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经 杂谈

教育部职成司司长王继平:携手共创中美职业教育交流合作新局面

2019-02-24 14:48 IEE

摘要:本站特选登教育部职成司王继平司长在第四届中美省州教育厅长对话中的发言,以飨读者。

在中美友好交往进程中,省州作为两国的一级行政区划和教育单元日益成为推动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力量,中美人文交流在省州层面具有深厚的合作潜力和广阔的合作前景。“中美省州教育厅长对话”活动已举办了四届,今年第一次以“职业教育”为主题,体现了教育和技能开发对促进全世界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对于推动中美双方不同类型职业教育交流互鉴、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站特选登教育部职成司王继平司长在第四届中美省州教育厅长对话中的发言,以飨读者。

中美职业教育交流源远流长。100年前,中国职业教育先贤黄炎培先生为探索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之路,赴美国及欧洲、亚洲诸国考察,其中在美国考察了25个城市、52所学校。回国后,他在学习借鉴美国等国教育经验基础上,结合中国当时的国情实际, 开始了教育改革大胆探索:1917年,他联合教育界和实业界仁人志士成立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组织——中华职业教育社;1918年,他创建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职业学校——中华职业学校。

经过百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基本状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发展规模世界最大。中国职业教育分为学校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目前, 中国共有职业院校1.21万所,年招生928万人,在校生2682万人。其中,中职学校1.07万所,年招生578万人,在校生1577万人,招生和在校生分别占高中阶段教育的42%、40%;高职院校1388所,年招生350万人,在校生1105万人,招生和在校生分别占高等教育的46%、40%。职业院校共开设近千个专业、近10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各领域,职业教育招生和在校生占高中阶段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具备了大规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每年面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和社会成员开展各类培训上亿人次,2017年非学历教育注册学生达5465万人。

——特色发展愈加鲜明。中国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加强行业指导方面,全国组建了56个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汇聚各方面专家3000多人,搭建起行业指导职业教育的组织平台。在推动多元办学方面,统筹发挥政府推动和市场引导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举办,民办职业教育得到持续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体制机制和培养模式,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度、契合度不断提升,办学活力持续增强。在丰富合作形式方面,组建1400个职教集团,3万多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广泛开展订单培养、校中厂、厂中校、现代学徒制等,基本形成产教协同发展和校企共同育人的格局。

——社会贡献不断提升。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首先,服务了就业。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0年保持在95%以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超过90%,近70%的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县市就近就业。其次,服务了产业。在现代制造业、新兴产业中,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职业院校毕业生成为支撑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区域产业迈向中高端的产业生力军。最后,服务了广大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发展。中国与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稳定联系,重点面向发展中国家实施了一系列人才培训、学校援建项目,分享中国职业教育的经验和成果,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促进公平显著增强。发展职业教育是中国促进教育公平和脱贫减贫的重要举措。在改善办学条件上,中国政府把职业教育作为教育投入的重点倾斜领域,全面建立了中职和高职生均拨款标准,实施了示范性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建设、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产教融合工程等重大项目,打造了一批骨干学校、专业和师资,中央财政投入超过800亿元。在健全资助体系上,服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逐步健全,中职免学费、助学金分别覆盖超过90%和40% 的学生,高职奖学金、助学金分别覆盖近30%和25%以上学生。近三年来,850万家庭的子女通过职业教育实现了拥有第一代大学生的梦想。在服务不利人群上,广泛面向农民、农村转移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等开展职业培训,为近年来中国年均减贫1000万人以上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

2018年9月,中国召开了全国教育大会,勾画了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开启了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会议明确提出“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为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意味着中国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进入到新的阶段。当前,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表现为“四个更”。

一是更高质量。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方式正由注重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是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努力提高全民特别是青年人的就业创业能力,更好地促进充分就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我们将紧扣国家战略、紧跟社会需求、紧贴行业企业,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推广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双师型” 教师队伍,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二是更具特色。中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正由参照普通教育向产教深度融合的类型教育转变。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都是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我们将把职业教育作为发展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提升受教育者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发展质量和社会吸引力。

三是更为多元。中国职业教育办学格局正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一管理、社会多元办学转变。职业院校是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摇篮,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质量决定着中国制造的明天。推进多元办学是继续深化职业教育领域改革的重要举措和关键突破口。我们将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集中打造一批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技术技能创新平台。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激发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

四是更加开放。中国职业教育开放程度正由开放向更加开放转变。习近平主席在中共十九大上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经济社会全球化交往不断深化,要求我们必须把扩大对外开放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中国政府将坚持对外开放,继续深化职业教育合作,既重视引进各国的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推动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也重视与各国分享中国职业教育经验和成果,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将打造“鲁班工坊”等品牌项目,促进各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人更好地就业创业。

我们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变化的世界。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推进,各种挑战层出不穷,各国利益紧密相连,同舟共济、合作共赢早已成为时代要求。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发达国家和前两大经济体,中美两国关系的重要性远远超越双边范畴,具有全球意义,中美两国更应该不断拓宽合作领域,加强教育交流与合作,朝着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方向奋力前行。

第一,加强政府间政策对话。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坚定不移地继续改革开放,努力进行各方面改革开放的探索,这对于教育合作交流是重要的机遇。希望双方政府推动落实好中美间各项既定发展战略,加强职业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完善政府间对话机制,定期开展政府间的职业教育政策对话,加强省州层面教育部门在职业教育战略规划、政策制订和制度建设等领域的共识与合作,把两国政府合作的蓝图和愿景变成具体项目和丰硕成果。

第二,推动行业间合作交流。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重要作用。中美两国发展阶段、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经济利益都存在着差异,误解、分歧在所难免。但同时也应看到,双方在产业方面优势领域各具特色,经济结构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希望通过对话和合作弥合分歧,发挥好学会、协会等社团以及行业协会的重要作用,共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经济繁荣发展。期待有更多美国的行业企业参与到中美职业教育合作中,加强合作交流,共同开发职业教育制度标准,提高产教融合水平,为产业界合作提供更多便利条件,实现自身发展,推动全球发展。

第三,深化学校间办学合作。职业院校是产业工人的摇篮。我们正在推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着重提高职业院校国际化办学水平,激活高职院校在国际交流方面的办学自主权。期待中美双方能够推动一批优质特色职业学校借助各类合作平台因地制宜开展国际合作和师生交流,重点在产学研结合、教学模式改革、课程开发、管理创新、教师和校长培训等方面相互学习、互相借鉴、共同发展,共同探索职业教育育人新模式,培养服务社会、服务国家、服务世界的国际青年。

第四,促进院所间理论研究。世界发展日新月异,加强理论研究是职业教育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和生命力的重要保障。希望进一步加强科研院所间合作,共同开展理论和政策研究,推进职教界、产业界开展经常性交流,建立稳定合作关系。要立足双方国情及职业教育办学特点,共同设立一批课题,支持开展重点政策研究,如适应经济全球化、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在指导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率先取得成果。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发展职业教育是中美两国共同的需要,中美职业教育合作正当其时。我们已送走一个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的百年,正迎来一个新的交流合作的百年。真诚期待通过坦诚交流和紧密合作,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携手共创中美职业教育交流合作新局面,共同谱写中美职业教育交流合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