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经 杂谈

惩罚孩子首选“自然惩罚法”

2019-07-15 15:45 孙云晓工作室

摘要:家庭教育中应当首选“自然惩罚法”,具体有哪些学问,一起了解下吧。

常言道,玉不琢不成器,教育孩子有时也同样需要适当的惩戒,以约束和矫正其行为,帮助其更好地成长。而到底如何惩罚,采用什么方式则大有学问。专家指出,家庭教育中应当首选“自然惩罚法”,具体有哪些学问,一起了解下吧。

与表扬、批评、奖励等教育手段相比,惩罚可能是父母最需要小心使用的一种手段。

对小学生来说,惩罚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不是什么情况下都可以用惩罚来教育孩子。

惩罚的目的主要是制止行为。

一般来说,父母使用惩罚,主要是认为惩罚能够让孩子记住不要再犯错误。

比如:孩子喜欢在某个危险的地方玩耍,通过严厉指责可能使孩子记住不再去这个地方玩。

小贴士

从实施过程看,惩罚通常有两种形式:呈现性惩罚,就是使用不愉快的结果或厌恶性刺激来实施的惩罚,如指责一名学生。

取消性惩罚,就是通过愉快的结果被取消来实施的惩罚。

比如特权的丧失、剥夺课间休息、放学后留校等。

然而,这种依靠外部压力来中止行为的方式,不利于孩子形成自我约束的道德能力。

多次惩罚会造成孩子的回避心态和厌恶情绪。

比如:孩子因为算数失误而多次遭到惩罚,就容易厌恶数学,回避学习。

父母需要知道:惩罚可以使孩子中止错误,却很难使孩子主动上进。

如果一个孩子期末考试不及格,无论是指责还是取消预定的游玩计划,都不能直接帮助孩子下一次考得更好。

自然惩罚

与父母刻意为之的教育惩罚相比,教育学家普遍主张对孩子使用“自然惩罚”。

什么是自然惩罚?顾名思义,就是当孩子出现过失或犯错时,父母并不主动惩罚孩子,而是让孩子自己承受过失或犯错所带来的后果。

孩子在承受这一自然后果的同时获得不愉快的体验,从而引发自我悔恨,刺激孩子自觉弥补过失,纠正错误。

慧慧不爱整理自己的东西,总是丢三落四的。

一天早晨,临上学前,她突然找不到自己前一天完成的小制作作业,跑到屋里到处翻找,急得直哭:“该死的作业,你跑到哪儿去了?出来!……哎呀,快来不及了,要迟到了!”妈妈看到这种情景,就要过去帮着找。

爸爸拉住妈妈说:“又是这样,已经好几次了,这次不要帮她找,看看她自己怎么办吧!”妈妈点点头,走过去,一边观察周围,一边安抚慧慧的情绪。

慧慧最后终于找到自己的作业,急匆匆地飞奔出门。

下午放学回到家,妈妈问慧慧今天早晨到学校是否顺利。

慧慧叹气说道:“唉!别提了,今天早晨又迟到了,还被班主任逮住,课间把我叫到办公室说了好久。”

妈妈什么话也没有说,过了一小会儿,慧慧突然冒了句:“我再也不早晨起来收书包了,前一天晚上就弄好!

从上面的事例可以看出,自然惩罚的方式对孩子来说是公平、公正的,而且含有人情味,这是其他惩罚方式不能比拟的。

其一,慧慧所遭受的自然惩罚就是上学迟到被批评,但她很清楚是因为自己出门前找作业耽误了时间,而弄丢作业是自己造成的,与他人无关。

孩子对于这样的惩罚在心理上是可以接受的。

其二,在自然惩罚中父母是有人情味的。

上面事例中的妈妈并没有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生气、愤怒,相反,妈妈是温和的、关切的。

惩罚不能伤害孩子

父母在运用惩罚时应有所禁忌,有一些教育的底线是不能触及、不可逾越的:

第一,惩罚不能伤害孩子的身体。

对小学生来说,身体发育和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父母使用惩罚时必须确保采用的具体方式不会伤害孩子的身体。

第二,不能威胁或恐吓孩子。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总得怕点儿什么,惩罚孩子常常自觉不自觉地使用威胁或恐吓的方式。

比如“你是不是皮又痒了?”“你再不……,我就…”。

如果父母以这样的方式使孩子服服帖帖,与其说是惩罚,不如说是伤害。

小贴士

苏联一个教育家提出了一个标准用来检验教师是否合格:如果教师走到学生跟前,发现学生脸上有恐惧的表情,那就说明事情不妙,说明自己的教育不合格。

其实这个标准同样适用于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