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一中教师培训之二:新高考背景下选课走班教学与管理
摘要:面对新高考,刘老师说,高中课程的实施方式、范围也要做出相应调整。以语文学科为例,既要有基础类课程、拓展类课程,也要有综合类课程、特色类课程。
青报教育在线讯iqdedu.com 学校改如何管理走班后学生习惯的养成和作业的落实情况?按组合分班学生单科学习能力差异性大,老师该怎样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选课走班,如何有效开展学生分散学习的课后指导与落实?8月31日,青岛一中教师培训的第二天,带着这些问题的答案,钱学森教育思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北师大《中国教师》创新教育研究院特聘课堂教学指导专家刘文江进行了以《新高考背景下选课走班教学与管理》为主题的精彩讲座。
面对新高考带来的挑战,刘老师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的学校变革”为大主题,从育人理念的更新、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师角色的转变、课堂教学的改革、管理机制的转型、信息技术的支撑这六个方面做了分享与交流,为青岛一中老师助力。他认为,面对新高考,老师们需要改变育人方式,老师不再是学生的工程师,而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学生们在学习中要更有目标、有担当,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而对家长来说,面对新高考改革的形势,需要适当放手,不再“过度干预、包办”,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与选择的能力,把学生们的选择权还给他们。新高考改革对学生来说,最大的转变在于学生从过去被动地接受安排学习内容,到现在自主学习的空间变更大了、自主选择的余地也更多了。
刘老师用一张幽默的小漫画向大家举例,让各种动物爬到树的顶端,猴子和鸟轻松到达,鱼和大象却在树下发愁。在旧高考模式下,考生们面对同一终点,却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特长的大有人在。而选课走班的形式则是跟随时代的发展,突破单一选拔人才尺度,更新育人理念,以人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木桶短板理论让位于避雷针效应,所以同一张试卷一考定终身的时代将不复存在。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等待点燃的火把。 老师也应当因材施教,以人为本,转变育人理念,摒弃通过分数论长短的旧观念。跳出题海,通过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性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面对新高考,刘老师说,高中课程的实施方式、范围也要做出相应调整。以语文学科为例,既要有基础类课程、拓展类课程,也要有综合类课程、特色类课程。关于课程体系的构建,刘老师以杭州师大附中为例,杭师附中的课程体系构建主要围绕三大部分组成:人与自我、 人与工具、人与社会,分别对应发展的是学生的身心素养、自我管理素养、认知素养;语言素养、审美与人文素养、数学与科学素养、数字素养;沟通与合作素养、生态素养、跨文化素养。
据了解,青岛一中在选课走班前期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工作,三年前学校已经开始追踪浙江和上海的一些名校,比如华师大二附中,吸取经验,学习他们先进的政策。学校将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不会有任何限制和干预学生的选择。在保证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开设的同时保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学校办学特色的传承。高二年级主任于贤辉表示,在选择走班模式上,学校根据基本情况,定的是“定二走一”的走班方式,保证班级的相对稳定性同时给学生更好的发展空间。“学校考虑了三个有利于,有利于管理, 高中生已经有了一些自主意识,但还需要老师和学校的监督;要有利于教学,要方便老师的教授课程 ,方便学生学习 ;要有利于评价,评价可以更好的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青报教育在线iqdedu.com 张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