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家书学生组(1068)|致为打赢战役而付出的每一个人
摘要:徐奕菲
致为打赢战役而付出的每一个人: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这大概是最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2019新型冠状病毒,因2019年武汉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发现,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
“感染病毒的人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症状,有的只是发烧或轻微咳嗽,有的会发展为肺炎,有的则更为严重甚至死亡。”
…………
这些词条的每一句话都好像砸在人们心上,不断地冲击着所有人的心。明明该是万象更新的春天的到来之际,这一切消息却让人们如坠冰窟。
“朋友,在中国,在你身边,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你看见了什么,记住了什么,你为什么感动,又为什么彻夜难眠。“
是为了减少换防护服次数而不惜穿上成人纸尿裤的医生,还是脸上被护目镜和面罩压出深深勒痕的护士,是为赶制口罩放弃年假复工的工厂工人,还是建设彰显了中国速度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工人们?
已84岁高龄,和病毒战斗了一辈子的钟南山院士,提起武汉却哽咽了。“大家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他的眼里,分明能看出泪光。24岁的余沙是2008年汶川地震幸存者,大年三十,医院征集援助武汉的第一批医护人员时,余沙就报名请战。1月23日晚,一封请战书上满满的红手印,让人泪目。那是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千名医护人员请战抗击新冠肺炎发出的铮铮誓言,“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他们中间有医学博士,有护理工作者,有主动请缨替同事、教员顶班的人,甚至还有离退休老干部。
此外还有很多“平凡”的普通人用自己看起来好像微不足道的力量,支援着武汉,支援着中国。不知有多少位环卫工人,拾荒老人捐献资金。而这看似微不足道的力量,也许已经用去了他们一年甚至一辈子的积蓄,可他们从未后悔,只是微笑着。
一位博主感动道:“我永远为人民大众、苍生百姓朴素而厚重的情谊动容,于地裂山崩处手足相抵、悲苦与共。”
“在天晴了的时候,
该到小径中去走走:
给雨润过的泥路,
一定是凉爽又温柔;
炫耀着新绿的小草,
……”
顺着声音,我来到阳台上,不知是谁家的孩子正在朗诵着戴望舒的《在天晴了的时候》。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相信我们一定能一起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2019级5班 徐奕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