前行的精神灯塔。
【模拟写作一】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青年人具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奋进的斗志,才能有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这就要求当代青年要争当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堪当大任的时代青年,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迎接漫漫征途。青年当理想照耀中国,是时代使命的需要。国家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是青年成长进步的舞台。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发展道路上会面临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和重大挑战。当代青年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奋勇向前的生力军,是记录当代精神风貌的印记,更是推动中华民族蓬勃发展的强劲动力,广大当代青年必须主动适应时代变化,融入新时代、胜任新使命、开创新未来。青年当理想照耀中国,是祖国建设的需要。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离不开广大当代青年的拼搏奉献,抗疫队伍中有你们的身影、航天工程中有你们的身影、脱贫攻坚中有你们的身影……一代代青年人,以蓬勃的朝气与顽强的斗志,以坚定信念和责任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了磅礴的青春力量,广大当代青年要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积极主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青年当理想照耀中国,是个人成长的需要。理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对个人而言,是否树立远大理想,是否立有鸿鹄之志,直接决定着青春的底色与分量。年轻代表着希望,年轻代表着未来,只有树立远大理想、有鸿鹄志向,才能向人生目标靶向发力,实现人生理想。广大青年要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融入日常的一举一动,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愿每个青年都坚定信念、面向未来、走向明天,“理想的火炬”将会永远照耀风华中国,照耀时代青年。
【模拟写作二】
近日,电视剧《理想照耀中国》高开炸走,剧中以不同时期的40组人物故事,记录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奋斗。动情的原型故事、细腻的情感演绎,平凡中的不平凡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直击人心。
致敬平凡,学习革命先驱“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不平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那个积贫羸弱的年代,“山太多,庙太少,到底哪座庙才能救中国”,无数仁人志士都在为中国寻找出路。少年时期的江流、陈望道与青年时期的江流、陈望道形成鲜明的对比,少年时期两人同时立下“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但在民族蒙难、百姓疾苦之时,江流却高喊“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言论,烧毁典籍,装疯卖傻。反观陈望道坚守信仰,全力以赴翻译《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为迷茫中挣扎破局的中国先进分子指引“光明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追寻理想信念的道路上布满荆棘,党员干部应学习革命先驱不怕困难,勇于在黑暗中寻找希望之光,在奋斗中镌刻红色信仰。
致敬平凡,学习人民群众“一句承诺,一生坚守”的不平凡。做出承诺很简单,遵守承诺却很漫长。张爵谦老人用一生的时光坚守对儿子的承诺,守护住我党最宝贵的资料。当白色恐怖笼罩在中国大地,张人亚不顾家人的安危、张爵谦冒着生命危险,把党的资料看得比天高、比命重,就是因为他们坚定地认为红色的中国一定会出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一定会实现。“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正是由张爵谦老人二十多年如一日的坚守,中共二大党章才得以留存下来,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回顾党百年奋斗历程,还有无数像张爵谦这样的人民群众,始终坚守初心和信仰,拥护着党的领导。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党员干部应坚持人民至上,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坚守初心朝着伟大梦想前进。
