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经 杂谈

儿童青少年近视“顽疾”到底怎么治

2018-12-06 17:04 光明日报

摘要:今年8月30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上升为国家战略。

当青少年体质和健康状况指标开始止跌回升之时,视力不良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而且程度一直加剧。今年8月30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上升为国家战略。给孩子一个光明的未来,还有多远的路要走?日前,记者跟随教育部相关调研团走访了多家中小学和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了解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现状和问题。

现实:全国近视中小学生或已超1亿人

在同仁医院眼科医生唐萍看来,近视问题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我们从2009年开始走进校园,就发现小学三年级的孩子近视率超过30%,这已经很高了。”

2014年教育部组织开展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近视率不仅持续攀升,而且呈现低龄化的趋势: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为45.7%,初中生为74.4%,高中生为83.3%,大学生到了86.4%。据估算,目前全国近视中小学生已经超过了1亿人,近视患病率排在东亚国家前列,近视总体人群数居全球之首。

“记得高中毕业时要招飞行员,我兴致勃勃地报了名,但就是因为视力不合格,没能通过审核。”北京某高校的本科生赵勇(化名)深有感触。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飞行技术、航海技术、消防工程、刑事科学技术、侦查等专业都对视力有明确要求。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孙晓东忧心忡忡:“近视不仅是医学、社会问题,还会给国家的战略安全带来隐患。2018年非特殊兵种征兵裸眼视力标准已经放宽到左眼4.5、右眼4.6,标准在持续下降。”

随着电子产品普及,农村孩子也加入“低头族”。“最近5年,青少年体质和健康状况在过去多年连续下滑、不断恶化的背景下,很多指标开始止跌回升,但是视力不良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而且程度一直加剧。最近几年,农村学生视力不良率的上升速率已经开始超过城市。”教育部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

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不断攀升,近视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让人们不禁担忧:给孩子一个光明的未来,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困境:每天两个小时以上的户外运动成奢望

今年8月30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实施方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上升为国家战略。

《实施方案》中的一个硬性举措是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已成为体现国家意志的政治问题、事关民族复兴和国家前途的命运问题,关系民族体质健康的危机问题和关系人民群众期待的民心问题。”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阶段性的目标有着刚性约束意义。

现实中,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存在着家长对近视认识不足与督促健康用眼之间、电子化教学推广与减轻用眼负担之间、全社会普遍“低头”与青少年养成健康用眼习惯之间的“三重矛盾”。

《实施方案》从家庭、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学生和有关部门五个方面提出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倡议性要求,强调家庭对于保护儿童青少年视力的重大影响和决定性意义。

“现在孩子学业负担比较重,尤其是家长在平时课后和周六日也带孩子上辅导班,户外活动时间得不到保障,现在各级教委都要求学校保障学生每天户外活动1小时。”北京市东城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所长高爱钰表示。

“近视多发主要是因为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户外活动太少。在户外人们接受的是自然光,它能够刺激人体分泌一些神经递质,从而预防近视的发生。每天应该保持两个小时以上的户外运动。”唐萍告诉记者。

而这个建议常常只是建议,不少家长、老师是宁愿牺牲孩子的健康和视力,也不要让他们在分数上落后半分,每天两个小时以上的户外运动成奢望。

另一方面,家长也很无奈。初二学生家长李梦庆幸自己的孩子还不用佩戴眼镜,“我现在非常矛盾,一方面是要防止孩子对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而另一方面很多老师要求下载App、看视频来预习功课,不知道应该下载到我的手机上还是孩子的设备上?让孩子自己下载就无法控制他过度使用,用我的设备又实在不方便,不利于他学习。”

记者注意到,《方案》中要求,学校教育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

推动:需要我们对生活方式展开一场革命

10月18日下午,同仁医院的眼科专家们走进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为同学们进行爱眼护眼健康科普宣教和视力筛查。“未来,我们要为每个孩子建立眼科健康档案,对他们的视力状况进行动态跟踪。”同仁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有些孩子现在视力很好,但已经发现近视发生的趋势,要及早地干预。例如同样是近视200度,发生在7岁和13岁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不能单纯按度数衡量。如果不持续关注,近视的程度有可能越来越深。”唐萍表示,建立视力健康档案,最大的意义是衡量其近视发展的速度和预测其将来发展的趋势,及早采取干预。

据悉,上海市已连续三轮开展聚焦青少年近视的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建成覆盖全市4~18岁青少年的屈光发育档案体系,分类管理,早期预警、发现和矫治近视,将视力健康管理纳入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截至目前,建立视力档案177万人、筛查327万人,服务全程信息化,建立“互联网+明眸”APP眼健康服务平台。武汉市研究开发了“智能监测与数字化视力健康管理系统”,快速建立规范化学生视力健康基本档案,全程管控学生视力健康状况,并在全市开展中小学生近视率摸底建档工作,预计年底前完成全市15个区百万中小学生近视率筛查建档工作。

“要真正推动近视防控,就需要我们对生活方式展开一场移风易俗的革命。”王登峰认为,“防控近视的措施没能落到实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过重的课内课外学业负担,也包括家庭和社会对青少年视力问题的忽视。而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采取全社会、全方位的行动,让青少年能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既能提高素质,又能实现良好发展。”

“从整体上来讲,需要思考我们的教育如何更多地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我们对体育、户外活动的态度,对孩子升学等问题的态度,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短视的问题,也就不可能真正解决近视的问题。无论对学习、生活和工作,还是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我们都不能短视,不能只重眼前得失。让孩子多看几小时书,多背几个外文单词,可能对他提高学习成绩确实有效,但对他的未来发展,是否更有利,这不仅是家长,也是整个社会需要深思的问题。”王登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