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经 杂谈

告诉孩子,“输得起”比赢更重要

2019-01-12 16:10 凯叔讲故事

摘要:人的一生,是不断经历失败而后成功的一生,我们要让孩子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恰恰是人生的另一种美满。

1

前段时间,我陪朋友带着她5岁的儿子去参加幼儿钢琴比赛。

结果小家伙没有进入前三,在公布完比赛结果的那一刹那,他的哭声就传开了。旁边的家长都来安慰,朋友也劝儿子:“没有关系,输就输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儿子却闹个不停:“我不要输,我要赢!”

朋友很无奈。儿子太在乎输赢了,无论是玩游戏还是比赛,都要争个高低,就连吃饭也要比别人吃得快,如果有人比他快,就会不乐意。这是为什么呢?

心理学家杰姆斯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和赞美。

其实,在孩子刚出生时并没有输赢的概念,但潜意识里仍有获得他人肯定与赞美的需求。

到了3岁左右,孩子会渐渐变得特别好胜,喜欢在比赛活动和竞技行为中胜出,一旦发现自己不占优势,就容易产生失望、生气、发脾气等负面情绪。

这是他们在特定的年龄,特有的心理现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错误的引导让孩子对于输赢有过份的执念。

2

一个过于追求成功的父母,势必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让他们也无法接受失败。

越是在乎输赢的孩子,越容易成为输不起的孩子。失败是人生的常态,让孩子学习接受人生的不如意,做一个“输得起”的人,远远胜过一个只会赢不会输的人。

输得起的孩子更有赢的潜质

在《最强大脑》中,意大利少年安德烈与中国天才少年李云龙对战的那一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李云龙曾误认为自己输了,当场崩溃,哭得瘫倒在座位上无法站起来;而在得知自己是赢者时,又露出了笑容。

才12岁的他,对输的极度恐惧和对赢的强烈渴望,让人揪心。

而安德烈的表现,却让我看到一个“输得起”的人的爱与宽容:

看到李云龙痛哭时,他在一旁也流下了眼泪。

看到李云龙“逆袭”成功时,他过去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并说刚才看他哭得那么难受,就很想过去安慰他。

与“哀哭的人同哭,与欢乐的人同乐”,这才是一个生活的胜利者的姿势与态度。

主持人说:李云龙的胜利让我感动,但安德烈的眼泪征服了我。

很多网友说:安德烈虽败犹胜。

人的一生,是不断经历失败而后成功的一生,我们要让孩子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恰恰是人生的另一种美满。

3

如何让孩子“输得起”?

人生多风雨,世间有输赢,从古至今历来是输者多,赢者少。与其让孩子在未来的人生中,花费不必要的精力去纠结输赢,不如现在就让他们学会坦然面对输赢。

“输”是平常事

滑雪是芬兰最传统的运动之一,孩子大多从4、5岁起开始学习滑雪,而他们的第一堂课,就是练习跌倒。

芬兰老师亲身示范:跌倒在地后,再一步一步爬起來。

不仅如此,老师还会跟孩子玩起类似“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扮演小鸡的小朋友被捉到时,就要马上假装跌倒,然后爬起来……

他们让孩子明白:跌倒是最正常的事情。

人生就像滑雪,时时充满意外和挫折,跌倒不过是平常事,只要勇敢地爬起来就好了。

正如我们,在生活中让孩子尽早地感受到输,引导他正确地面对“输”,才会在面对输赢时拥有一颗平常心,让他在未来变得更优秀。

4

女儿小时候,保姆阿姨带着她玩游戏,无论是搭积木还是玩跳跳棋,阿姨都会故意放水,哄女儿高兴。

我制止了阿姨。让孩子只赢不输,往往会让孩子活在虚假里,一旦融入社会集体中,会很难面对现实里的输赢。

不如让他们从小就懂得输赢规则,输与赢不过是结果,重要的是努力的过程。

那么,如何帮孩子找回自信呢?

学会具体的赞美,当孩子学习穿衣服比上一次动作流畅一点时,我们可以赞美他们的穿衣技术;当孩子学习自行车骑行比上一次平衡感娴熟一些时,我们可以赞美他们的努力……

每一次的小进步和小成功,都能给孩子带来喜悦,与此同时,自信也慢慢地被建立。

自信的孩子不容易把自我价值建立在他人评价上,不容易被输赢左右情绪,丧失努力进取的勇气。

“输不起”的现象,只是孩子行为表现中一个非常小、非常小的维度,它会反复,更会成长。

在孩子尚未长大成人时,我们没有必要给孩子贴上“好胜心强”、“输不起”的标签,用我们的耐心慢慢地引导孩子,让他们更好地在输与赢之间相互平衡,用平常心看到输赢结果。

只有我们自己接受“输不起”是一件正常的事,才可以一步一步帮助孩子积累足够的能量,更好地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