致敬平凡,学习幕后英雄“身居幕后,依然闪耀”的不平凡。十六载的默默奉献,284万次的被摔,陪练出20余位柔道世界冠军,铸造了青春岁月的荣耀勋章,锻造出顽强坚韧的精神脊梁。当知道进入国家队是作为女子柔道队的男陪练,永远没有机会走上柔道的擂台,刘磊磊失落过伤心过,但最后为了国家的荣誉,为了她们的金牌,他选择留下做一名陪练。陪练过程中刘磊磊为了不伤到参赛选手,伤了自己的胳膊;
为了不影响赛前训练,打了七针封闭,无私的付出让人潸然泪下。如果没有这些幕后英雄的付出和努力,再好的教练也很难培养出世界冠军为国争光。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不管是在台前还是幕后,党员干部应发扬幕后英雄无私奉献的精神,用实干造福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基层工作是平凡的,但是只要我们坚持爱岗敬业、坚持创新引领、坚持不忘初心,我们就能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在基层绽放绚烂的人生之花。抚今追昔,感慨平凡人生之璀璨;
继往开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依旧需要无数平凡的坚守。
青春正当时 不负好时代
来源:人民日报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既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的时代使命。在这样一个好时代,青年更应该砥砺奋进,不负时代机遇,不负青春时光。这是一个创造梦想、成就梦想的时代。“嫦娥”探月、“北斗”组网、“神舟”飞天、“天眼”巡空、“蛟龙”入海……这些大国重器的背后无不闪耀着青年的力量与智慧。新时代的舞台上处处刻印着青年奋斗的脚步,洋溢着青春火热的激情。无论你在祖国的哪个角落、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把理想和抱负熔铸在脚踏实地的前进征程中,当青年理想与历史使命同频共振,奏响的就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无奋斗,不青春。袁隆平23岁时立志解决水稻如何高产问题,北大退伍军人宋玺22岁时参与亚丁湾护航,国家短道速滑队运动员武大靖24岁时打破世界纪录……奋斗者们光鲜亮丽的成功背后都有着默默付出的无悔青春。在抗疫一线,他们与病毒生死较量;在偏远乡村,他们与村民共奔富裕;在工厂车间,他们与时间和质量赛跑……越来越多的青年在岗位上书写奋斗故事,也收获了奋斗馈赠给他们的幸福。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这个时代正因创新而进步发展、活力四射。青年人朝气蓬勃,是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陆朝阳是国际量子科学领域走在最前沿的年轻人之一,作为我国“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研制团队的成员,陆朝阳长期辛勤耕耘,获得了国际上一系列重量级奖项。他确信,不做短平快的事情,要做需要非常努力跳起来才够得着的科研,并坚持做到极致,“只有一步一步走,才能保证量子计算领域的健康发展。”在创新的时代,青年正当其时、潜能无限,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十四五”规划纲要为我国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也吹响了青年逐梦新征程的时代号角。如何找到成就自己梦想的人生舞台,是当代青年面临的重大机遇和全新挑战。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过程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紧密契合,国家发展进步的过程就是青年成长成才的过程,也是青年奋斗奉献的过程。抓住时代机遇,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当代青年定能在风浪中搏击前进,以青春之我成就青春之中国。青春正当时,不负好时代。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欣逢盛世,我辈青年须勇担使命、砥砺前行,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成就精彩人生。
