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经 杂谈

教育最大的悲剧,就是抹杀了孩子的未来合理性

2018-10-10 16:55 中国教育研究

摘要:孩子的教育不应插上短视者所高举的实用主义大旗,而要引导孩子成为一个“全人”,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趣味以及独立的思考,能够直面现代社会的挑战,同时,也能意识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

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到底是为了满足“历史合理性”,还是要去适应“未来合理性”?若是教育不在今天为未来作准备,而只是局限于眼前,我们的孩子能拥有未来吗?

其实,孩子的教育不应插上短视者所高举的实用主义大旗,而要引导孩子成为一个“全人”,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趣味以及独立的思考,能够直面现代社会的挑战,同时,也能意识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

我印象很深的是,当时一个母亲跟另一个感慨说,“我不想让我的孩子再过这样的日子。”我们的教育并不是让学生学会接纳自己,欣赏自己,而是用外在的分数衡量自己。在少数家长为孩子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的同时,大部分家长却对孩子的学习感到无能为力。

现在的教育为何如此,说起来总有种种理由,这叫做“历史合理性”。但是这些理由经不住一个问题:我们现在的教育所培养的孩子,能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吗?这个标准叫做“未来合理性”。我认为,我们中国的绝大部分教育模式,都有历史合理性,但缺乏未来合理性。

“我不想让我的孩子再过这样的日子”

有一次我在一个咖啡馆坐着写东西,旁边两位家长在聊他们的孩子。事实上我发现,只要家长们聚在一起,他们唯一的话题就是孩子。而说起孩子,一个几乎唯一重要的话题又是孩子的教育。

我印象很深的是,当时一个母亲跟另一个感慨说,“我不想让我的孩子再过这样    的日子。” 我不知道在座的多少家长会有这样的共鸣。事实上我知道当我还是个中学生的时候,我就在想:“我不想再过这样的日子,也不希望以后的学生要过这样的日子。”

这里究竟在说什么样的日子呢?一个外国人可能会不明所以,但只要是中国的家长其实都知道。 目前的教育,从小学开始就一直是一种淘汰的教育。不断淘汰,层层淘汰,让大多数人成为灰溜溜的“被淘汰者”,让少数人在对失败的恐惧下竞争胜出。

这样的教育并不是让学生学会接纳自己,欣赏自己,而是用外在的分数衡量自己。在少数家长为孩子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的同时,大部分家长却对孩子的学习感到无能为力。

对孩子来说,他们常常没有很多选择的机会。喜欢的东西可能没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探索,而不喜欢的东西也难免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应付。最可怕的是,孩子并没有机会去找到自己真正喜欢什么。

我觉得有趣的是,在对教育不满的情况下,社会上出现的诸多选择:有人会一边抱怨一边死磕,有人会选择挣钱送孩子出国,然而在国内为孩子创造优质教育机会的,却是少数人。

我们缺乏的,是面向未来的教育

现有的教育为什么如此,说起来总有种种理由。这叫做“历史合理性”。但是这些理由经不住一个问题:我们现在的教育所培养的孩子,能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吗?或者说,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有怎样的教育?这个标准叫做“未来合理性”。我认为,我们中国的绝大部分教育模式,都有历史合理性,但缺乏未来合理性。

面向未来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仅仅回头看过去十年里的发展,我们就可以意识到,未来世界一定是一个不断创新的世界,旧的规则被挑战,新的规则被建立。在这样的世界,我们的青少年是成为跟随者,还是引领者呢?

举个例子,他们会是创造Uber的人,还是被Uber抢走饭碗的人呢?问题就是,我们的孩子能否成为创新者?

关于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者,哈佛大学托尼·瓦格纳教授为此专门写了一本书。我有幸成为这本书在国内出版的译者。书中提到,童年时有意义的玩耍,青少年时代探索的激情,成年后的觉悟和使命感,是创新者的典型成长路径。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接触到的家庭、伙伴、导师,都会在生活中对他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重要的是他所在的群体在一起形成的文化,一种场。

什么是好的学习体验?

我曾经在中国云南的乡村做过两年老师,可以说乡村的教育挑战集中反映了国内教育体制的问题。严格的学校管理,单调的学习体验,师生身心的压抑,学生的痛苦或麻木。而城里孩子们的压力有过之而无不及。

后来我在从事IB国际教育项目的时候,开始接触到一些看起来很先进,其实非常符合教育常识的理念与实践。比如给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分级课程,重视服务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跨学科的学习,注重通过艺术和体育发展孩子的创造力、团队合作能力、意志力,提供充分的学习支持和成长咨询。

我接触过的IB国际学生,大都表现出自信、聪敏、负责,而且才华横溢,给人感觉前途无量。我忍不住问自己,国内学校里的学生为什么不能接触到这样的理念,这样的学习体验设计?难道非要去一年二十万学费的国际学校才可以接触到好的教育吗?

所以我试着总结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体验应该具有哪些特点:

a、丰富的学习环境,给孩子自由探索的空间

b、特定领域深入学习的空间

c、学习过程中及时有效的指导、反馈和激励

d、与现实生活结合的成果展示/应用

教育最大的悲剧,是用错误的尺子,去衡量一个人的价值

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教授的研究(包括多元智能理论和创造力研究),以及肯·罗宾逊教授的TED演讲和著作,都告诉我们:人类有着多元化的潜能,而创造的才能又跟所从事的领域密切相关。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重要的是发现自己的天命之所在,而教育最大的悲剧就是用错误的尺子去衡量一个人的价值。 所以我们希望学生在理解自我需求和外界需求的基础上,思考自己在塑造未来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希望让中国的青少年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者和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