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经 杂谈

“职教二十条”释放新信号 产教融合重在培养大国工匠

2019-02-18 09:05 新华日报

摘要:虽然“1+X”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提高了,但好处是明显的。

“到2022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国务院近日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将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

方案中最为大家关注的变化之一是,“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

记者就此采访了江苏省内数所职业院校,有关人士表示,近年来职业院校招聘有两个方向,一是引进博士、教授等高层次人才,包括海归人才。二是加快引进和培养高技能人才,成立大师工作室。

事实上,近年来江苏高职院校不仅追求高技能,也正在建设一支高学历的教师队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处长张莉告诉记者,去年底,该院开启首届松山论坛,吸引了许多博士,比如签约来校的彭建华博士曾经有13年企业工作经验,获得发明专利11项,国际发明专利2项,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有不少项目,2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就有5个。宋增禄博士在日本也做过8年的铁轨检测,去年10月份才入职的他已经筹建了学校的先进检测技术研发中心。

之前有媒体解读,方案中提到2020年相关专业教师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将对很多应届生就业产生影响。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处长吕际云认为不应该简单看待,未来,职业院校和企业应当建立职业院校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双向流动、两栖发展机制,应届毕业生在企业生产第一线工作一段时间后,通过考核,可以走上职业院校讲台;同时职业院校教师每年也应在企业顶岗实践一定时间,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使得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能够持续“保鲜”。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刘金存说,在双师队伍培养上,该校下一步将加大对高学历、高技能和领军人才的引进力度,系统规划和制定教师培训进修政策制度,推进实施教师分类管理制度。通过严格的分级认定、年审注册制度以及经费的有力支持,大力推进教师向“双师型”转变。

“近年来,江苏各地各校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创新‘双元制’、现代学徒制本土化实践等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探索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文化育人相结合的新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江苏省教育厅高教处有关负责人表示,我省下一步还将继续创新建设一批职业院校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分校)和乡土人才教学实践基地,支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在职业院校建立股份制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等。

目前江苏省内已经有多所高职院校尝试了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人才培养路径。在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去年成立了扬州首个高校剪纸工作室。在南工院,涉及多轴精密加工、机器人焊接、智能控制等领域的7个技能大师工作室挂牌,技能大师将依托工作室,指导工程训练课程设置、职业技能大赛、“双师型”教师培训等。刘金存表示,学校通过设立大师工作室,未来会将行业人才需求与新专业开发结合起来,让专业链有效对接产业链,延展人才的专业发展路径。

令不少高职学生关注的是,《方案》中还提出,从2019年开始,我国将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张荣胜坦言:“目前职业学校的学生只要拿到一个学历证就可以毕业,但今后可能不是只通过学科的考试就能毕业,学生还要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经过认定,才能凭借这两项证书顺利毕业。1+X证书制度能更好地区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激发学生在校期间对知识和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人才进一步成长和发展,促使职业教育和国际化对接。职校的学生将来除了需要获得学历证书外,也要拿到相应的、受到认定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毕业”。

张荣胜认为,虽然“1+X”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提高了,但好处是明显的。“通过教学或者培训,学生可以拿到不同行几个岗位的能力认定,比如土木工程系的学生,手头有施工员、安全员、材料管理人员的证书,可能证书越多,到企业能胜任的岗位也越多,薪水也可能相应增加”。

江苏省教育厅职教处有关负责人说,根据《方案》的相关要求,未来江苏省将继续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国家、省、市三级学徒制试点,“支持建设若干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试点行业,建设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