05
我和我的父辈
该片由《乘风》《诗》《鸭先知》《少年行》四个单元组成,以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为历史坐标,通过“家与国”的视角描写几代父辈的奋斗经历,讲述中国人的血脉相连和精神传承,再现中国人努力拼搏的时代记忆。
(一)作文角度:平凡伟大,科技创新。电影《我和我的父辈》既缅怀了历史,又展望了未来。它呈现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家国亲情,战场上的热血牺牲、航天人的坚韧隐忍、改革开放浪潮下的独具慧眼和现代科技的不断创新。影片以世代为章,追忆四个“小家”里平凡而又伟大的“父辈”们的奋斗经历,以大时代中的小人物为题,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情感充沛,平凡而伟大的普通人群像。(央视新闻) (二)作文角度:珍视亲情,中国精神。用小人物视角切入,展现大时代变迁,突破主旋律电影的创作形式,“我和我的”系列已经积累了深厚的IP基础和观众口碑。此番《我和我的父辈》紧扣“父辈”二字,以“亲情”作为影片的核心切入点,亲情既是维系父母与孩子两代人的情感纽带,也是贯通四个单元故事的情感主调。从抗日战争时期的铁骑队伍到60年代艰苦探索的中国航天人,从改革开放时期第一支电视广告再到新时代的建设科技强国,《我和我的父辈》用四个故事串联起党的百年光辉历史的四个时期,也勾勒出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精神传承。(光明日报) (三)作文角度:奉献牺牲,坚忍不拔,科技创新。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中有喜有悲、有笑有泪,既缅怀历史,也展望未来,呈现出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家国亲情——战场上的热血牺牲、航天人的坚韧隐忍、改革开放浪潮下的独具慧眼和现代科技的不断创新,4大篇章基于不同视野的情感营造,有感动也有欢笑,每一种情感都力争达到极致。4位导演将家国情怀与个人气质相结合,在彰显各自艺术个性的同时,又让创作紧密契合“致敬为我们拼出一个最好的时代的父辈”这一主题,影片中看似独立的4个故事,其实深深地联结着前人的付出与我们今日的幸福。
小人物”“大背景”下的中国好故事
光明日报 傅若清
从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获得成功后,我们发现“小人物、大背景”这样的创作手法是有效的。2020年上映的《我和我的家乡》延续了同样的创作思路,再次获得观众认可,并且形成了一个国庆节看“我和我的”系列这样的一个观影期待。因此,从2020年底,我们就明确了要延续这个品牌,以小人物、大视角去讲述中国人的大故事。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这次的主题是什么?主创班底怎么搭?《我和我的祖国》适逢祖国70周年生日,我们选择了7个不同年龄层的优秀导演,选取7个不同历史大事件作为背景;《我和我的家乡》是在我们实现全面脱贫的这一年推出,所以选择了老百姓最为喜闻乐见,也是最适合表现乡村变化的喜剧方式,由5组优秀的擅长喜剧电影的导演来完成。由此可见,选题的核心是要和时代的主题密切相关,而主创和表现形式则是为主题服务的。那么2021年的主题是什么呢?在国家电影局的指导下,经历多轮的讨论,并充分研读各类资料后,最终我们确定了“父辈精神传承”这个主题。
主题确定后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确定各篇章的大历史背景。“父辈精神传承”是一个有纵深、有厚度的主题,怎样将这样一个抽象的主题用观众能理解和喜爱的方式展现出来呢?我们每个人都有父母长辈,而我们的成长无疑都受到了他们的影响。尤其是我们与父母的亲情是最容易引起共情的。因此,我们决定由“父母”对孩子的爱和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来承载这个抽象主题,同时又将各个篇章放在我国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几个不同的有代表性的大背景下,就是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新时代这四个历史阶段,人物涉及不同职业领域,从而达到人物多元丰富与主题背景宏观高远的有机结合。
我们确定了四位优秀的演员担纲导演。吴京、章子怡、徐峥、沈腾很快投入到创作开发工作中。历史资料中有最好的创作素材。吴京导演从1942年冀中骑兵团马仁兴父子的牺牲史实中找到了创作灵感;章子怡导演在进行火箭助推器的调研中,发现了“火药雕刻师”这样一个名字浪漫却充满危险性的职业,从中生发出一个委婉动人的故事;徐峥导演回到他最熟悉的上海,从中国第一则电视商业广告的诞生入手,将创新精神融入一个发生在上海弄堂的平凡人家里;沈腾导演的故事要讲新时代。新时代是什么?是祖国繁荣富强的现在和面对未来的无限自信。沈腾聪明地找到了建设科技强国这个切入点,赋予“我和我的”系列电影第三部独特的未来感。
