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经 杂谈

父亲,不应缺席孩子的教育

2018-07-19 11:06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父母的共同关注,使孩子获得了全面和完善的营养,不仅能让孩子获得健全的情感关怀,而且也会让孩子在性格、精神和能力素质方面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与和谐提升。

不久前,因为给学生的高校自主招生材料签字,一位母亲对我说自己独自承担的压力非常大。我问为什么?孩子的父亲没有和你一起来关注和教育孩子吗?她说,孩子父亲多年以前和朋友到深圳去工作了。我又问,他没有每周定期与孩子交流吗?她说因为孩子父亲工作太忙,所以很少有时间和孩子交流,有几次跟他说起孩子的考试成绩,他都会诧异孩子为什么会出现成绩起伏的情况。 

听了她的这番话,联系我平时所关注到的实际情况,我发现在中国当下的家庭教育环境中,特别关注孩子成长的大多是母亲,而绝大部分父亲很少关注孩子和陪伴孩子成长。开家长会或者学校老师与家长交流的时候,到场的也大多是母亲。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中,母亲充当了主角,担负着最重要的职责。 

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是一个身心不断成熟的过程,也是一个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过程。正如孩子的身体成长需要多种营养一样,孩子的心理、精神和素养,也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父母双方的性别意识、性格、精神品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等诸多方面都有很多差别,因而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有很多互补的方面。 

这并不是说母亲教育孩子不好,而是说父母对儿女的影响有不同作用和意义。母亲负责照顾孩子日常生活的一些细节问题、指导孩子的学习等,都是非常出色的,但是面对孩子的全人发展,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有可能是不完整的。 

一是大部分母亲从孩子年龄很小时,就在陪伴孩子的成长,这种陪伴更多地是从生活的角度去关心孩子,不仅全面而且细致,由此就可能形成孩子对母亲深深的依赖感,难以养成独立生活的能力。 

二是许多母亲特别关心孩子的学习问题。关注孩子的学习非常必要,但是如何关注,关注什么,非常重要。许多母亲只关注作业的完成与对错,关注分数高低与名次,喜欢用分数来评价孩子,这样就可能误导孩子,使其忽视自身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三是母亲的思维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母亲感情细腻,对于孩子成长的把握,是非常具体和细致的,有可能难以从更加抽象的、理性的角度去与孩子交流,也很难对孩子思考方式加以全面引导,或者提供一些方向性、原则性的问题解决策略。 

四是母亲特有的女性气质和性格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些男孩子变得做事胆小、表达羞涩,缺少男孩子气质。并且,有的母亲对孩子的控制和规范太多,就会与孩子的独立人格发生冲突,让孩子与母亲发生矛盾和对立,形成“逆反心理”。 

其实在基础教育阶段,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责任都是非常重要的,应该既有分工又相互配合。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父亲的定位虽然是“严父”角色,但是父亲对孩子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理解和支持,更能给孩子以理性的引导和有方向性的规划设计。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研究结果表明,初三以前的阶段,生活相关因素影响孩子更多一些,母亲对孩子生活进行更多关注非常必要。但是,当进入初中三年级之后,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角色主要扮演者应该是父亲。因为这个时候,孩子要开始面对很多重要的选择,孩子也进入了理性思考的阶段,因而父亲更多走入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就能够帮助孩子进行比较理性的思考,帮助孩子逐步确立正确的价值判断,使孩子能从更长远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对自己的未来做出规划。所以不能简单地看是谁来教育孩子,而应当来认识谁教育孩子更有利。 

因此,我真诚地建议,所有父亲一定要担负起自己教育孩子的责任,这不仅是因为我前面所述的理由,还因为只有让自己进入孩子的生活,才能在孩子们面前树立自己的形象和榜样力量,才能让孩子更尊重父亲,这对于父子关系的融洽,对于孩子成长都是非常有利的。 

我认为,父亲要积极担负教育孩子的责任,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主动交流。工作忙碌固然是一种现实,但是父亲应当主动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教育本身其实也是需要平衡的,母亲对孩子的生活进行细致的照顾很重要,同时更重要的是父亲对孩子的价值引领和人生原则的培育。 

第二、定期交流。即使工作非常忙碌,不能天天与孩子进行沟通,那也应当每周拿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有的家长可能工作的地点离家比较远,那也应当通过电话或者社交软件与孩子进行交流,这样才能对孩子进行教育和施加影响,让孩子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指导。 

第三、有效交流。交流什么、如何交流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传统的教育中父母“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教育角色分担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更应当重视父母在教育内容上的角色确认。在孩子发展的原则和底线问题上,父母应当有完全一致的配合,以强化教育效果。同时,父母也应当担任不同的角色,一方面要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另一方面也要对孩子的精神、格局等方面的发展进行理性的引导。孩子在高中阶段,是开始思考人生问题的朦胧阶段,孩子对于比如活着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考得更好等问题的提出,实际上都是在寻找自己人生的方向,很多孩子这时都会感到迷茫和苦恼,如果这个时候父亲能够对孩子加强交流和指导,相信能够帮助孩子顺利走出这个阶段,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当然,寻找话题切入,让交流不生硬呆板,也是非常重要的。父亲要善于从孩子感兴趣的学校生活和话题切入,引发对问题的看法,这样既比较自然,也容易打开孩子的话题,并且更能够走进孩子的心灵,便于实现对孩子发展更好的指导,让孩子更好地去做人、做事和发展自己。 

父母的共同关注,使孩子获得了全面和完善的营养,不仅能让孩子获得健全的情感关怀,而且也会让孩子在性格、精神和能力素质方面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与和谐提升。