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选择困难症”?问题可能在父母身上!
摘要:即使长大后,他们也会做事瞻前顾后,不敢作出抉择,不过,孩子的“选择困难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问题可能出在父母身上……
零食和玩具该买哪一个?数学和英语该先学哪一个?别以为只有成年人才会有“选择困难症”,这种“症状”在孩子身上也不少见。受此影响,即使长大后,他们也会做事瞻前顾后,不敢作出抉择,不过,孩子的“选择困难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问题可能出在父母身上……
01
对于“选择困难症”我们并不陌生:
衣服挑哪种款式?
中午吃哪家外卖?
小长假去哪里旅行?
……
别以为只有成年人才有“选择困难症”,孩子也有,只是他们的“症状”往往被家长忽略。
上周去超市购物,我看到一个大约7-8岁的小女孩在货架旁挑来挑去,好不容易挑了一盒草莓味的饼干,跑到妈妈身边,小声说“我要吃这个”。
妈妈说“又吃这个,昨天才吃过”,小女孩脸上的笑容逐渐消散,妈妈接着说了句“别总吃这个,要换点新花样”,小女孩又跑到货架旁,东摸摸西瞅瞅,过了几分钟还是没挑到喜欢的零食。
这时候,妈妈在货架上随手拿了两盒饼干,说:“刚就让你想好来超市买什么零食,挑了这么久还没挑好,快,这俩你选一个。”
最后,小女孩怯怯地指了指妈妈左手边的那盒饼干,但她脸上的表情更多的是不知所措。
其实,她最喜欢的是那盒草莓味的饼干,但妈妈下意识的否定让她不敢坚持,既要选自己喜欢的,又要满足妈妈的要求,对小女孩而言,这无疑是一道超纲题。
02
有的孩子放学回家面对语数英三门功课,不知该从何下手,可家长已经坐在旁边做好陪写作业的准备。
当孩子试探性地表达想先做语文作业的时候,家长则认为英语作业最简单,应该从易到难递进,语文作业应该放在最后。
孩子的想法被驳回,只能按家长的“指示”从最简单的英语作业入手,久而久之便产生依赖心理,当他需要自己做选择的时候,就会变得畏手畏脚,甚至因进退两难而哭泣。
家长往往不能理解:做个选择有那么难吗?动不动就哭,丢不丢人?为什么别的同学都不会这样呢?
有研究发现,童年时期丧失自尊的小孩,因为长时间得不到父母的肯定,在未来会出现选择困难,害怕拒绝他人等性格问题。经常对孩子说“不”,拿孩子进行比较,都会导致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下降。
事实上,对于孩子的“选择困难症”,体谅比谴责凑效。但不少家长忧心忡忡地表示:如果处处让孩子自己做选择,最怕他们得寸进尺,更何况孩子还小,他们做的很多选择是不实际的,作为家长不是应该及时指出错误,让他们知道怎样做才对吗?
家长确实应该及时指出孩子在做选择时所犯的错误,但怎样指出才最有效,这就跟“分寸感”有关,对家长而言是一门必修课。
03
朋友小莉是非常懂得拿捏分寸感的妈妈,她常努力给儿子营造温馨有爱的氛围。小莉的儿子今年8岁,成绩处在班上中等水平,记得有一次,儿子在作文本里写道,长大后想当一名飞行员,因为他觉得开飞机很酷。
她知道儿子长大后当不了飞行员,因为近视度数很深,但她并没有戳破孩子的梦,反而鼓励孩子有梦就去追,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离梦想更近一步。
当时我还跟小莉开玩笑说:“明知道是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你也是个疯狂妈妈呀!”
小莉笑笑说:“孩子的梦想应该被尊重,如果过早地给他灌输成年人的想法,他就成了有负担的孩子。梦想是一种信仰,能不能实现其实孩子内心也很清楚,作为他最亲近的人,给予支持和鼓励是很必要的。”
对于孩子的成绩,小莉尽量做到奖惩分明,考得好会适当给予奖励,考得不好会跟孩子一起找出问题所在,并且鼓励孩子下次继续努力。
对于孩子上哪个兴趣班,小莉更是让他自主选择,尽管她曾希望儿子能替她完成未完成的吉他梦,但她认为强迫孩子去学不感兴趣的东西,是一种资源浪费。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作为家长,要引导孩子成为他自己,而不是模仿别人,最终更成为不了别人。
04
孩子的“选择困难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那是家长日积月累的对孩子成长不重视的结果。
仔细想想,在孩子最无助时,你是厉声斥责他懦弱胆小,还是主动上前向他敞开双臂?在孩子主动跟你分享学习进步的轨迹时,你是边忙手中活边敷衍应付,还是认真倾听并对他竖起大拇指?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做的每个选择,都伴随着不安与焦虑,不安全感来源于对未知的恐惧,他们也害怕被否定,被忽视,被斥责。
消除孩子不安与焦虑的最好方式,就是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在他身上,以平等的姿态倾听他,以爱之名不断鼓励他,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