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16中“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培训一:点准德育建设穴位,强健专业素养筋骨·
摘要:5月18日,青岛16中邀请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王薇,为全体老师“传经送宝”,精准的政策把握、鲜活的德育工作案例、清晰的素养提升路径,带来了全新的认知和思路,老师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为此次培训点赞。
青报教育在线讯 德育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是为学生成长筑基的工程,青岛第十六中学一直将德育主阵地建设作为重中之重。5月18日,学校邀请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王薇,为全体老师“传经送宝”,精准的政策把握、鲜活的德育工作案例、清晰的素养提升路径,带来了全新的认知和思路,老师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为此次培训点赞。
立德树人是首位
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学校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是新时代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统领学校工作?王薇从修订发展规划、重塑校园文化、鼓励适性评价等当面,进行了重新审视,并从目标、原则、认识、要求、顶层设计等角度梳理了学校德育工作脉络。
“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德育干部的事情,它应该是所有教师责任和义务!”王薇认为加强德育工作首先要认识到位,德育是每位老师的必修课,青岛16中教师胡晓霞对此说道:“教师爱岗敬业不仅表现在千方百计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上,更要体现在教会学生做事做人,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上。”“新时代下的教育需要更多地引入德育,教育学生成为有品德有素质的人,这将使孩子受用终生!”教师单琳娜说。
有效落地最关键
德育最终要落地在课堂教学和班级活动中,王薇从德育课程、学科教学、活动系统、班级建设、家校协同五个维度,介绍立德树人统领下的学校工作。她表示,德育课要使学生学会在实践中把握自己的行为,各学科要挖掘反映在教学中的德育表现,各类活动应创造学生学习生存、生活与交往的体验,而纪律、规则和管理则是培养学生规范意识的主要手段。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给老师们带来了深刻地启发,青岛16中教师兰兰说:“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并且是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观察、猜测、操作、交流、反思等过程中,逐步体会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张辉臣说:“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教学是中心,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合理设计德育目标,应该有实现德育目标的具体方案,用生动的案例替代简单的说教。”
作为一名化学老师,侯谦奋说:“我应该努力在每一节课中渗透对学生的影响,在专业知识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在思想品德上努力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名热爱生活,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特色案例启发多
每学期老师给学生写一条评语,学生给老师写一条赞美和一条建议,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师生全体交流;老师们穿上校服,和学生一起上课、做操、就餐,体验当学生的一天……这些学校特色的德育活动起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德育工作真正入脑入心,令老师们耳目一新。而借助清华附中、北师大附中等学校的特色德育体系,王薇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校本德育课程设计的关键点,启发老师们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课程。
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角色,老师们认识到,要学会换位思考,创设师生共育、体验性强的活动和课程,通过情感共鸣实现行为转变。青岛16中教师姜春玲说:“德育教育是教师除去专业的最重要课题,只要是与学生相关的时时、事事都需要德育,能在理论学习之外,了解这些丰富的德育案例和实践活动,对我们开展德育工作更有价值。”
教师杨保让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对王薇谈及的“教育,就是以思想点燃思想,以心灵唤醒心灵,以感动传递感动,以宽容培养宽容,以人格锤炼人格”这句话颇有感触,“要让教育成为自然而然生活。”杨保让深有启发地说。
修炼素养作保障
理想的班级是什么样子?班里的每个孩子应该是什么样?学生在班级里将有怎样的发展?这些问题引发了老师们再思考,只有不断重塑自我,跟着学生一起成长,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为此,王薇从集体建设能力、个别指导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三个层面,指导老师提升专业素养的路径。
听完王薇关于教师专业素养的分享后,青岛16中的老师们获益良多,教师高玲说:“德育教育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有着独特的视角,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当不断地促进德育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时效化,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师倪翠婧说:“回归岗位后要亲身实践,站在课程的高度设计教学,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持续提升各项能力,让自己成为‘不可替代’,不仅要做好‘经师’,更要做好‘人师’。”
此次讲座集前瞻性和指导性于一体,不仅提出了德育课程建设的策略,也梳理了特色德育品牌的构建思路,还为教师专业成长输入了“内功”。在青岛16中,德育为先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扎扎实实地落实在教育教学的每一环节,学校将不断完善德育体系,发挥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真正将立德树人落实在每一堂课、每一个活动,为学生成长筑牢根基。
青报教育在线 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