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青岛

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艺体发展助成长,体教融合结硕果

2021-07-23 08:58

摘要:7月22日,记者跟随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共同探访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了解该校在体教融合方面所做的工作。

青报教育在线讯  七月的青岛,最热的不是骄阳,而是训练场上孩子们高涨的情绪。来自城阳区体校的小运动员们进行着足球、排球、撑杆跳和攀岩等项目日常的训练,这是记者跟随市教育局体卫艺处来到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所看到的一幕。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下这所学校在体教融合方面所做的努力。

品牌活动突破 助力学生发展

“ 学校坚持 ‘教育教学为中心,体育艺术两翼齐飞’ 的发展方向,‘乐享足球·筑梦腾飞’ 体育建设和 ‘和乐致美’ 美育建设硕果累累。” 校长矫伟告诉记者,“ 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成立于2009年,是一所局属初中学校。学校占地137亩,建有田径场1个、体育馆2个、笼式足球场5个以及篮球场、排球场等,城阳区体校还在学校内建有攀岩、沙滩排球、皮划赛艇、举重、羽毛球、武术等场地。”

这些完善的体育场地设施,为区体校700余名小运动员提供了优良的训练条件,同时区第二实验中学还解决了他们的就学问题。近年来学校在竞技人才培养和亚运会、全运会等国际国内重大赛事成绩等方面,位居全市全省首位。学生运动员兼具学生与运动员两个身份,用教练们的话来说,只有会学习的学生才有会比赛的头脑,学业学习与体育训练相辅相成,两者在体教融合的实践与探索中,逐步形成了1+1>2的合力。

学校抓住与区体校合署办公有利契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突出“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工作目标,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制度、氛围、场地、师资、赛事、人才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深化体教融合,推进强强联合,形成学校体育高质量、特色发展的良好态势。

深入体教融合 收获合作成果

“ 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坚持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每周有三节体育课,一节足球课。” 学校副校长袁秀云向青报教育在线记者介绍说,“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学校近两年依托青岛市 ‘十个一’ 项目行动计划,制定并实施了 ‘3+N’ 体育技能培养计划。‘3’ 是指学校普及的足球、篮球和健美操这三项体育活动。‘N’ 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其他体育技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借助与城阳区体校的深入合作,引进专业教练员,有力提高了体育业余训练水平,累计获得国家级冠军4个、省级冠军9个、市级冠军23个,47名学生入选各级国家队省队。其中,足球方面累计获得山东省大中小学生足球联赛冠军8个、青岛市“市长杯”冠军15个,居全市首位;为各级国家足球队输送22名队员,其中4人再次入选国青队,1人再次入选国家队;学生李明被英国镜报评为“中国小梅西”,学生纪祯怡在德国举行的中德青少年足球友谊赛中受到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德国总理默克尔亲切接见;攀岩项目方面,累计获得省级冠军9个,1名队员代表山东省获得第十四届全运会攀岩项目参赛资格。

完善培养体系 促进体教协作

“ 体教融合最主要是发挥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各自的长处,取长补短。城阳区教育体育局尤其关注双方体制、机制方面的融合。一方面是加强顶层设计,在布置工作的时候统筹考虑如何调动学校更好的发挥体育部门的作用,提高竞技水平,为国家输送更多人才。一方面是重点关注学校的师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者以体育部门的编制来解决引进教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再有是设施的融合,区体校依托全区各学校先后设立了27个训练点,实现了 ‘校校都是训练点,体育教师人人都是训练员’ 的目标。” 城阳区教育体育局体育发展中心主任徐立华介绍说,“ 最后是在文化课方面的融合。区体校训练的基本原则是 ‘科学选材为突破口,训练为基础,输送为核心。’ 如果区体校配上文化课老师,势必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所以完全可以依托区各优质学校的资源。这样不仅增加区体校的吸引力,还能带动所在学校的体育发展水平。

城阳区的体教融合,关注的是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从人全面发展的层面,强调体育与教育在功能与目标上的充分融合,目的是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城阳区通过提高教师和教练队伍的素质,完善设施设备和场馆的功能,提升训练和赛事的品质,扎实推进教体融合,让全区校园体育和竞技体育水平不断增强。

 青报教育在线 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