策划和创作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比如章子怡导演的篇章,创作之初只有一个大背景:建设时期。先对这个历史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一轮筛选,找到对国家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唐山大地震、东方红卫星发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最初的剧本创意选择了其中一个历史事件作为背景,但在经过多稿剧本讨论后最终还是果断全部推翻从头再来,另起炉灶,选择了东方红卫星发射这个大背景,并落脚到为卫星发射制造火箭助推器的一个普通家庭上。但这是一个大家都不熟悉的领域,需要大量的调研。章子怡导演的创作团队为了细节的真实,采访了大量参与当年火箭助推器工作的人员和相关专家,并直接深入到故事发生地去体验生活。经过细致的考察和调研,剧本进行了几十轮的调整,力求细节的真实,最终成片的效果也确实很好。我们组织了一场航天系统工作人员和专家的观影,得到了观影人员的充分肯定。还有吴京的《乘风》单元,徐峥的《鸭先知》单元,这两个取材于真实人物和事件的篇章,均在创作阶段就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历史进行了还原,力求以细节的真实使观众有更强的代入感。
电影《我和我的父辈》:致敬父辈的奋斗人生
光明日报 陈先义
从《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到《我和我的父辈》,“我和我的”系列电影已经创作出三部作品。可以说,这种用集锦式故事形式呈现的电影,开创了中国电影史主旋律电影创作的新空间。虽然还要等待市场进一步的检验,但是到目前为止,大众对这种模式不仅是认可的,而且是欢迎的。
汲取前两部的创作经验,《我和我的父辈》在思想主题的表现上又有新的探索。探索主要体现在题材方面,作品从战争的烽火岁月一下子跳跃到当下的普通生活,又跳跃到2050年的科幻世界,观众的思维随着导演的大胆创新跨越时空。从审美的角度分析,这是具有强烈思想性的。
《我和我的父辈》由四个故事汇集而成——《乘风》《诗》《鸭先知》《少年行》。这部作品以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为历史坐标。从题材看是散的,但是形散而神聚。创作者从不同的历史视角出发,以家庭关系观察父辈人生这一特殊视角,讲述各个阶层群体为祖国利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奋斗历程,从而反映时代变迁下中华民族精神、家国情怀的生生不息、传承弘扬。
第一个单元《乘风》,取材于抗日战争时期一支战功卓著的英雄部队——冀中骑兵团,为保护群众撤离与日军战斗,塑造了冀中人民共同抗击日寇侵略的军民群像。危难关头,骑兵团的英雄们在枪林弹雨中冲锋,彰显出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而青纱帐、大刀队、骑兵等特殊的冀中抗日元素也得到真实、鲜活的表现,给观众带来丰富独特的观赏感受。第二单元《诗》用女性细腻的情感,再现航天工作者的坚韧和温柔。电影中的女儿长大后成为航天员遨游太空,其中如泣如歌的叙述,深深打动了观众,使他们对航天工作者甘于奉献和敢于牺牲的精神表示由衷敬意。
如果说前两个故事更多的是英雄叙事的话,那么后两个故事《鸭先知》和《少年行》则主要讲述平凡人的故事。《鸭先知》取材于中国第一支电视广告诞生背后的故事,写了一个普通人家的父亲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不服输精神。导演一下子把创作笔触伸进了上海的弄堂生活中,以这个弄堂为背景,反映了那个年代的中国人求新求变的改革精神,传达改革是适应了时代呼唤的理念。相比来说,《少年行》这部带有极强科幻韵味的作品,给观众带来的不仅是现实的感触,也有对未来的想象。作品以机器人“星一浩”肩负特殊使命从2050年回到2021年,邂逅了怀揣科学梦想的少年小小,两人意外组成一对“临时”父子。在机器人老爸的影响下,少年小小坚定了追求科学梦想的决心,将给当下的青少年群体带来别样的人生启示。
《我和我的父辈》之所以受到观众的好评,其根本原因在于导演遵循电影艺术的创作规律。无论《乘风》中的乘风父子,还是《诗》中的一家人,抑或是《鸭先知》中的那个痴迷创新的父亲,或者是《少年行》中的“临时”父子,这些都是普通人,都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代表。为什么这样的故事会受到观众的青睐?因为它一下子拉近了艺术与老百姓的距离,让人看后有一种亲切感。文艺作品的成功不在于表现的题材和人物的大与小,而在于有没有写出真情实感。《乘风》中的父子,《诗》中的一家四口都是普通人,这些人物都生活在我们周围,都是我们身边的“这一个”。但正是因为有了千百万个这样具有家国情怀的普通人,国家才在发展中不断强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