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发布 “身体素养”将成为青少年体育关键词
摘要: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部署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把“体育强国梦”和“中国梦”紧密连接。
《纲要》分别提出了到2020年、2035年和2050年的短、中、长期战略目标,列出五大战略任务和九大项目工程,为建设体育强国提供了“时间表”和“路线图”。而解决实际问题,正是脚踏实地走好体育强国路的关键,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建明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体育强国建设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目标就是要使我们整个体育更加协调。”
“现在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李建明以体育发展的项目不平衡为例表示,“现在竞技体育很多是中国传统优势项目,但是作为集体类的、受众比较多的、参与人群比较广的‘三大球’,目前在中国发展得还不够好。”在刚刚结束的2019年男篮世界杯上,无缘直通东京奥运会的中国男篮暴露出的问题让更多人认识到,迈向体育强国的路径需要全民支持,几代人共同为之努力。
为直面积弊,《纲要》中“三大球”被单独提出,明确要“全面推动足球、篮球、排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李建明表示,“此举是为了更好地凸显它们在整个体育发展过程中的带动作用,扩大它们的影响力和参与人群的受众面。”而青少年必然是受益当下、改变未来的重要对象。
作为能集中展示体育教育功能的集体运动项目,《纲要》中对“三大球”的强调,除了为项目的普及与提高培育土壤,更在一定程度上让其成为先行载体,促使更多青少年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去,从而增强学生体质、强化以体育人的功能,助推《纲要》中“到2035年,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身体素养显著提升,健康状况明显改善”的战略目标的实现。
同样提及“身体素养”的,还有在《纲要》“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中,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开展的部分,“将促进青少年提高身体素养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考核体系,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
而在国际上,“身体素养”的概念已出现了80年。1938年,美国的《健康与体育教育杂志》刊登的文章就提出,公立学校应对学生的身体素养和心理素养负责;1993年以后,这个概念在西方国家普遍开始付诸实践;2010年,国际体育科学和教育理事会(ICSSPE)明确提出身体素养是体育教育的结果;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身体素养”作为体育的目的之一写进新的《国际体育教育、体育活动和体育运动宪章》。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任海曾向媒体介绍,关于“身体素养”的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并付诸实践,英、美、加、新、澳等国已经将此提升到国家层面,甚至作为体育政策的依据。
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负责人在介绍《纲要》起草过程时提到,征求意见稿征求并采纳了41个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的意见,《纲要》上报国务院后又正式征求了39个相关部门的意见。而在《纲要》“政策保障”中已明确,“体育、发展改革、财政、税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安、教育、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科技、民政、外交、住房城乡建设、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残联等部门和单位要建立目标任务分解考核和动态调整机制,确保体育强国建设目标如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