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十六中培训五:揭秘高效课堂真谛
摘要:青岛十六中系列培训中,北京华师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梁恕俭用一首首打油诗、一个个鲜活的课例为十六中的教师们生动诠释了高效课堂的真谛。
青报教育在线讯 “导学案,要精练;作用相当方向盘。课时化,莫偷懒;容量适中步骤全。问题化,趣味鲜;引导学生勇登攀。参与化,贵全员;教学相长把手牵……”11月4日,青岛十六中系列培训中,北京华师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梁恕俭用一首首打油诗、一个个鲜活的课例为十六中的教师们生动诠释了高效课堂的真谛。
讲座中,梁恕俭提出了“忍受-学会、接受-会学、感受-乐学、享受-创学”的教学四境界。梁恕俭表示,课堂教学的境界从学会、会学到乐学,最终实现创学,创学就是将自己的知识和前人的知识生成创新的知识,没有创学就没有精彩。
课堂怎样才更生动?“百草园的文章里,鲁迅在美美回忆童年。石井栏的光滑啊,多少欢乐刻在上面。草丛中油蛉和蟋蟀还在拼命弹琴伴奏唱个不停,翻开那断砖遇见那蜈蚣,多么好玩的童年……”一首“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版的《童年》,让参训教师们深受启发。
梁恕俭表示,学习不是物理的位移,而是化学的反应,教师的角色不能是知识的搬运工,而应做“生成的催化剂”。那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梁恕俭指出,学习是主体性行为,应该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把学生当成课堂教学的最大资源,打造高效课堂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观念,然后找准定位,教师需要蹲下身子甘做人梯。此外,课堂上还要注重小组建设,注重导学预设,加强创新,挖掘趣味,以评促争。
梁恕俭还提出了“庸师-混饭、经师-职业、人师-事业、大师-圆梦”的为师四境界。如何从经师到人师再到大师呢?“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苦炼内功、探寻新路、亲近学生、坚持反思、追求生成、颗粒归仓”,梁恕俭给出的八个路径让参训教师们产生了深深共鸣。
青报教育在线 王敏敏
部分教师学习体会
王志:“创新”与“创生”仅一字之差,梁恕俭老师的讲座让我茅塞顿开,枯燥的课堂上竟能生成美好生动的情景,让学生不经意间轻轻松松学到知识,让我们携起手来,既敬业又乐业,把情感投入课堂,创设高效课堂!甘做人梯,成就学生成就自己!
姜霖:聆听了梁教授的《创生课堂如此美好》,心中顿生共鸣。之前大致也是这么想的,但只是一个个片段,连续不起来,今天听了讲座,非常认可,谢谢梁恕俭老师的指导!
王秀丽:梁老师的愉悦教学的理念,笔者深以为然。就语文教学而言,成语就是愉悦教学的良媒。周扬先生指出过:“一个人要全面发展,不能缺少美育,在现代教育中,没有美育更是不成的。”而成语作为中华几千年文化之结晶,其中更是折射出了丰富多彩的美学内涵。成语世界无疑是一个充斥着真善美的五光十色的审美长廊。成语既有音韵和谐、四字一体的具体可感的优美悦耳悦目的“外形式”(形、音、韵),又有真善美统一的“美”的内容。在吟咏、研习中能激起学生无限的美的遐想、陶冶、感悟。比如“云蒸霞蔚”、“月朗星稀”、“水木清华”等成语能让学生体会到绝美而无言的令人敬畏的自然美;从“卑以自牧”、“毁家纾难”、“不耻下问”、“楚歌四合”等成语中学生能体会到纷繁复杂的社会美;从“玉润冰清”、“嫣然一笑”、“顾盼神飞”、“明眸善睐”中体会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的特质美等等,不一而足。所以,成语教学的过程无疑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升学生审美品位的重要途路,使学生从成语中感受到美的情感的脉搏,美的文化的律动,怡情养性,提升审美情趣。
彭玮丽:听完梁老师的 《创生课堂如此美好》课程后,心情也跟着美丽起来。梁老师的课堂是如此的生动,歌声飘荡而又充满浪漫气息。这样热爱生活的老师是如此的可爱,仿佛随时都可以高歌一曲,随时都要进行创作。那些词语仿佛妙笔生花般的跃然纸上,一幅幅动人的场景浮现在眼前。干着活,哼着歌,心里装着无限的热情,坦然去应对,用独特的视角去把知识活化,言语犀利而又富有生机,激发学生无限的创作灵感。真是由衷的感叹教无定法,学无止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