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经 杂谈

家校共育,需要明确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权责边界

2019-02-16 16:32 北京青年报

摘要: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做人教育,应该通过父母陪伴孩子,在共同生活中教育引导孩子,明确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权责边界,对于家庭教育回归做人教育十分重要。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做人教育,应该通过父母陪伴孩子,在共同生活中教育引导孩子,明确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权责边界,对于家庭教育回归做人教育十分重要。

针对有政协委员提出的关于停止小学老师用手机微信和QQ对学生及家长布置作业的建议,教育部近日做出回复表示,法律法规对教师批改作业做出了明确规定,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也有相应规定,如浙江、福建等省严禁使用APP等信息化软件布置作业,山东省规定作业批改必须由教师完成,不得让家长批改作业。教育部门将进一步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明确不得通过手机微信和QQ等方式布置作业,不得将批改作业的任务交给家长。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需要共同发挥育人作用。近年来,家庭教育有成为学校教育附庸之势,在一些学校老师的要求下,家长成为校外辅导员、作业批改员和监督员,这不仅让家长变得更加焦虑,学生负担变得更重,而且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自主管理能力。因此,明确学校不得通过手机微信和QQ等方式布置作业,老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需要老师自己批改,对建立正常的家校关系十分重要。

此前,我国已经有多地教育部门发布规定,要求学校老师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但这一规定在执行时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在发布规定的省区,有些学校老师照样给家长布置作业,教育部门并没有严格监管;另一方面,由于其他省份没有出台类似规定,已有规定的省执行规定也有很大压力,还有一些家长习惯于学校布置作业,觉得不批孩子作业难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教育部对此做出统一要求,显得很有必要,在这个关系到基本办学规范的问题上,应该按基本规范统一执行。同时,学校和家长都要转变所有教育都围着学生知识教育转的教育观,通过完善家长委员会治理,构建良好的家校关系,各司其职做好育人工作。

对学生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长期以来,由于教育评价体系的缘故,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都聚焦在知识教育层面,尤其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也会让家庭关系变为功利的分数和成绩关系,而忽视对孩子十分重要的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做人教育,应该通过父母陪伴孩子,在共同生活中教育引导孩子,明确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权责边界,对于家庭教育回归做人教育十分重要。

也有家长担心,老师不给家长布置作业,那家长怎么了解学生情况,怎么参与学校事务?学校老师不给家长布置作业,不意味着家长就不参与学校办学管理和监督,反而要求家长委员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建立健康的家校关系,中小学必须成立独立的家委会,由家委会参与与学生权益密切相关的事务的管理和监督,诸如学生如果被教师不平等对待,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维护权利。

缺乏家长委员会治理,采取教师和家长单向沟通方式,也使目前的家校群发生变异。春节之前,北京市教育部门针对家校群、家长群,专门发文进行规范,要求在家校群中不得发布学生成绩、排名,不批评或表扬学生,不得制造焦虑;不得发布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广告、求助、募捐、拼课等信息;要尊重学生隐私,不攀比家庭背景、不晒娃,不刷屏问候、点赞,不得发红包。这些规定得到家长点赞。制定家校群规范也需要家长委员会和教师委员会的参与,只是由于不少家委会未能独立发挥作用,才让家校关系变为老师支配家长,给家长布置任务。这并不是平等、健康的家校关系。

家校共育是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明确的边界,并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孩子营造好的教育环境。明确学校老师不得向家长布置作业,是调整家校关系的第一步,接下来需要做的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